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故事:
汪曾祺,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0年3月5日是已故作家汪曾祺100歲誕辰紀(jì)念日。汪曾祺是一位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敢嘗試的美食家,一位愛畫畫、愛賞花、愛拍曲的才子,一位命運坎坷卻隨遇而安的達(dá)人。在他筆下,萬物靜觀皆自得,他用一支筆,讓我們知道,原來平凡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如此詩意,“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
悠哉游哉少年時
蘇北有片水鄉(xiāng),叫高郵。
這座蒲柳深處的小鎮(zhèn),素以秦觀、咸鴨蛋、吳三桂聞名。1920年,當(dāng)?shù)仡H有聲望的“儒商”汪氏家族,誕下一名男嬰,喚作曾祺。
雖生于動蕩年代,汪曾祺的童年卻愜意得很。
祖父親自教他習(xí)字,每臨寒暑,儒生為他講解古文。他的父親,更是個極有意思的人:善繪畫、刻圖章、彈琵琶、拉胡琴,做菜、打拳、單杠體操、祖?zhèn)髦尾?,亦是精通?/p>
汪曾祺的才子氣,是隨他爹的?!俺踔袝r我愛唱戲,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潤。在家里,他(父親)拉胡琴,我唱?!?/p>
“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父的名言,平素里,倆人斗蟋蟀,養(yǎng)金鈴子,用染了色的絹糊風(fēng)箏,拿拉秧的小瓜雕花燈。仲夏夜,他和父親一人一根筷子,戳進(jìn)胭脂色的大鴨蛋,蛋黃紅得流油,蛋白小口抿完,吃飽了,就捉幾只流螢放在殼里……
汪曾祺上小學(xué)時,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作文常得滿分,畫的畫也總被貼在墻上展覽,可惜數(shù)學(xué)太差。他也有自知之明,后來寫過一首詩,說明是怎樣踏上文學(xué)之路的,前幾句就是“我事寫作,原因無它。從小到大,數(shù)學(xué)不佳?!?/p>
1939年秋,昆明,雨潺潺,汪曾祺背挎粗布藍(lán)袋,踏入西南聯(lián)大。
他經(jīng)常晚上泡圖書館,白天躺在床上酣睡不已。戰(zhàn)亂時,他一度失去了家里的接濟。雖然窮得叮當(dāng)響,但業(yè)余生活還挺豐富,主要消遣有:泡茶館、下飯館、唱京劇、唱昆曲、吹笛子、寫朦朧詩。
彼時師生度日清苦,但汪曾祺的吃貨本色,已初露鋒芒。
正義路的汽鍋雞、東月樓的烏魚鍋貼、馬家牛肉店的撩青、吉慶祥的火腿月餅……
逛集市,他賴在攤邊吃白斬雞,起個名目,叫坐失良機(坐食涼雞);下館子,他和老板嘮嗑,聽各鄉(xiāng)趣聞,偷學(xué)后廚做菜;要是沒課,他就溜到某不知名的小酒館,要上一碟豬頭肉,咂一口綠釉酒,賞館外碧葉藕花,聽檐上昆明的雨。
正是那段日子,他倚著臨窗小桌,對各式的人、各樣的生活, 產(chǎn)生了興趣,故信筆寫之,捧出最初的幾篇小說……
素材運用方向:對汪曾祺來說,人生的鍋底,年少時就已擱好,也始終是清澈、明快、舒卷自如的。他的少年經(jīng)歷可用于“自由的教育氛圍”“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個性的養(yǎng)成”等文章。
落魄人生笑里看
汪曾祺早年很落魄。
因為拒絕給美軍做翻譯,汪曾祺沒有獲得大學(xué)文憑。他離開聯(lián)大后,幾經(jīng)周折才找了所中學(xué)教書,學(xué)校在荒郊僻野,連工資也發(fā)不出。慶幸的是在這里,汪曾祺遇到了施松卿,他一生的伴侶。
在中學(xué)教書連飯都吃不飽,他們依然“窮快活”。沒有肉吃,汪曾祺就學(xué)工友用油爆豆殼蟲,一嘗,居然有鹽爆蝦的味道!施松卿不知從哪兒撿了匹戰(zhàn)馬,多年后,汪曾祺還記得她牽著馬散步的那一幕:一個文文弱弱的年輕女人,在黃昏的天色中牽著一匹高高大大的馬在郊外漫不經(jīng)心地散步,真是漂亮!
