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
作者單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漳州市中醫(yī)院骨傷科,福建 漳州363000
貧血是由于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圍下限所致,臨床中根據發(fā)病機制可分為出凝血性疾?。ㄈ缪巡 乐馗尾〉龋┡c非出凝血性疾?。ㄈ缤鈧?、消化性潰瘍、痔和婦科疾病等),骨折術后貧血主要是由于外傷性失血、術中術后失血等原因造成紅細胞計數急性下降所致,會對骨折愈合產生影響,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1-2]。因此西醫(yī)的治療方法多采用支持治療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病癥情況,花費的時間較長,見效時間慢,隨著近年來中醫(yī)診療技術的發(fā)展,本病癥的根本癥因被確認為是患者術后“氣血兩虛”,因此當歸補血湯等益氣補血、活血祛瘀中醫(yī)藥劑的使用頻率逐漸提升[3]。鑒于此,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26例下肢骨折術后貧血患者應用自擬加味當歸補血湯,并與常規(guī)治療的26例患者進行對比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從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接受的下肢骨折術后貧血患者中,抽取52例,在患者了解檢測試驗內容并簽署試驗同意書后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6例。入選患者均為經影像學確診手術治療后貧血者。對照組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43.0±20.0)歲。觀察組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3.5±20.5)歲;兩組一般資料納入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對照組常規(guī)予以輸液擴容、抑酸護胃、支持等治療。觀察組常規(guī)予以輸液擴容、抑酸護胃、支持等基礎治療上應用自擬加味當歸補血湯口服進行治療,組方如下:當歸10 g、黃芪50 g、黨參18 g、紅花10 g、川芎10 g、赤芍12 g清水浸泡15 min后采用武火煮沸2 min轉文火熬15 min,取湯汁服用,每日1劑,分早中晚3次溫服,均于飯前服用,治療7 d。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第1 d、第3 d、第6 d血常規(guī)中RBC(red blood cell)變化情況。
采用SPSS 21.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常規(guī)中RBC變化情況等計量資料采用t對比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統(tǒng)計結果分析可見,術前1 d、術后第1 d對照組和觀察組RBC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不同治療后,術后第3 d、 6 d觀察組患者RBC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下肢骨折患者往往會伴隨著者大量的出血、失血,加上術中失血和術后恢復等原因,患者多會在失血的同時大量代謝體內的血漿蛋白等營養(yǎng)物質從而出現貧血癥狀,從中醫(yī)的角度分析,這是患者在術后出現氣血虧虛、氣血兩虛的癥狀[3-6]。
西醫(yī)的治療方式中多采用支持治療+補鐵的方式為患者進行補血,但本研究中顯示,對觀察組下肢骨折患者在應用自擬加味當歸補血湯治療后,其血液學RBC水平在術后第3 d有所改善,在術后第6 d獲得了明顯的改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西醫(yī)的治療方式效果不佳,分析認為這是由于加味當歸補血湯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骨折術后貧血患者多呈現氣血兩虛癥狀,因此本次使用湯方中主要由黃芪和當歸以5:1比例組成,兩種藥材具有益氣生血、補氣攝血之功效,可極好彌補改善患者陰血虧虛之癥,加味當歸補血湯中黨參性平、味甘,歸脾經以及肺經可補肺益氣、補氣補血[7-9];紅花具有去瘀止痛、活血通經補氣活血之效;輔以川芎、赤芍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活血生血,祛瘀生新,從而改善其貧血癥狀。整劑藥方兼顧內外,從外活血化瘀,改善骨折處氣血流通,治標,從內補血益氣,固本,內外相通,標本兼治,辦賬戶患者迅速恢復健康[10-13]。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紅細胞計數(RBC)變化情況(×1012/L,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紅細胞計數(RBC)變化情況(×1012/L,
綜上所述,應用自擬加味當歸補血湯治療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貧血能有效促進其RBC恢復,從而糾正貧血癥狀,有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