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艾葳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出臺有關信息披露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要求政府部門不斷深化信息披露的力度,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信息披露質量不應僅僅停留在定性研究,而更應該利用相關的技術方法進行定量研究,以數(shù)字形式直觀地描述。文章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針對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這一研究對象進行了量化,以達到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權重排序,并通過矩陣運算得到最終的評價結果。以S政府部門為例,詳細描述了該方法的應用與結果,以期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關鍵詞]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模糊綜合評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7105
1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民主意識的加強,“政務透明化、公開常態(tài)化”已然成為了大勢所趨。李克強總理曾經(jīng)指出,政府信息“深藏閨中”是極大的浪費,為了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建設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體制,我國做出了許多積極有益的嘗試。自2008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2014年8月新《預算法》落地,2015年10月財政部審議通過《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8年12月財政部下發(fā)《政府會計準則第9號——財務報表編制和列報》,對于政府會計主體應披露的相關信息做出了越來越明確的規(guī)定,以使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
隨著政府部門信息披露力度的加大,諸如“披露不及時”“披露條目含混不清”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大大削弱了信息披露的效果,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信心??梢娨獎?chuàng)建透明政府,提升信息的披露質量是更為關鍵的一步。關于信息披露質量的測度問題,在國內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有何玉、唐清亮(2011)借鑒國外研究構建的政府部門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數(shù)(也稱GDI指數(shù)),還有張琦、方恬(2014)結合我國制度背景形成的政府部門財務信息的披露指數(shù)(也稱DI值)。之后學者們的研究也各有創(chuàng)新,但客觀來說由于缺乏理論分析與實證結果指導權重的選擇,目前研究大多采取將每個維度賦予同等權重的方式,計算結果也許會產生一定的偏差。
鑒于此,文章提出了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進行測度,以達到對不同維度的影響因素設置權重排序,通過矩陣運算得到最終評價結果,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的目的。
2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的測度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對受到多層次、多因素制約的對象進行總體評價的方法。該方法首先將各個影響因素分解為多維度的細分結構,形成因素集。其次構建相對重要性的判斷矩陣,確定各維度的重要性排序,形成權重集,再根據(jù)專家評分形成評語集,最終根據(jù)一系列的矩陣運算得出綜合評價結果。其優(yōu)點在于能夠用較為精準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模糊復雜的研究對象,將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
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大多難以精確量化,而模糊綜合評價法恰恰適合度量難以描述的因素,所以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了一種非常成熟的方法,步驟明確,計算直觀,得出的結果可信度較高,確保了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因此,文章認為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進行測度,不失為一種值得研究的方法。
3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模糊綜合評價法下,研究對象受多維度因素的制約,首先應從邏輯上對于各影響因素進行分層,以形成影響因素的因素集,也即是評價研究對象的指標體系。由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評價會計目標實現(xiàn)程度的指標之一,因此文章從政府會計的目標出發(fā),以目標為導向倒推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指標的構建因素,這種做法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會計目標與評價指標體系的趨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評價指標的疏漏,獲得更具有廣泛性與合理性的指標體系。對于政府會計的目標,大致可以分為資源配置觀、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三個方面。
在政府部門職能轉型的推動下,政府部門的信息披露,首先應反映政府對財政資源的配置情況以及效率,服務于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該視角稱為資源配置觀。在資源配置觀下,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指標又可細分為可靠性與及時性。其次,政府部門的信息披露應反映預算執(zhí)行與資金運用的情況,促進政府受托責任的解除,該視角稱為受托責任觀。在受托責任觀下,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指標又可細分為可理解性與謹慎性。最后,政府部門的信息披露應反映政府的經(jīng)濟狀況,為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該視角稱為決策有用觀。在決策有用觀下,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指標又可細分為相關性、重要性與可比性。
