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抗戰(zhàn)時期曾為國家追回被敵偽劫走的兩千余件文物的著名學(xué)者王世襄,被推為北京學(xué)人中真正精于烹飪的,他還曾為上世紀(jì)80年代末出版的《中國名菜譜 北京風(fēng)味》撰寫序言,細(xì)說北京菜的由來與特色。而讓王世襄的烹飪技法一舉成名的是一道“燜蔥”。汪曾祺在《食道舊尋——〈學(xué)人談吃〉序》中,記載了王世襄自創(chuàng)的一道神菜“燜蔥”,說它“把所有的菜全壓下去了”。
而王世襄則在《答汪曾祺先生》一文中回復(fù),“又說我提了一捆蔥去黃永玉家做了一個菜,永玉說把所有的菜都壓下去了。這是言過其實。永玉夫人梅溪就精于烹飪。那晚她做的南洋味的燒雞塊就雋美絕倫,至今印象猶深。永玉平日常吃夫人做的菜,自然不及偶爾嘗一次我的燒蔥來得新鮮,因此他才會有此言過其實的不公允的評論?!?/p>
王世襄牌“燜蔥”和梅溪夫人的南洋味燒雞塊哪道菜肴更勝一籌,想必是各有千秋,但是王世襄卻道出了世人對于美食的一個隱形評判標(biāo)準(zhǔn),那就是新鮮感。在外打拼的時候,想念家常菜的味道,精致的法餐都不及番茄炒蛋美味;在家的日子,又會厭倦日日重復(fù)的口味,隆重的山珍海味都吃得了然無味。
其實關(guān)于“燜蔥”還有一個說法,這道菜的原型是魯菜蔥燒海參。過去物資緊俏,沒有海參,只好用蝦米、蔥白替代,不得不佩服王世襄那一輩的樂觀精神,用烹飪來寄托對生活的熱愛。而經(jīng)歷了2020年2月的中國人來說,大家的樂觀精神也在烹飪方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全民做涼皮,讓人敬佩中國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幾塊錢的面粉,通過和面、洗面等步驟,蒸、燜等烹飪手法,可以制作出涼皮和面筋兩種口感大有不同的食物。在家自制奶茶、蛋糕、煎餅果子等等,在廚房的時光,是認(rèn)真對待食物和生活,與其說大家都成為了大廚,毋寧說是每個人都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你厭倦了家常菜的口味,可以首先嘗試自己主廚,或者家里幾人輪換主廚。如果是苦于食材的單一,不妨嘗試不同的烹飪手法,將番茄炒蛋改成糖拌番茄和香油蒸蛋,用簡單的食材做出珍貴的味道,享受制作過程的樂趣,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品嘗美食帶來的喜悅,才是當(dāng)下最美妙的事情。
安神助眠小米粥
小米南瓜粥
材料:
小米150克,南瓜300克。
步驟:
1.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干凈。
2.放入電飯煲浸泡1小時后,熬煮至軟爛即可。
鯽魚小米粥
材料:
鯽魚50克,小米100克,絲瓜10克。步驟:
1.先取活鯽魚一條,宰殺后去魚鱗、魚鰓及內(nèi)臟,再清洗干凈,去魚刺,切成小片,放在盆子里,加入蔥、姜、蒜、芝麻油等調(diào)味品拌勻,腌漬片刻。2.再取100克小米淘洗干凈,備用。3.取絲瓜10克,洗凈備用。
把鍋放在火上,放入小米、絲瓜,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魚片再煮片刻,魚片熟后,加入調(diào)味料,即可食用。
作為五谷之首的小米,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另外,由于小米未經(jīng)精制加工,所以也最大程度保留了其營養(yǎng)成分,有很高的補益作用,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不言而喻。
我國自古就有吃小米的傳統(tǒng)。谷子又稱粟,古時也稱禾,脫皮后即為小米。在我國古代史料中有大量有關(guān)“禾”和“粟”的記載,如甲骨文中多次出現(xiàn)“禾”的象形文字,《詩經(jīng)·小雅·黃鳥》記載:“黃鳥黃鳥,無集于谷,無啄我粟。”西漢時期《汜勝之書》記載了“區(qū)田種粟”抗旱保種法。劉芳介紹,中醫(yī)認(rèn)為,小米味甘、咸,性涼,入腎、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等?!侗静菥V目》最早提出了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意思是說,有胃灼熱、反胃、嘔吐等不適時,可喝小米粥,潤養(yǎng)脾胃。除此之外,中醫(yī)認(rèn)為,小米有養(yǎng)心安神之效。因此,小米還作為養(yǎng)心安神的食療佳品來食用,對于那些因胃腸不好導(dǎo)致的失眠,其安神效果明顯。也有人說,晚上一碗小米粥,能呼呼大睡。
