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虹(普寧市下架山鎮(zhèn)衛(wèi)生院藥房 普寧 515323)
頸性眩暈是骨科常見疾病,主要指因頸部病變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進而引發(fā)眩暈,出現(xiàn)周圍物體發(fā)生旋轉等運動幻覺。該病臨床表現(xiàn)為頸部疼痛、頭暈目眩和惡心嘔吐,病情嚴重者將出現(xiàn)視物不清、偏頭痛和吞咽困難等癥狀,對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1]。既往,臨床上常對患者行頸復康顆粒藥物治療,可疏通血管,增加腦組織血流量,緩解頸部疼痛等。有臨床調查發(fā)現(xiàn),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一種擴張血管的新型藥物,可通過擴張椎動脈血管增加顱內供血,進而緩解頭暈、嘔吐等臨床癥狀[2]。本文分析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接收的90例頸性眩暈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 20例;年齡 33~73歲,平均年齡(53.24±1.60)歲;病程 1~3 個月,平均病程(45.10±2.14)d;病理類型:頸椎骨質增生23例,頸椎間盤突出14例,椎供血不足8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 34~74 歲,平均年齡(53.31±1.52)歲;病程 1~3.5 個月,平均病程(45.60±1.04)d;病理類型:頸椎骨質增生22例,頸椎間盤突出13例,椎供血不足10例。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頸椎疾病,且頸部活動時伴有眩暈癥狀;無精神心理類疾病。排除標準: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脊椎結核、腫瘤等;對研究藥物過敏。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即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口服頸復康顆粒(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2204,共12袋)1袋,3次/d,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衛(wèi)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30)12 mg,3次/d。對照組僅口服頸復康顆粒,用法與觀察組相同。7 d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采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有限公司)檢查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使用配套試劑。參考范圍:TC:2.8~6.2 mmol/L;TG:0.45~2.26 mmol/L;HDL-C:1.26~1.90 mmol/L。②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評判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6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6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皮疹、惡心和嘔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脂水平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TC TG HDL-C TC TG HDL-C觀察組45對照組45 t P 8.20±1.14 8.23±1.20 0.121 0.903 3.10±0.55 3.09±0.62 0.080 0.935 3.42±1.04 3.39±1.16 0.129 0.897 4.25±1.21 6.30±1.31 7.711 0.000 1.28±0.20 1.62±0.37 5.422 0.000 1.37±0.19 1.62±0.52 3.029 0.003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大,頸性眩暈發(fā)病率逐步增長,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與長期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肌肉勞損有關,多伴有頭痛、眼肌麻痹和耳鳴耳聾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頸復康顆粒聯(lián)合用藥治療,可通過擴張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緩解眩暈和頭痛等癥狀[4]。本文針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展開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對頸性眩暈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觀察組血脂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分析其原因可知,頸性眩暈的發(fā)病多因椎動脈受到壓迫或頸椎發(fā)生病變有關。大部分頸性眩暈患者因長時間低頭工作,將導致頸椎的骨性結構失去靜態(tài)或動態(tài)平衡,轉動脖子時,頸部椎動脈血管將受到拉扯或擠壓,從而導致頸部兩側的椎動脈血管血流量存在明顯差異,造成頭暈目眩癥狀[5]。頸椎關節(jié)出現(xiàn)移位等情況時,頸動脈感受器將因受到刺激而收縮椎動脈,從而導致血管內腔變窄,造成血流速度緩慢和血流量減少,因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出現(xiàn)眩暈、頭痛等癥狀,嚴重的甚至將造成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6]。頸復康顆粒是中藥提取物,主要成分有川芎、黨參、天麻、丹參和黃芪,川芎和丹參可止痛活血,黨參可疏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huán),天麻可鎮(zhèn)痛鎮(zhèn)靜,黃芪可減緩血管阻力,因此,頸復康顆粒具有散風止痛、疏通血管等功效[7]。李騰龍等[8]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頸復康顆??赏ㄟ^阻止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脂水平,同時疏通血管促進血液流動,進而使椎基底動脈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頸復康顆粒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緩解頭暈、疼痛等癥狀。田永遠等[9]人研究發(fā)現(xiàn),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一種新型的組胺類藥物,可通過抑制組胺啟動自帶的負反饋機制,延長已經分泌組胺的作用,從而持久、長效地擴張椎基底動脈血管,提高治療效果。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不僅可以舒張血管,還能抑制前庭神經元的放電,使整個前庭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舒張,從而加強內耳毛細胞的穩(wěn)定性,改善前庭功能損傷,滿足內耳和顱內的血液需求。該藥能通過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細胞外液吸收,改善淋巴水腫程度,進而緩解腦部供血不足,減輕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臨床癥狀[10]。同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還能通過促進紅細胞變形和阻礙血小板的聚集,達到血液黏度降低的效果,使血液流量恢復正常水平。王燕等[11]人在研究中表明,觀察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兩組均無不良反應,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血管擴張,促進椎基底動脈供血有重要意義。此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頸復康顆粒的藥理機制具有協(xié)同作用,能提高藥物效果。服用時,除輕微的惡心、嘔吐外,不會出現(xiàn)其他明顯不良反應[12]??偠灾谆撬岜端就∑?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頸性眩暈有顯著效果,治療總有效率91.11%,遠遠高于單獨用藥的總有效率77.78%,并且,聯(lián)合用藥不會加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頸性眩暈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lián)合頸復康顆粒治療,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且不會造成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