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介入治療是一種當下常見的治療冠心病的方式,通過有關數據表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介入治療后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具有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以及創(chuàng)傷小等多種治療優(yōu)勢。隨著醫(yī)療條件的不斷提升,針對介入治療方式進行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的研究成果[1]。大量實踐數據表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護理模式能夠在縮短恢復時間的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進一步減少患者心肌耗氧量。
1.1 一般資料。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我院接收到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與康復組),按照實施護理模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兩組患者均為50 例。其中,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41±1.37)歲,對對照組患者采取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護理;康復組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齡(38±2.32)歲。對康復組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兩組患者男女比例以及年齡等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多種類型,健康、飲食、用藥以及心理方面均有對應的護理方式,保障了患者在術后的恢復效果。針對康復組實施的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從更多角度出發(fā),應用各類細節(jié)護理方式提升護理效果,具體應用的護理措施包括:在手術完畢后的第1 周到第5 周,護理人員對待患者應采取各類主被動康復訓練,以縮短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康復訓練主要針對患者的四肢,且訓練過程可以應在床上進行[2]。護理人員若是觀察到患者的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在結合患者病情并的到專業(yè)醫(yī)師同意后,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另外,為了避免患者長時間臥床不正確的坐位傷害到患者的身體,可以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的靠枕,并適當抬高床頭幫助患者掌握正確坐位?;颊咴陂L時間臥床后很可能會出現(xiàn)走路不穩(wěn)以及上下樓梯困難的情況,對于肌肉的功能恢復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利用訓練器幫助患者進行站立訓練,在熟悉站立后應盡快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恢復避免肌肉功能受到影響,例如上下樓訓練等都可以作為日常訓練的關鍵項目;在術后6-12 周,這時的康復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患者逐漸恢復自理生活的能力[3]?;颊呖梢赃x擇在室內外慢步行走,但應注意活動量不能超過患者心率40%;在術后12 周以后,患者應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做一些具有一定運動強度的運動,包括騎車、慢跑等。護理人員要在患者運動期間全程看護,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1.3 效果評定.評定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主要是通過左心室射血分數以及六分鐘內患者的步行距離進行評定,并以患者的心理狀況、獨立能力、身體機能、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以及精神寄托等作為評定患者生存質量的標準,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組研究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以及6 分鐘內步行距離數據,發(fā)現(xiàn)康復組各項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數、六分鐘內步行距離
表1 兩組護理后左心室射血分數、六分鐘內步行距離
?
2.2 通過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后各自的評分數據比對,能夠明顯看出康復組的各項數據均優(yōu)于對對照組,在心理狀況、獨立能力、身體機能、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以及精神寄托方面康復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QDL-100 評分
表2 兩組護理后QDL-100 評分
?
冠心病是生活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治療周期長、發(fā)病癥狀嚴重的特點,為此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目前,為了治療冠心病使用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介入治療手段。從實際的治療效果來看,相比較與傳統(tǒng)治療方式,介入治療能夠大大降低患者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病癥的發(fā)阿恒幾率,同時也能夠通過控制患者的發(fā)病頻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樣,對于采用介入治療的患者,不僅應強調治療方法,后續(xù)的術后護理過程同樣重要。作為輔助的治療方式,護理與保健是保證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以及病情控制率的重要部分,應強化患者的護理與保健意識,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最合適患者的護理類型。心臟康復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保健類型,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術后恢復有較好的護理效果[5]。以冠心病護理為例,在應用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后,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從更多的細節(jié)對患者實施護理,以此緩解疾病對于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影響。提升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最好的術后恢復效果。另外,通過有關研究資料數據表明,在應用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后不僅能緩解癥狀,還能夠控制冠心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從而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本文重點研究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術后的積極影響,通過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發(fā)現(xiàn)無論是左心室射血分數與六分鐘內患者的步行距離,還是QDL 評分,應用心臟康復護理模式的康復組的各項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效果較好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對于冠心病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有重要意義。在介入治療實施后,為了進一步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應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提高心臟康復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