韓易達
(揚中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揚中 212200)
作為外科多發(fā)性急腹癥,急性胰腺炎病情進展迅速、控制難度大等特點,若不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等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顯著升高,病情嚴重者容易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1]。本次調查研究以急性胰腺炎患者127 例為研究對象,自2018 年2 月至2019 年5 月進行診療,分析為患者實施腹部CT 檢查在相關并發(fā)癥診斷以及預后評估方面的應用價值,如下。
隨機抽取127例進行診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納入標準:經CT 掃描、手術以及實驗室等檢查方式確診病情;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有腹部手術史者;合并重度出血性疾病者;有腹腔感染或者腹膜后間隙感染者;低蛋白血癥者;失代償肝硬化者。男性69 例,女性58例,年齡18至84周歲,平均年齡(49.87±5.31)歲。
給予患者腹部B 超及CT 檢查,應用西門子超聲診斷儀全方位掃查患者胰腺、脾臟、肝膽等各臟器,全面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胰腺胰腺變化情況。應用飛利浦Brilliance64 CT 掃描機為患者實施CT 掃描,自患者膈頂掃描至腎下極平面,若掃描部位不包括胰腺壞死,則可適當延伸掃描范圍至滲液結束部位。掃描過程中采用平掃結合增強掃描的方式,掃描參數如下,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層厚:10mm、螺距:1.1、胰腺區(qū)層厚:5mm。為患者實施增強掃描時應用自動高壓注射器經患者肘靜脈注入非離子型對比劑,注射速率:2.5ml/s,共計注入80 ~100ml。完成掃描后對原始圖像進行數據重建,重建層間距:2mm、重建層厚:2mm。由至少兩名專業(yè)影像科醫(yī)師閱片并進行綜合診斷。CT掃描觀察指標包括是否有膽道疾病、肝腎間隙積液、胸腔積液、脂肪肝以及胃周間隙、腎上腺、胃裸區(qū)是否受侵等[2-3]。
對比腹部B 超及腹部CT 在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方面的診斷價值。
此次研究進行數據處理及分析軟件包為SPSS19.0,通過百分率(%)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數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s)表示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t、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數資料、計量資料,P<0.05,差異顯著。
表1 對比兩種診斷方式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診斷效果[n(%)]
全部127 例患者中共計39 例患者檢出并發(fā)癥,其他88 例患者未檢出并發(fā)癥,腹部CT 檢查檢出121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檢出并發(fā)癥患者共計35 例,其他86 例患者未檢出并發(fā)癥。腹部B 超檢查檢出102 例共計27 例患者檢出并發(fā)癥,其他75 例患者未檢出并發(fā)癥,腹部CT 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檢測敏感度89.74%、特異度97.73%、準確度95.28%,腹部B 超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檢測敏感度69.23%、特異度85.23%、準確度80.31%,腹部CT 檢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的檢測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高于腹部B 超,P<0.05。為檢出并發(fā)癥患者實施對癥治療病情均得到控制,未出現死亡現象,見表1。
急性胰腺炎主要以血胰酶升高、發(fā)熱、嘔吐、惡心、急性上腹痛等為主要特點,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出現休克、腹膜炎以及繼發(fā)感染的明顯升高,患者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腹部B 超微小形態(tài)病變漏診及誤診風險較高,臨床應用受限。CT 檢查具有密度分辨度高、掃描速度快等特點,為臨床進行急性胰腺炎診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且隨著多層螺旋CT 技術的不斷發(fā)展,CT 檢查在胰腺炎病變范圍、分型、病因及并發(fā)癥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不斷提高[4-5]。
此次研究中,腹部CT 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檢測敏感度89.74%、特異度97.73%、準確度95.28%,腹部B 超檢測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69.23%、85.23%、80.31%,腹部CT 檢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的檢測敏感度及特異度均高于腹部B 超,P<0.05。綜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應用腹部CT 檢查有助于為臨床診斷和評估患者并發(fā)癥及預后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