后來汪曾祺輾轉(zhuǎn)到過上海、北京,他換過很多份工作,在歷史博物館當(dāng)過辦事員,參加過四野南下工作團,在北京文聯(lián)待過,還編過《民間文學(xué)》。
1958年,汪曾祺被劃成右派,送至張家口勞改,鋤地,扛麻袋,起豬圈,刨凍糞……
這個時候的汪曾祺,已經(jīng)不像年輕時那樣浮躁了,在農(nóng)場照樣過得有滋有味。他在農(nóng)閑時演戲,幫演員用油彩化妝,早上起來就蹚著露水到馬鈴薯地里,掐一把花,幾枝葉子,插在玻璃杯里對著畫,畫了一整套《中國馬鈴薯圖譜》。畫完了,就把馬鈴薯丟在牛糞火里烤熟吃掉。還一度自嘲:“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這么多品種馬鈴薯的,全國蓋無第二人!”
在《隨遇而安》中,他寫道,“我當(dāng)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p>
三年勞動改造回來,江青看上了汪曾祺,把他調(diào)進(jìn)了北京京劇團“控制使用”。這一控制使用,就有了名聞天下的《沙家浜》。
《沙家浜》有名的唱詞如“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人一走,茶就涼”就是汪曾祺琢磨出來的,江青聽了差點“槍斃”了,理由是“江湖口太多了”。不過汪曾祺等人還是瞞天過海保留下來了。
因為《沙家浜》,汪曾祺曾登過一次天安門城樓,也因為《沙家浜》,他在“四人幫”倒臺后被貼了大字報,被勒令交代和江青等人的關(guān)系,還好審查沒多久就結(jié)束了。
動亂年間,他從未批斗揭發(fā)過任何人,有詩為證:“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p>
他寫過一首詩記述這一段的生活,其中有兩句是“坐對一叢花,眸子炯如虎”。他的眼睛確實很亮,到老了都是亮堂堂的。
素材運用方向:心地澄明眼自亮,汪曾祺一生磊落,這些經(jīng)歷可用于“胸懷磊落”“做人的風(fēng)骨”“樂觀精神”等作文。
大器晚成心自傲
汪曾祺早年寫小說散文,鋒芒外露,走的是意識流路線,到了晚年才算是繁華落盡見真淳,回歸到中國的傳統(tǒng)路上來。
1979年第11期的《人民文學(xué)》上,登了篇汪曾祺的《騎兵列傳》,這時他已59歲。
從那以后,他一發(fā)不可收拾,寫出了《異秉》《受戒》《大淖紀(jì)事》等作品。
汪曾祺也被退過稿,退稿的作品還是他引以為豪的《葡萄月令》,可見不是人人都識貨。
汪曾祺的寫作條件是很艱苦的,他長時間沒有專門的書房,得在小女兒汪朝的屋子里寫作。汪朝下了晚班在屋里睡覺,汪曾祺急著要寫文章,又不敢進(jìn)屋,憋得滿臉通紅到處亂轉(zhuǎn),就像一個要下蛋的母雞找不到窩。
兒女們都和他開玩笑說:“老頭兒,又憋什么蛋了?“開始時,汪曾祺還辯解說是寫文章,不是下蛋,后來也常笑著說:”別鬧,別鬧,我要下蛋了。這回下個大蛋!”
