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在一、二年級時有了一定的寫話基礎,但是寫話與寫作不同,寫作更注重謀篇布局。我們常??梢钥吹揭恍W生看圖寫話很會寫,可一到寫作就不知如何下筆。
學生怕寫作文的現(xiàn)狀一直困擾著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1)提筆不知道寫什么;(2)文章條理不清;(3)內(nèi)容不夠具體;(4)參照范文,套用模式,作文沒有新意。
如果三年級起步階段的作文沒有打好基礎,那么長此以往,問題更多,學生越來越不會寫作文,教師越來越害怕教作文。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生練習作文,要他們先寫提綱,就是要他們想清楚然后寫,不要隨便一想就算,以有點朦朧的印象為滿足。”但是寫提綱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把視野聚焦在了與寫提綱有異曲同工之處的思維導圖上。
思維導圖是展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兒童是天生的畫家”,如果把有繪畫性質(zhì)的思維導圖融入到寫作教學過程中,并運用圖文一起呈現(xiàn)的技巧,把寫作中各層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關聯(lián)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圖像、顏色和關鍵詞等建立記憶鏈接,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畫一幅思維導圖好比是在經(jīng)歷一場頭腦風暴,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理清寫作思路,豐富習作內(nèi)容,還能為習作拓展一定的思考空間,并且有許多選擇項,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取舍。
語文課程標準在中、高段的寫作要求中都提到要把內(nèi)容寫具體,但這恰恰是學生的軟肋。學生如果在作文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游刃有余。在過去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具體寫”,除了教師講解和習作欣賞外,沒有找到有效的指導方法?,F(xiàn)在,隨著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工具的引入,教師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如何構(gòu)思寫出作文細節(jié)”的問題。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功能輔助細節(jié)描寫,也成為寫作技能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的想象力將得到空前的釋放,發(fā)散思維能力也在實踐中逐步增強。
一、把概括性的語言換成具體形象的敘述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用的語言大多都是比較簡單的概括性的詞語或句子,如果把這些簡短的語言換成具體形象的敘述,那么文章自然而然就具體了。如何運用思維導圖來把概括性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呢?
比如這樣的句子是學生經(jīng)常會寫的:硬幣掉落在地上。這時我指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
修改過的句子就是這樣的:一枚銀白色的硬幣從桌上滾下來,丁丁當當?shù)卦诘孛嫔咸鴦?,隨著聲音的停止,硬幣就靜靜地躺在那里。
如果學生在寫句子時,腦海中時常能浮現(xiàn)這樣的思維導圖,多問幾個為什么,那么文章不具體都難。
二、分解動作,寫出層次
學生動作描寫往往都太“籠統(tǒng)”,怎么描寫才能避免“籠統(tǒng)”呢?需要把動作分解開來,運用思維導圖能把動作細化,并且顯得有層次感。
比如某學生在寫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的習作《我學會擦玻璃》中這樣寫道:我開始擦玻璃了,我用抹布使勁擦,終于擦干凈了。顯然學生寫得過于簡單了,文章沒有可讀性,如何把“我”自己擦的動作分解開來呢?這時候就要利用思維導圖來分解動作了。
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搜羅”擦玻璃時會涉及到的所有動作,并用思維導圖羅列出關鍵詞,參照著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輕松地寫下“擦玻璃”的具體動作細節(jié),下面是學生修改之后的動作片段:
“開始擦玻璃了。我先用一塊干抹布撣了撣玻璃上的灰塵,再拖來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發(fā)現(xiàn)夠不著玻璃的上方。于是我踮著腳尖,一手緊緊抓住窗框,一手拿著濕抹布,從上到下開始擦玻璃了。雖然有些恐高,腳也在發(fā)抖,但是我一想到能幫媽媽減輕負擔就很開心。遇到有污點的地方,我就使勁擦、反復擦。遇到頑固污漬,擦不掉的,我就用手指甲摳幾下……擦了一遍后,我把臟抹布放進水盆反復揉搓,哇,干凈的水變得黑黑的,我把抹布擰干,又接著擦起來……玻璃擦好了,最后我還不忘再檢查一遍。媽媽看到玻璃擦得這么干凈,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有了思維導圖這個輔助工具,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按順序進行動作細節(jié)構(gòu)思了。
三、加入修辭方法或嵌入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此外,學生可以寫下可能用到得一些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等,補充在原有的導圖上,并進行合理調(diào)配,會使文章顯得更生動。還可把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詞好句寫在旁隨時選用。名人名言,古詩佳句,學生在平時都有所積累。這些資料被引入到寫作中,可以突出主題,使文章更具體、生動,甚至可以說是點睛之筆。思維導圖能將新舊知識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在寫作前全盤考慮,意識到在什么地方引用什么資料,讓文章熠熠生輝。
四、評改作文——使文章漸入佳境
老舍先生說:“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钡乾F(xiàn)在的情況往往是教師幫學生改作文,學生寫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要鍛煉學生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作文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評改作文的主人,這樣的評改才是扎實有效的。
在作文評改中,筆者也嘗試通過思維導圖來評改作文,通過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大家閱讀組里某位成員的文章,然后進行交流,把該同學寫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用思維導圖展示出來,也可以加上修改后的意見或建議,最后把這份導圖發(fā)給該文章的作者,作者根據(jù)同學的建議修改,使文章更加完善。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作文評改教學中,打破了以往教師唱主角的局面,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評改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評改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寫作是一種思維的過程與思維的結(jié)果。三年級處在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由于年齡和環(huán)境因素,學生思維發(fā)展并不成熟,他們需要借助輔助工具來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教師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寫作教學中,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地地選擇寫作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順序,把文章寫得具體,激發(fā)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降低起步階段的作文難度,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