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乾明, 王小柯, 馬玉華
(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果樹科學(xué)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或仙蜜果,為仙人掌科(Cactaceae)量天尺屬(Hylocereus)的多年生果樹。當(dāng)前在我國南方和西南地區(qū)種植,常使用成熟莖進行營養(yǎng)繁殖,導(dǎo)致病毒積累。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蟹爪蘭X病毒(ZygocactusvirusX,ZyVX)和仙人指X病毒(SchlumbergeravirusX,SchVX)等侵染火龍果后會產(chǎn)生局部壞死、黃化和褪綠等癥狀,在我國臺灣[1-2]、海南[3-4]等省及巴西[5]、韓國[6]和美國[7]等國家均有報道。
CVX、ZyVX和SchVX均為正義單鏈RNA病毒,屬甲型線形病毒科(Alphaflexiviridae)馬鈴薯X病毒屬(Potexvirus)[5]。CVX(Genbank登錄號:AF308158)基因組全長約6.6 kb,5′端含帽子結(jié)構(gòu),3′端含poly A序列[2],含有5個開放讀碼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別為依賴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TGB(Triple gene block)蛋白1~3和外殼蛋白(Coat protein,CP)。ZyVX的B1分離物(Genbank登錄號:AY366208)分離自蟹爪蘭[8],P39分離物(Genbank登錄號:JF930326)分離自火龍果,其基因組均具有上述類似結(jié)構(gòu)。目前從仙人掌科仙人指屬(Schlumbergera)[8]和胭脂掌屬(Opuntia)[9-10]寄主分離SchVX基因組全長,從錦繡玉屬(Parodia)寄主分離CP序列(Genbank登錄號:KY581588)[11],從巴西火龍果分離RdRp部分序列(Genbank登錄號:EU670721)[5]。課題組近年來對采自貴州省的疑似病毒感染火龍果樣品開展相關(guān)研究,鄭乾明等[12-13]利用高通量測序結(jié)合PCR擴增,獲得CVX-NTU等貴州分離物基因組序列,并分析其遺傳變異。目前從我國種植的火龍果中分離SchVX并研究其遺傳變異的報道鮮見。為研究侵染火龍果的仙人指X病毒SchVX)發(fā)生情況和遺傳變異,筆者等利用基于Illumina平臺的高通量測序?qū)?份疑似病毒感染貴州火龍果樣品進行分析,以了解SchVX發(fā)生情況,獲得SchVX貴州分離物的相關(guān)序列,分析其遺傳變異,以期為后續(xù)病毒分子檢測與防控提供理論基礎(chǔ)。
供試樣品:2017年8月在貴州省羅甸縣和鎮(zhèn)寧縣的火龍果果園(品種均為紫紅龍),采集莖表面有褪綠、黃化斑點等疑似病毒病表現(xiàn)的樣品6份(LR、ZNF、ZYP、RF、ZNS、LW),置于冰盒中帶回實驗室,使用無菌水清洗莖表面并擦干,切取感病組織液氮速凍,-80℃保存待用。
主要試劑:Trizol試劑購自Invitrogen公司;去真核生物核糖體RNA試劑Ribo-ZeroTMrRNA Removal Kit購自Epicentre公司。
1.2.1 高通量測序 利用Trizol試劑提取6份樣品的總RNA,使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和紫外光分光光度計檢測質(zhì)量與濃度。后續(xù)高通量測序和數(shù)據(jù)分析委托廣州基迪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合格樣品使用Ribo-ZeroTMrRNA Removal Kit去除核糖體RNA,剩余RNA打斷成短片段。使用隨機引物合成第1條cDNA鏈,然后加入緩沖液、dNTPs、RNase H和DNA polymerase I合成第2條cDNA鏈。經(jīng)過純化、洗脫、末端修復(fù)、連Poly(A)、連測序接頭及片段大小篩選,最后進行PCR擴增。測序文庫使用Illumina HiSeq 4000進行測序,測序策略為PE150。
1.2.2 數(shù)據(jù)處理 測序獲得的raw read進行質(zhì)量控制,過濾低質(zhì)量的read,產(chǎn)生的clean read利用Trinity v 2.1.1進行組裝。獲得的contig序列在NCBI非冗余核酸和蛋白質(zhì)數(shù)據(jù)庫中分別使用BLASTn和BLASTx進行檢索和注釋。
1.2.3 序列分析 使用ORF Finder程序(https://www.ncbi.nlm.nih.gov/orffinder/)查找contig序列中的ORF。與參考基因組序列的一致性比對使用BLAST(http://blast.ncbi.nlm.nih.gov/)工具在線比對。使用Lasergene計算核苷酸和推導(dǎo)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核苷酸和推導(dǎo)的氨基酸序列使用Clustal W程序進行序列比對,比對結(jié)果用MEGA 7.0構(gòu)建基于鄰接法的系統(tǒng)進化樹,Bootstrap值計算進行1 000次重復(fù)。
對6份樣品獲得的clean read分別進行組裝,獲得大量contig序列。通過在NCBI中進行BLASTn和BLASTx檢索,篩選出SchVX相關(guān)的contig序列結(jié)果(表1),6份樣品中SchVX相關(guān)contig數(shù)量為18~52條。樣品LR中SchVX相關(guān)的clean read數(shù)量最少,僅3 269條,占該樣品中所有clean read數(shù)量的0.003%。其余5份樣品中,SchVX相關(guān)clean read數(shù)量為3 540 797~17 792 691條。樣品LW中SchVX相關(guān)的clean read數(shù)量最多,達17 792 691條,占該樣品中所有clean read數(shù)量的17.5%。
表1火龍果樣品的SchVX相關(guān)clean read和contig序列
Table 1 SchVX-related clean read and contigs from six pitaya samples
樣品SampleContig數(shù)量/條Contig numberClean read 數(shù)量/條占比/% LR413 2690.003 ZNF233 540 7973.7 ZYP528 391 0676.3 RF409 570 6297.8 ZNS2811 004 0939.9 LW1817 792 69117.5
注:占比指占該樣品中所有clean read數(shù)量的百分比。
Note:Proportion means percentage of all clean read number in each sample.
