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穎
(吉林省敦化市中醫(yī)院,吉林 敦化 133700)
中風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痹阻、血溢于腦等所致。臨床上多會根據患者具體臨床癥狀進行對癥治療,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以改善治療效果,但臨床經驗顯示[1],細節(jié)護理對于中風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應用效果顯著。故而本次研究就細節(jié)護理對中風患者的影響進行了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 樣本抽取時間:2017 年3 月至2018 年11月,樣本來源:在我院進行治療的66 例中風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常規(guī)護理)與細節(jié)組(常規(guī)護理+細節(jié)護理),每組33例,常規(guī)組患者男19 例,女14 例;年齡為36-88 歲,平均(62.00±5.56)歲;細節(jié)組患者男18 例,女15 例;年齡為35-88 歲,平均(61.50±5.44)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樹立健康意識,并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叮囑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遵循醫(yī)囑用藥。細節(jié)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細節(jié)護理:①心理護理:常規(guī)護理比較注重于患者身體狀況護理工作,中風患者多因疾病發(fā)病較急、病情惡劣,本身無任何心理準備而導致出現焦慮、抑郁情緒,情志郁怒也會引起卒中,對患者病情極為不利。護理人員應在關注患者病情的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在患者意識清醒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告知其中風原因、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并向患者講述臨床治療中風患者成功案例,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②運動功能護理: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與運動指導,中風患者多會出現患側肢體功能運動障礙,無法自主生活,長期會形成肌肉萎縮,對其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進行被動活動練習,協(xié)助患者對肩、肘、腕、下肢的髖、膝等關節(jié)進行旋前、旋后、內收、外展等練習,練習強度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而定,練習過程中注意患者身體變化,每次練習時各個環(huán)節(jié)練習8 次左右即可。對患者血海、足三里、手三里、肩前、合谷、太沖等穴位進行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可結合揉法、推法等,以舒筋通絡。③生活能力護理:患者多表現為神經功能、運動功能障礙等,無法正常生活,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洗臉、刷牙、穿衣、如廁等常規(guī)活動,訓練次數根號患者精神狀態(tài)而定。并對患者語言表達功能進行訓練,由簡單的字到詞語再到句子,多陪患者觀看簡單視頻,聽節(jié)奏緩慢,輕松舒緩的音樂。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ugl-Meyer)、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護理有效率。
運動功能評分判定標準:根據Fugl-Meyer 評定法[2]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分值為0 分至100 分,輕度運動殘損:96 分至99 分;中度運動殘損:85 分至95 分;明顯運動殘損:50 分至80 分;嚴重運動殘損:50 分以下,分數越低患者運動障礙越嚴重。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判定標準:按照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級[3]表評分標準。分值范圍為0-42 分,21 分至42分為重度缺損,15-20 分為中-重度缺損,5-15 分為中度卒中,1-4 分為輕度卒中,0-3 分為正常。分數越高患者受損情況越嚴重。
護理有效率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神經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有顯著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患者神經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所改善,但日常生活仍需人協(xié)助。無效:患者神經功能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無任何變化。護理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SPSS 19.0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文數據,χ2準檢驗計數資料,±s 表示計量資料示,t 對其進行檢驗,P<0.05 表示數據差異顯著,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Fugl-Meyer 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Fugl-Meyer 評分差異不顯著,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細節(jié)組患者Fugl-Meyer 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Fugl-Meyer 評分
表1 比較兩組患者Fugl-Meyer 評分
注:兩組相比,P<0.05。
?
2.2 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護理前,常規(guī)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2.31±2.21)分、細節(jié)組為(12.44±2.36)分;護理后,常規(guī)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8.10±0.56)分、細節(jié)組為(3.01±0.03)分。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不顯著,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細節(jié)組降低更為明顯,差異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常規(guī)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1 例、13 例、9 例;細節(jié)組分別為14 例、185 例、1 例。細節(ji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96.97%)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72.73%),差異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情志郁怒、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氣候變化等原因都會引起中風,患者發(fā)病時多會突然昏迷、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此種疾病發(fā)病較急、變化快而多樣,對其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3-4]。臨床多以辨證治療為主,根據患者具體臨床癥狀進行針對性治療,并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但臨床癥狀改善并不顯著。細節(jié)護理在注重對患者身體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避免心理不良情緒造成疾病惡化,并對患者進行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訓練,使其運動功能障礙得到恢復,最后對患者基本生活能力進行指導,應用效果顯著[5]。
綜上所述,細節(jié)護理在中風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運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臨床價值顯著,值得進一步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