小米的養(yǎng)生功效雖多,但是由于小米性稍偏涼,虛寒與氣滯體質(zhì)的人,要少吃小米。另外,陳年爛谷子吃不得。新鮮小米粥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而長期存放的老小米具有致潰瘍作用。因此,吃小米一定要用質(zhì)量好的新米,否則,小米的滋補效果會大打折扣。
小米的吃法有三:一是熬粥,二是煮飯,三是磨成小米面蒸著吃。這三種吃法,各有各的滋味,煮粥吃是在家最方便操作的,可以與各種食材搭配,做成不同風(fēng)味的粥,有著很好的營養(yǎng)和藥用功效。精心挑選的小米被小火慢慢地熬煮著、翻滾著,純純的米香彌漫整個廚房,待黃澄澄的小米粥煮好端到桌上后,全家圍坐一起美美喝著,熱乎乎、香噴噴,溫暖了心底。
小米粥熬好以后,稍微放涼一些,米油會在表面結(jié)成一層皮。米油是小米最精華的地方,米油越厚,小米的營養(yǎng)越好,因此煮粥時千萬別把那層粥油熬灑了。小米可單獨煮粥,也可放入紅棗、枸杞、山藥、蓮子等配料,合理搭配,營養(yǎng)更豐富。
疏肝理氣山藥炒木耳
材料:
山藥一根,木耳10-20朵,鹽少量,生抽少量,蠔油少量,水適量,蔥姜蒜等根據(jù)自己喜好。
步驟:
1.鍋中加入適量開水,放入少許鹽和食用油,把山藥和泡發(fā)好的木耳放入鍋中焯水煮一分鐘,撈出。2.鍋中放入少量食用油,炒香蒜。3.放入山藥和木耳,翻炒,放入鹽、生抽、蠔油等調(diào)味。4.大火翻炒即可出鍋裝盤。
春天來了,中醫(yī)認(rèn)為,肝在五行屬木,與春季相對應(yīng),有類似于春天樹木生長、生機勃發(fā)的特性。因此,肝氣具有疏通、暢達(dá)全身氣機,推動人體全身血液、營養(yǎng)物質(zhì)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tǒng)正常工作、調(diào)節(jié)人體情志等作用。可以在春季通過食補來疏肝理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食治》言:“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备鶕?jù)中醫(yī)五行學(xué)說,肝與酸相應(yīng),脾與甘相應(yīng);肝氣過旺會制約脾的功能,出現(xiàn)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癥狀。因此,春季養(yǎng)肝應(yīng)遵循“增甘少酸”的原則,可以抑制肝氣過于亢盛,同時培補脾氣的虧虛。
“增甘少酸”不是單純地多吃甘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所說的“酸”及“甘”是從中醫(yī)五行角度出發(fā),凡是屬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都?xì)w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備補益、健脾、和緩作用的食物歸為甘味,如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黑米、燕麥等五谷雜糧。春季飲食多以健脾益氣為主,可選用大棗、山藥、扁豆、瘦肉、魚類、蜂蜜、姜、大麥、小麥等具備補益和緩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鮮蔬菜以疏肝理氣。多天不出門,運動量減少會導(dǎo)致便秘幾率增加。多吃全谷雜豆和薯類有助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預(yù)防便秘,維護腸道健康。
山藥炒木耳,是一道簡單操作的菜,木耳可以用干木耳,提前用水泡發(fā)即可,山藥削皮時可以戴上手套,減少皮膚不適。山藥作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塊莖富含淀粉,可供蔬食,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等,這兩種食材都是日常生活里常見的食物,雖然現(xiàn)在物質(zhì)豐富了,很多東西的味道反而不如小時候美味了,是不是我們過多的欲望讓這些食物變味了?