下筆如有神的汪曾祺也有寫不出的時候,他生平最怵寫報告。汪家長期住在施松卿單位分配的房子里,房子很窄小,有外國友人來訪,見“國寶”級的作家居然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差點沒掉下眼淚。
家人讓汪曾祺寫個申請住房的報告,他半天也寫不出一句話來,末了扔出一句話:“我寫不出!我不嫌擠!我愿意湊合!”
汪曾祺一輩子只寫短篇小說,理由是他覺得長篇小說不真實,他只寫熟悉的人和事,有人勸他寫點宏大的文章,他的回答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p>
他分析過自己:“我的氣質(zhì),大概是一個通俗抒情詩人。我永遠(yuǎn)只是一個小品作家。我寫的一切,都是小品。就像畫畫,畫一個冊頁、一個小條幅,我還可以對付;給我一張丈二匹,我就毫無辦法?!?/p>
孫女小時候不喜歡他的文章,因為“沒詞兒”,他愣了愣,笑著說:“沒詞兒,好?。 ?/p>
不過汪曾祺是有點狂的,只不過他的狂氣常常掖著。
他家一直掛著幅高爾基的木刻,到了晚年,有天他突然提出:“把這個取下,換上我的照片?!眱号畟兌己荏@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老頭兒自視還挺高的。
素材運用方向:沈從文說汪曾祺是“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這些小片段適用于“大器晚成”“自信與底氣”“認(rèn)清自己”等文章。
自在隨意有興致
“一個人的口味嘛,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
老饕汪曾祺,絕不在吃喝上怠慢自己。
他什么都愛吃,到昆明要吃米線,到張家口專吃土豆,到了京城就愛上了老北京愛吃的麻豆腐,還要用羊尾巴油炒。
他不光愛吃,還愛做菜,做的都是家常美食,拿手菜是水煮干絲和羅漢齋,吃過的人都叫好,家里人卻說:“老頭兒寫得比做得好吃?!?/p>
女兒汪明稱他是“泡在酒里的老頭兒”,對酒來者不拒,白酒、黃酒、啤酒、洋酒都行。施松卿這方面管他管得挺嚴(yán),以至于他饞得連料酒都偷喝。
有一年,他患了急癥——膽囊炎發(fā)作。確診后,女兒汪明問大夫:“今后煙酒可有限制?”大夫搖頭:“這個病與煙酒無關(guān)?!?/p>
話音剛落。老爺子就嘻嘻嘻嘻,捂嘴竊笑起來。
平日里,他酒一喝多,就吹大發(fā):喂喂,你們對我客氣點,我將來是要進(jìn)文學(xué)史的。汪家人白他一眼,作不屑狀:老頭,你別臭美了!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離世。
作別前,他想喝口茶水,便和醫(yī)生“撒嬌”:皇恩浩蕩,賞我一口喝吧。
醫(yī)生點頭應(yīng)允,他便喚來小女兒,“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只可惜,龍井尚未端來,斯人已逝。
汪曾祺曾送過宗璞一幅牡丹,畫上題有一首詩:
人間存一角,聊放側(cè)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這正是他的夫子自道。他的文章就像一枝爛漫的山花,靜悄悄地開在少有人煙的角落,偶有人經(jīng)過,靜悄悄地觀賞一回,忍不住贊嘆一聲:真美啊!