參試樣品中的SchVX相關(guān)contig序列與參考基因組SchVX-Palma-PE(Genbank登錄號:KP090203)進行序列比對和一致性計算的結(jié)果(表2)顯示,6份樣品中,contig長度最短為201bp,最長為5 617 bp。每份樣品中的contig序列均覆蓋99.2%~99.6%的參考基因組,說明6份樣品獲得的SchVX相關(guān)contig序列基本覆蓋完整的參考基因組。ZYP樣品中的contig序列與參考基因組序列的一致性為82.8%~100.0%,其他5份樣品的序列一致性為85.9%~96.7%。
表2 SchVX貴州分離物相關(guān)contig與參考基因組序列比對
從表3看出,SchVX貴州分離物CP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導(dǎo)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別為92.5%~97.3%和96.0%~99.1%。與NI分離物(Genbank登錄號:KY581588)序列一致性分別為93.7%~95.1%和97.3%~98.2%,與K11分離物(Genbank登錄號:AY366207)序列一致性分別為93.5%~95.0%和95.1%~96.9%,與Palma-PE分離物序列一致性分別為92.9%~95.6%和96.9%~98.2%,與nopal verdure 1分離物(Genbank登錄號:KU854929)序列一致性分別為87.3%~88.5%和95.6%~97.3%。
表3 SchVX貴州分離物CP序列與其他分離物序列的一致性
利用SchVX貴州分離物CP序列和NI等6個分離物,以及侵染火龍果的PiVX、CVX、ZyVX、CVX-NTU等CP序列共同構(gòu)建的系統(tǒng)進化樹(圖1)顯示,外類群OpVX單獨為一類,SchVX各分離物均聚為一類,與PiVX、CVX、ZyVX和CVX-NTU明顯分開。
基于核苷酸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圖1A)表明,SchVX-LW、SchVX-RF、SchVX-ZNF、SchVX-ZNS、SchVX-ZYP與Palma-PE分離物親緣關(guān)系較近,SchVX-LR與SchVX-LW、SchVX-RF、SchVX-ZNF、SchVX-ZNS、SchVX-ZYP、Palma-PE、K11和NI分離物的親緣關(guān)系較遠?;谕茖?dǎo)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圖1B)表明,6個SchVX貴州分離物與NI和Palma-PE分離物親緣關(guān)系較近,與K11分離物親緣關(guān)系較遠,與nopal verdure 1分離物親緣關(guān)系最遠。
基于Illumina平臺的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具有深度高、準(zhǔn)確率高、讀長較短的特點,廣泛用于果樹作物病毒挖掘和鑒定[14]。筆者等對貴州2個火龍果主產(chǎn)縣果園采集的6份疑似病毒侵染樣品進行高通量測序,獲得并統(tǒng)計SchVX序列。在5份樣品中檢測到大量SchVX相關(guān)序列,其含量占總read數(shù)量的3.7%~17.5%,說明采樣地點的火龍果受SchVX侵染的比例較高。
對6份樣品獲得的SchVX序列單獨組裝,產(chǎn)生的contig序列基本覆蓋完整的參考基因組序列,為了解SchVX基因組分子變異提供了基礎(chǔ)。6份樣品中SchVX相關(guān)contig序列與參考基因組相比,序列一致性最低為82.8%,最高為100.0%,多為85.9%~96.7%。與前期分離自貴州火龍果的CVX-NTU和ZyVX的遺傳變異相比[12-13],SchVX的序列一致性水平略低,說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遺傳變異。
注:A為基于CP核苷酸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B為基于推導(dǎo)的CP氨基酸序列的系統(tǒng)進化樹。
Note: A,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CP nucleotide sequence; B,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deduced CP amino acid sequence.
圖1SchVX貴州分離物與其他病毒的系統(tǒng)進化樹
Fig.1 Phylogenetic trees of SchVX Guizhou isolates and other viruses
馬鈴薯X病毒屬病毒的CP序列編碼外殼蛋白,在包裝病毒核酸物質(zhì)和病毒胞間移動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功能[15]。侵染火龍果的SchVX貴州分離物的CP核苷酸和推導(dǎo)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別為92.5%~97.3%和96.0%~99.1%,與來源于仙人指K11分離物[8]、胭脂掌Palma-PE分離物[9]和金晃NI分離物[11]序列一致性較接近,明顯高于來自梨果仙人掌nopal verdure 1分離物。系統(tǒng)進化分析也表明,nopal verdure 1分離物與上述分離物的親緣關(guān)系較遠。CHEN等[16]研究表明,病毒的變異主要是由病毒與寄主之間的互作關(guān)系所決定。當(dāng)前來源于仙人掌科各類寄主的SchVX分離物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異,可能與其侵染的寄主種類有關(guān)。
綜上所述,樣品采集地的火龍果普遍受SchVX侵染,其基因組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遺傳變異。研究獲得的序列未完全覆蓋完整的SchVX基因組,采集的樣品數(shù)量也不夠豐富。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獲得SchVX基因組全長序列,同時增加樣品采集數(shù)量,以更準(zhǔn)確分析侵染火龍果的SchVX群體的遺傳變異情況,為其檢測和防控提供理論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