因此,文章認為可以從政府會計的三大目標維度著手,構建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測度的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42確定評語集
評語集是專家對于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所做出的可能的評價結果的集合,用V表示。根據(jù)文章的實際需要,將評語集劃分為5個等級,并分別賦值如下。
V ={極高,較高,一般,較低,極低}
={100,80,60,40,20}
43確定權重集
為了保證權重分配的合理性,文章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不同層次內評價指標的權重,請10位專家分別對兩兩指標做出相對重要性判斷,判斷規(guī)則如下:如果A因素相對于B因素來說,同等重要、稍微重要、較重要、非常重要、極端重要分別賦值為1、3、5、7、9。專家比較結果的平均數(shù)將構成判斷矩陣,該矩陣對應于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經(jīng)歸一化處理,即得單層次權重排序。文章一級指標層判斷矩陣和權重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44構造模糊評價矩陣
以S政府部門為例,請10位專家對該政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的各細分指標進行評價,得出匯總評價表,如表4所示。
5結論
文章以S政府部門為例,詳述了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應用以及結果,以期為信息披露質量的測度提供一種可行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采用層次結構,不僅能給出信息披露整體質量評價值,還針對各細分維度分別提供相應的評價值,有利于識別出信息披露質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以達到政府與信息使用者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陳志斌論中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選擇[J].會計研究,2012(2):65-71
[2]周詠梅,信玉我國省級政府會計透明度評價[J].會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8(5):27-41
[3]張琦,方恬政府部門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 [J].會計研究,2014(12):53-59
(上接P100)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圍繞單位的具體情況以及目前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進行設計,保證制度可以和單位的內部控制活動完美契合,充分發(fā)揮內部控制活動的管理效果。同時,制度在建立之后,還要時刻關注新情況的發(fā)生,及時對制度進行創(chuàng)新和變革,保證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3]。
(3)強化預算管理工作。預算管理關系到行政單位內部的財政活動,所以必須要不斷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在預算編制活動當中要做到一一對應,零基礎預算和細化預算是必須要達到的預算管理目標。只有強化了預算管理工作,才能夠保證在資金運行過程當中,不會出現(xiàn)貪污腐敗的問題,才可以將每一個資金都用到該運用到的地方,從而提高預算的剛性。在預算活動當中,還要加強預算資金的整合力度,部門預算和內部的責任成本預算必須結合在一起,都要嚴格按照相關的審批程序進行,并且建立起在這方面的防治機制,一旦出現(xiàn)任何緊急情況,可以及時地解決,將風險降到最低。
(4)加強人才培養(yǎng)力度。人力資源是內部控制管理活動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只有不斷提高工作者的工作素養(yǎng),才能夠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活動的效率,才能夠提高內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內部控制單位必須要不斷提高內部控制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加相關的業(yè)務培訓活動,及時更新控制人員的思想,讓單位控制人員樹立起現(xiàn)代化的控制意識,不斷更新他們的知識領域,并且在這一過程當中,還要強化教育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工作者可以更好地運用相關理論。針對內部控制人員的再繼續(xù)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在教育過程當中除了專業(yè)教育以外,還應該強化德育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5)完善內部審計監(jiān)督制度。首先,建立健全相對應的內部審計以及監(jiān)督體制是內部控制活動可以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在建設過程當中,要注意會計部門的獨立性,不可以將該部門與其他管理機構混合在一起,在這方面,要設立相對應的工作人員,要嚴格分配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目標。其次,則是要保證單位內部審計活動的有序性,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定期的評價,從而不斷發(fā)現(xiàn)在發(fā)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保證內部控制活動的科學性[4]。
3結論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yè)單位是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要建設者,因此,必須要加強在內部控制活動方面的管理力度,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即時更新和調整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監(jiān)督制度,不斷更新人力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完成相關的工作內容,充分發(fā)揮自身工作職能。
參考文獻:
[1]楊潤寧關于加強和完善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思考[J].長江叢刊, 2017(20):159
[2]曹陸玲完善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J].財經(jīng)界, 2018, 494(11):75-76
[3]吳奇敏關于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 2019(15).
[4]陳卉行政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如何取得實效思考[J].納稅, 2019, 13(11):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