這就足夠了。
素材運用方向:塵世里尋樂子,帶著超然的眼光去關(guān)照,去體驗。在“熱愛生活”“笑對人生”“自在隨性”等作文里不妨運用先生的小故事。
【素材演練】
汪曾祺的一生可謂歷盡坎坷,但無論生活給予的他是坦途還是荊棘,他始終以微笑面對。他虔誠地?zé)釔壑?,熱愛著人間的一草一木,熱愛著所有的真、善、美。讀完他的故事后,你的心里有怎樣的感想?請以此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人間至味是清歡
江蘇省如皋初級中學(xué) ?宋靜怡
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汪曾祺
流水淙淙逝去,情感不再隨波逐流。自清歡中細(xì)細(xì)品味人間百態(tài),情世冷暖,自然旖旎蘊于心底。人間輪回,世道蹉跎,這一路上鮮衣怒馬,荊棘叢生,只要有那繾綣纏綿的清香在腦海中氤氳繚繞,便足矣。
東方拂曉,晨光微曦,陽光透過樹葉照射在萬物之上,搖曳的枝條抖落碎金般的明亮。碧藍(lán)的天空之上,縷縷炊煙在云中舒展。輕風(fēng)徐徐吹過,捎來了梔子花的淡淡清香,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陷入了記憶的長河中。
老家有一棵已長了幾十年的梔子花樹。每到夏天,花開花落只是一瞬間的回憶,轉(zhuǎn)瞬即逝,如夢似幻。推開老家的大門,“咯吱”的鐵柵欄的聲音那般的熟悉,我已是很久沒有回來了?。?/p>
甜膩的清香在鼻尖縈繞,迎著那使人陶醉的花香,走著走著,就來到了梔子花前,它已綻放出最美的姿態(tài),在風(fēng)中顫抖。那刻,我仿佛在朦朧花香中看見那純白如雪般的花瓣兒是怎樣努力地悄悄伸展開來,將原本蜷縮著的身軀一點一點地張開,用嬌嫩細(xì)膩的花瓣兒去觸摸這個溫暖的世界,將那迷人的芬芳化作淡淡的漣漪漾開在塵世之中,點綴一生的美好。
不經(jīng)意間,走著走著,那花兒就開了,映入了眼簾,盛在了心頭。好香,好靜,好想就這樣,走到歲月的盡頭,感那人間清歡至味。
梔子花樹不高,那深褐色的枝干上有時光刻下的或深或淺的痕跡,輕輕拂過,凹凸不平的粗糲質(zhì)感自手心中蔓延開來。一年又一年,那樹干愈發(fā)粗壯,它孜孜不倦地從土壤中汲取生存的養(yǎng)分,斜出的枝條上的綠葉那般的清新純凈,襯得那花兒也那般的純粹干凈。
即使已被鎖在這深院里年復(fù)一年,日日只有那青磚黛瓦為伴,可那每個夏季在院中交織盤旋的花香,都是對世界的真情,醉顛顛地溢出墻外,給那路過的陌生人,一番別樣的美好。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因所有人最后都會化作塵埃歸于塵土。世上的每個人都值得時光溫柔以待,愿每個人都有那份善良將心頭浸潤,如那開在院落的花兒一樣,雖不能永遠(yuǎn)綻放美麗,可那肆意的清香卻在人們的心頭落下了最美的風(fēng)景。走著走著,便能聞到那芬芳馥郁。
忽然想起了最愛的作家汪曾祺。汪曾祺的自在隨意,正是他的夫子自道。他的一生與文章就像一枝爛漫的山茶花,靜悄悄地開在少有人煙的角落,就像天上閃在一隅的星子,偶有走過的路人,賞過一回,便驚嘆不已。
那一年,花開的不是最好,可是還好,遇到這縷清歡;那一年,花開的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那縷清歡;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縷清歡。
就像,繁華的夢里酣睡,似錦的人間低吟,走著走著,終是撞進(jìn)了那含著芬芳和明朗的花香。
【教師評點】
文章以“梔子花樹”為素材,得出“人間至味是清歡”的感悟。人生,就像是一棵梔子花,唯有扎根生活,汲取生命的養(yǎng)分,才能自由演繹人生的精彩!梔子花用嬌嫩細(xì)膩的花瓣,觸摸著這個溫暖的世界,為路過的行人帶來難忘的清香和難得的好心情。人生在世,也應(yīng)該像梔子花那樣,自在地生活,同時也為這個世界帶來點點美好。本文構(gòu)思清新雅致,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思路順暢,文字干凈,實屬好文!
(指導(dǎo)教師/夏年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