口感鮮嫩
杏鮑菇?jīng)霭璨げ?/p>
材料:
杏鮑菇兩個,菠菜一把,麻油、芝麻油、芝麻、辣椒、大蒜、生姜、鹽等少量。
步驟:
1.熱鍋,倒入一點點油,把蒜、生姜等煸香,放入辣椒炒香。再放芝麻油、麻油、生抽煮沸。還可以根據(jù)口味喜好加入少許糖進行調(diào)味。
2.杏鮑菇和菠菜用清水洗凈,也可以放在干凈的水中泡10分鐘,再清洗。
3.杏鮑菇撕成一條條的,菠菜也擇好。
4.將杏鮑菇和菠菜放在鍋中煮熟撈出控水。5.將食材和涼拌汁均勻攪拌,即可裝碟上桌。
杏鮑菇肉質(zhì)肥厚,菇體具有杏仁香味,而且口感爽滑,搭配不同的食材能做出不同的美食。杏鮑菇屬于珍稀類的食用菌種,其營養(yǎng)豐富能降血脂和膽固醇等功效,還能增強免疫力。然而杏鮑菇可以搭配的食材也很多,比如瘦肉,雞肉或是將杏鮑菇油炸、干煸都很好吃。
地處嶺南的珠海,家常的粵菜一向以突出本味,偏于清淡而著稱。而且餐餐都有蔬菜,成了廣東人的共識,居家不出門的時候,每天最好多吃橙黃色和深綠色果蔬(胡蘿卜、南瓜、西蘭花、菠菜等)含有能促進抗體合成的維生素C,還可提供大量β胡蘿卜素,其可在人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這種維生素有助于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果蔬中的很多植物化學(xué)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對于提高身體抵抗力也有一定作用。
杏鮑菇?jīng)霭璨げ?,口感鮮嫩,味道清香,這道菜的關(guān)鍵也在于涼拌汁的調(diào)配。
甜蜜補鈣雙皮奶
材料:
做兩碗雙皮奶的材料包括,純牛奶250ml,白糖或者細(xì)砂糖20g-25g(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喜好進行調(diào)整),雞蛋兩個。
步驟:
1.正宗的雙皮奶應(yīng)該是先將牛奶加熱,然后倒入一個碗中,等牛奶涼了會在表面形成一層奶皮,此時將奶皮掀起一角,把牛奶倒出來,這樣碗底就會留有一層奶皮。家中自制可以省去這一個步驟。
2.將雞蛋清與雞蛋黃分離,可在雞蛋殼上扎一個小洞,讓雞蛋清流出,雞蛋黃留著其他用途。
3.將牛奶、雞蛋清與白糖混合攪勻。
4.混合液過一次細(xì)篩,將沒有打散的雞蛋清過濾掉,以免影響口感。(如果是懶人版,也可以忽略這個步驟。)
5.將混合液分倒入兩個小碗中,用保鮮膜將碗包住,并用牙簽在保險膜上戳一些小洞,防止蒸的時候水蒸氣掉入碗中,影響口感。
6.將蒸鍋倒入水燒開,再放入雙皮奶小碗,蓋上鍋蓋。
7.大火蒸10分鐘,蒸好后,再蓋著蓋子燜10分鐘。
8.一碗甜而不膩的雙皮奶就做好了,可熱飲、可冷食,也可加入紅豆、蓮子、窩蛋、芒果等配料食用,各有風(fēng)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推薦鈣攝入量為 800 毫克,孕中晚和 50 歲以上的人群推薦鈣攝入量為 1000毫克,而國際骨質(zhì)疏松基金會在 2017 年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人每天攝入鈣量為 338 毫克,還不到推薦鈣攝入量的一半。
補鈣首選是牛奶,奶及奶制品是鈣攝入的主要來源,牛奶堪稱是天然鈣庫,每 100 毫升的牛奶當(dāng)中,平均含有 104 毫克鈣,而且牛奶中的鈣易于被人體吸收,所以喝牛奶是補鈣的絕佳選擇。
推薦每日飲奶 300 克或攝入相當(dāng)量的奶制品。每天喝 300 克牛奶,可以攝入 300 毫克左右的鈣。如果對乳糖不耐受,還可以選擇每天喝無乳糖牛奶或者酸奶 300 克,同樣能攝入 300 毫克左右的鈣,另外吃奶酪等奶制品也是補鈣的不錯選擇。豆腐豆干等也能補鈣,但想通過喝豆?jié){來補鈣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豆?jié){中的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每天喝 300 毫升牛奶就能補充的鈣,卻要喝足足 3 升豆?jié){才能補。
牛奶的烹飪方法也有許多,廣東就有許多以牛奶為主角的甜品糖水,在家自制一碗簡易版本的雙皮奶,品嘗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