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叢明,薛永軍
(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山西晉中030620)
近年來,探地雷達作為一種高精度、快速的無損探測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橋梁、隧道和公路等病害檢測中[1~3]。但由于空洞洞底堆積松散物對雷達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無法形成有效反射,單一的雷達探測無法準確判斷空洞或者脫空的具體高度,針對這種情況采取探地雷達平面探測,背包鉆機垂向驗證相結合的勘測方式,既探測了隱蔽空洞的范圍、規(guī)模,又揭露了空洞的垂向高度。并基于實踐分析研究了各種干擾物和空洞的電磁波反射特征。
高速公路垂向上基本分為瀝青路面、基層、底基層、沙石墊層和黃土(路基)5 層。其中,瀝青路面、基層和底基層等堅硬結構形成結構層,沙石墊層和黃土為松散層。水侵蝕作用下黃土濕陷或者流失形成空洞,其上部沙石墊層隨即垮落至洞底,因此,洞頂往往是結構底部,但也存在部分沙石黏結在結構層上未完全垮落的現象。洞底為垮落的沙石和黃土堆積,起伏不規(guī)則。
不同的結構層層狀分布清晰連續(xù),具有不同的電磁物理性質,如導電性、介電常數等,這種物性差異就是物探工作的理論基礎和物理前提,也是物探資料進行地質解釋的根本依據[4~6]。電磁波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會產生反射、折射等現象,使電磁波的特性參量如振幅、相位、極化、傳播方向等發(fā)生變化[7]。公路結構層與砂石墊層的分界面穩(wěn)定連續(xù),接收的反射回波均勻、平滑,是一個良好的標志層。
空氣的導電率為0S/m,相對介電常數為1,與其他固相物質物性差異非常明顯,因此,當路基中存在脫空和空洞時,在空洞邊界上會形成明顯的電磁波反射,即在勘測剖面上接收到強反射回波,根據回波振幅、相位等變化程度即可推斷下覆脫空和空洞的賦存狀態(tài)。
高速路邊金屬護欄連續(xù)不間斷,樁間距一般2耀4m。從圖1可知,護欄干擾呈半橢圓弧狀,受距離限制明顯,距離0.2m 以上淺部干擾消失。沿路探測時護欄連續(xù)不間斷,成規(guī)律出現,在背景噪聲消除時可以有效濾掉干擾波。
圖1 護欄干擾電磁波特征
勘測施工時車輛經過,會形成地面震動和電磁波雙重干擾。車輛經過時干擾程度與探頭距離和所載物材質有關。
該干擾源為大載重拖掛車,距離探頭約2耀3m,在探測剖上淺部干擾幾乎不可見,深部弱信號大增益區(qū)域形成斑點狀干擾,與車經過時擾動探頭有關(見圖2)。
圖2 過往車輛干擾電磁波特征
標志牌、電子屏幕和上行橋梁下方無管道、地基等設施,不存在深大空洞。根據干擾情況(見圖3)看,縱向淺部干擾強度小,深部弱信號區(qū)域出現干擾波。干擾電磁波形態(tài)以干擾物為中心呈對稱上凸弧狀,弧形完整且光滑。干擾范圍約距離干擾物兩側各10m,探頭背離方向強度大于前進方向。干擾電磁波波形態(tài)類似空洞,但特征明顯,波形完美,與天然形成的水毀空洞有明顯區(qū)別。
圖3 標志牌和橋梁干擾電磁波特征
管道、涵洞、行人通道電磁波反射特征如圖4~圖6 所示。
瀝青下界面、結構層和砂石墊層分界面、砂石墊層和黃土界面物性差異大,反射波清晰,同相軸連續(xù),在剖面上形成連續(xù)、均勻反射層面。
