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近日,在校對《蘄春文化簡史》一書中,讀到了家鄉(xiāng)先賢『天國文士張竹坡』因為遭官捕而寫的兩副對聯,試著賞讀,現予錄之。
張竹坡(一八三三——一九一四),名紹鑄,號卓哉,入州庠名標,湖北省蘄春縣馬畈馬家橋舒家塆人。著有《種綠山館詩草》,是鄂東一帶較知名的機智人物。青年時因針砭時弊,在廣濟(今武穴市)遭官捕。雖身陷獄中,仍斗志昂揚,并作聯一副以抒其志:
箕子為之奴,不歷艱辛,安得陳疇匡圣主;
夷吾舉于士,幸逢知己,終當佐命霸諸侯。
先賢此聯以史上兩個有名的人物胥余、管仲入聯,以他們的境遇和軌跡,喻示自己不凡的志向和才氣。言外之意:只要給我機會,我一定也能夠建立不朽的功績。
夷吾,即管仲。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上下聯兩個起句點明所要使用的人物及其境遇,中間分句承接有力,指出結句『匡圣主』『霸諸侯』的緣由,一氣呵成,用典恰如其分,言外之意盡在其中。難怪縣官見其文才出眾,便以一般同案宣布出獄。
出獄時他又寫一聯:
縲紲羈東魯之儒,公冶長非其罪也;
甘棠布南國之故,真明宰庶乎近焉。
上聯用公冶長因通鳥語被官家治罪入獄的故事,言明作者入獄的罪名,與其如出一轍:莫須有的罪名。
縲紲,古時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監(jiān)獄。公冶長(公元前五一九——公元前四七〇),又稱公冶氏,名萇,字子長、子芝。春秋時齊國人(一說為魯國人),相傳通鳥語,并因此無辜獲罪??鬃映鲇趯χT侯開政的不滿,又因對公冶長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說:『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唬ㄒ姟墩撜Z·公治長》)
下聯以家鄉(xiāng)多有生長的棠梨樹入聯,既是實寫,也是雙關,說家鄉(xiāng)因為生長有很多甘棠樹的緣故,這個官員受到『甘棠遺愛』的影響,公正辦理案件,其德績差不多趕上召公了。
這副聯或多或少有些自嘲和諷喻的意味了。用公冶長的因懂鳥語而入獄,來自嘲自己僅因『針砭時弊』就被治罪,感嘆世道是多么黑暗;用因為生長有眾多的甘棠樹而遺愛、感化縣官,實則也是喻示社會前進的方向,因為有召公的德政教化,無論現實多么黑暗,總會守得蔽芾甘棠、德政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