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媒體 融入 思想政治理論課 調查 路徑
基金項目:2017年黑龍江省教改思政專項研究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編號:SJGSZD 2017012)階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宣傳統戰(zhàn)部科研基金“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培育路徑研究”(SZ201704080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欒廣君,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08
2015年7月27日,中宣部、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蹦壳埃殡S著經濟全球化、產業(yè)信息化的日趨深入,思想文化領域的交流愈發(fā)頻繁,大學生所面對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經歷變革與調整。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的轉型時期,大學生群體深受國內外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思想活動的選擇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因此,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課陣地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價值觀的樹立與堅守成為當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為了能夠宏觀把握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狀況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揮的作用等問題,課題組設計和制作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的調查問卷,在2018年9月-2019年6月間運用“藍墨云班課”APP隨機選擇不同專業(yè)總共發(fā)放了1330份問卷:其中2016級、2017級和2018級本科生共600份、碩士研究生共730份,回收有效問卷分別為589份和722份。下面簡要概括本次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
(一)認同現狀和期望情況
在調查中發(fā)現,97%的同學都能準確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關于“價值觀的確立因素”的回答,86%的同學認為社會環(huán)境有關、82.5%的同學認為家庭影響相關。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果的預測”的回答出現了較為耐人尋味的結果,碩士研究生中62%的同學選擇“信心十足”“比較有信心”的有34%;本科生中選擇“信心十足”的有40%、“比較有信心”的有55%。對“是否愿意從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渠道獲取關于核心價值觀等相關知識的內容”的回答同樣呈現了這樣的趨勢:碩士研究生中選擇“非常期待”的有56%、“比較期待”的有39%;本科生中選擇“非常期待”有42%、“比較期待”的有52%。在這兩個問題中可以看出碩士研究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好于本科生,對未來的認同態(tài)勢也更加明朗。
(二)獲取渠道和途徑情況
對“通過什么途徑首先了解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法”的回答中52%的同學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有效的途徑”的回答同樣出現了本碩生的差異:碩士生中有61%的同學選擇“動員全社會參與,從自己做起”;本科生的整體比例略低——42%的同學選擇該選項。對“您經常通過哪些形式了解時事消息”的回答中選項“手機訂閱號推送”整體選擇比例最高達到78%,位居第二位的“關注的媒體公眾號”選擇比例為73%。足見新媒體在大學生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他的傳統方式如電腦上網、校園媒體、朋友交流等占比則相應下降。“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應用程度”的回答選擇“經常瀏覽”的為74%。
(三)突出問題及解決情況
對“當前價值觀領域最突出矛盾問題”的回答中選擇最多的是“社會誠信缺失”和“社會公德滑坡”,比例分別為72%和65%??梢?,大學生對這兩項社會問題的關注比較集中。對“解決價值觀領域最突出的矛盾問題應從哪方面著力”的回答中選擇最多的兩項“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建設”和“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建設”比例分別為79%和73%。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群體”的回答中選擇最多的是“青少年學生”為88%,選項次多的分別為 “大學生”和“黨政機關干部”兩大群體。對“如何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和踐行工作”的回答中,選擇“加強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教育方式”最多為83%,其次“建立高素質的宣傳和教育隊伍”為71%。
通過以上對我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情況的問卷調查及分析,可以得出下列啟示:第一,大學生整體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和期望是值得肯定的。同時要辯證分析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對某些問題理解的差異性。第二,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產生的影響最顯著?!胺伞⒎ㄒ?guī)和制度建設”和“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可作為未來解決價值觀領域矛盾的主要著力點。思政課堂仍然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需要我們牢固堅守。學生群體(包括青少年和大學生)則是重點培育對象。第三,注重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潛在影響,例如手機訂閱號、媒體公眾號等。在全社會形成合力、從自己做起是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狀況的調查問卷及分析,為我們創(chuàng)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的具體路徑指明了方向,可簡要概括為“三結合”:
(一)縱向和橫向相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前面調查問卷結果的第一點提示我們注意在融入思政課的過程中區(qū)分不同階段。一方面,從縱向來看,不同年級的本科生、碩士和博士階段的融入方式和路徑有所側重,甚至不同專業(yè)、群體的學生也有所區(qū)別。同一教學模式在某階段的大學生群體中應用有效果,平行移動到其他群體中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我們時時掌握學生現有階段的認知情況,根據他們的思維框架設計推進合理的融入方式。另一方面,從橫向上,不同的思政課在融入過程中要注意時間、分工和整合的問題。其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最先與大學生“見面”,且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最為直接相關,可概括為“感性融合”?!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在認識論中價值評價問題比較適于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探討其認識論基礎,可以概括為“理性融合”?!吨袊F代史綱要》課著重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之維,有助于學生認識“四個選擇”,這種方式可以概括為“歷史融合”?!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側重于從現實意義上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價值,增強現實回應的可信性,可以用“現實融合”來概括。而碩博階段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可以在小組研討、問題導向、現實追問等方面下功夫,可以稱之為“深入融合”。以上從“感性——理性——歷史——現實——深入”融合的理念可作為整合設計的基本思路,從而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達到更全面而有益的效果。
(二)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從調查問卷結果可知,目前各種新媒體已經迅速成長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大眾傳播媒介,它本身如同一把雙刃劍,既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提供多重機遇,同時也伴隨嚴峻挑戰(zhàn):例如傳播平臺的“去中心化”、傳播信息的“碎片化”以及傳播結果的“趨對稱性”。
首先,我們要在線上課程的“精”和“彩”上下功夫。所謂“精”是說課程要做“精”,即知識“精準”、案例“精彩”、設計“精心”,令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有獲得感。所謂“彩”是說設計要出“彩”,努力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中做到形式多彩,讓同學們更有參與感。
其次,我們要在線下延伸的“新”和“引”上下功夫。在這里說的“新”是指探索和嘗試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容易接受的途徑,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方式更“接地氣”“有活力”。思政課教師作為傳播主體,善于借助線上APP、微課、慕課、網絡資源、公眾號等多種途徑促進思政課的新媒體化,為我們的課程效果服務。而“引”在這里是指為學生引領正確方向。如今,學生們在甄別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時,如果沒有正當的價值觀來引導,很容易被新媒體中涵蓋的負面信息所吞噬。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用正向的、有益的優(yōu)秀的平臺作為媒體先鋒,在線下充當思想引領的強大延伸。
(三)理論和生活相結合
調查問卷結果說明大學生多數都相信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形成全社會合力,從自己做起。這說明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為起點,創(chuàng)設更有效的融入路徑。當大學生發(fā)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容確實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合理支撐時,正是對理論最好的證明,學生們也會主動被理論的魅力吸引而折服。因此,我們要努力發(fā)掘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關節(jié)點,以此為契機,創(chuàng)設合理的生活情境,例如與專業(yè)課程、未來職業(yè)、身邊榜樣、校情省情等設置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可感知、可近觀的可靠理論武器,而不是高不可攀或與己無關的空中樓閣。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構建生活情境并非是庸俗的貼近生活,而是類似于文藝作品的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需要思政課教師細心選擇、認真加工和整理原有素材,力求做到大學生主體參與和價值導向的有機結合。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的“三結合”路徑思考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和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守住這個重要關口,有利于我們培育的大學生以高尚的精神追求、評判是非的價值標準而立心、以“接地氣、達真知”的致世倫理而立德,以勤敏求知、明辨是非、篤行實干的優(yōu)秀品質而立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頁,第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