已知管道材質為水泥管壁,管頂埋深0.8m,外直徑0.2m,在其上部形成雙回線反射波,下部反射波疊加,形態(tài)與頂界波相似,振幅強度隨深度衰減直至消失。
金屬物質的介電常數大,地表干擾物(鐵絲)在反射剖面上形成連續(xù)自上而下的垂向反射波,振幅強度較大,橫向范圍小(見圖4)。
圖4 管道和地表鐵質電磁波反射特征
電磁波到達涵洞衰減小時,接收的反射波強烈,涵洞規(guī)模大,內部反射波疊加、交錯成網狀;涵洞埋深大、路基墊層厚時,電磁波衰減大,接收的涵洞反射波僅顯示出雙回線反射波,呈上拱弧狀,內部疊加不明顯(見圖5)。
圖5 涵洞電磁波反射特征
正方形行人通道在勘測剖面上形成水平層狀連續(xù)強反射界面,內部反射波與洞頂反射波平行,連續(xù)疊加。兩側邊界存在下垂弧狀散射,收斂明顯,實際邊界為水平強反射邊界(見圖6)。
脫空相對規(guī)模較小,異常反應為頂界反射波同相軸平滑,振幅大,底部存在下垂散射弧,邊界收斂不明顯,波疊加存在,但持續(xù)深度和強度較小(見圖7)。
空洞洞頂反射振幅大,同相軸連續(xù)且平滑,一側散射弧收斂,底部疊加波明顯。揭露洞頂埋深0.65m,洞底埋深0.8m。另一側邊界收斂不明顯,呈現同相軸界面連續(xù),該處為臨近空洞的脫空,遠離空洞脫空程度減小至消失,電磁波相應的振幅減小,直到正常結構層和墊層的反射界面(見圖8)。
圖6 行人通道電磁波反射特征
圖7 脫空電磁波反射特征
圖8 空洞、脫空平面連續(xù)分布電磁波反射特征
空洞砂石墊層垮落,洞頂為底基層底部,洞底為垮塌黃土和砂石墊層,散亂不規(guī)則,起伏高差約1.2m。異常反應為頂界和離層位置反射波同相軸連續(xù)、振幅變大,邊界收斂不明顯,中部反射波同向軸錯斷。由于最大層位分辨率為姿/2,空氣中電磁波波長約0.3m,因此,基層與底基層離層量(10cm)在電磁波反射剖面上無法區(qū)分,僅表現為振幅增強,疊加波振幅相應增大,衰減較小,在剖面上持續(xù)深度大,最大約2.5m,但該反射波為空洞和脫空之間電磁波疊加造成的,不代表空洞高度(見圖9)。
圖10 中3 處空洞相互連續(xù),其反射波基本形態(tài)相似,洞頂振幅大,同相軸連續(xù)、均勻、光滑,兩側邊界散射弧明顯,下部反射波疊加,局部呈現點元式反射波,為砂石墊層垮落不完全引起的洞頂起伏和交錯裂縫的反應。
圖9 空洞與脫空垂向分層電磁波反射特征
圖10 洞群交錯分布電磁波反射特征
1)針對高速公路隱伏空洞采取探地雷達與背包鉆機相結合,邊檢測,邊驗證的施工方法有監(jiān)測范圍廣、施工快、定位準、少誤判、結果確切、獲取數據全等優(yōu)點,作為可靠科學的勘測方式值得推廣。
2)分析了高速公路結構特點,隱伏空洞和脫空在結構層下部黃土層中,其上部松散砂石墊層垮落至洞底,空洞實際洞頂為底基層下界面,洞頂電磁波反射界面清晰,洞底反射波不明顯。
3)通過實踐對比研究,探地雷達檢測公路的干擾因素各有其電磁波反射特征,可通過反射波振幅強度、相位、形態(tài)加以辨認和區(qū)別,能夠有效提高隱伏空洞解譯準確率,大大節(jié)省勘測時間和成本。
4)高速公路隱蔽空洞反射電磁波特征:洞頂反射波振幅增強,同相軸連續(xù),正相位異常;空洞邊界電磁波散射弧斜下與頂界面呈45毅角,與空洞相反相交;空洞內反射波疊加,振幅強度隨深度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