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丁科全 何雯 何俊蓉 譚偉
耳鼻喉科臨床中,慢性鼻竇炎屬于常見疾病,指慢性炎癥發(fā)生在鼻竇部位,該病誘發(fā)因素較多,與免疫遺傳、鼻竇黏膜病變等因素相關,治療以抗炎治療為主[1]。由于慢性鼻竇炎治愈難度比較大,且可加重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時可引起顱、眼、肺等部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以往臨床中多采用克拉霉素長期小劑量治療為主,但該治療方案容易引起肝腎損害,且長期用藥可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2]。因此,臨床中關于慢性鼻竇炎治療也進行了大量研究,為解決以往小劑量長期克拉霉素治療存在的問題,諸多研究中對慢性鼻竇炎患者實施克拉霉素強化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诖?,本次研究針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82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研究,對克拉霉素強化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82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3歲,平均(34.7±5.1)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7年,平均(3.9±0.8)年;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5歲,平均(35.2±4.8)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8年,平均(4.1±0.7)年。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鼻內鏡、CT檢查確診為慢性鼻竇炎,病程12周以上,入院時伴有流膿涕、持續(xù)性鼻塞、頭痛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咳痰、咳嗽等癥狀。本次研究能夠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嚴重肺炎、肺結核等感染性疾病者,嚴重臟器系統(tǒng)疾病者,免疫缺陷、營養(yǎng)不良及惡性腫瘤者,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0.25 g克拉霉素分散片(生產企業(yè):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83;規(guī)格:125 mg×6袋)口服治療,1次/d,連續(xù)治療14 d;觀察組第一周給予患者0.5 g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2次/d,第二周給予患者0.25 g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2次/d,總共治療14 d。
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療效評價: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緩解或部分消失;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1-無效率。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流涕、鼻塞、頭痛及嗅覺減退等癥狀進行評分,各癥狀評分范圍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對兩組用藥后惡心嘔吐、腹瀉及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
治療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為95.12%,對照組為80.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流涕、鼻塞、頭痛及嗅覺減退等癥狀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用藥后2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癥狀,其中1例惡心嘔吐、1例腹瀉,發(fā)生率為4.88%(2/41);對照組中1例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1/41),兩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例(%)]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癥狀評分對比(分,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對比,#P<0.05
慢性鼻竇炎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是鼻竇慢性化膿性炎癥,該疾病可出現(xiàn)黏液過度分泌、纖毛功能障礙等,患者以流涕、鼻塞、頭痛等癥狀表現(xiàn)為主,可伴有咳痰、咳嗽癥狀,對患者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均帶來影響[3]?,F(xiàn)階段,在對慢性鼻竇炎治療中,主要通過藥物、手術等方法治療。手術治療對鼻-鼻竇引流能有效改善,但無法治療黏膜炎癥;藥物治療主要通過抗炎、抗菌藥物及血管收縮劑,對炎癥反應及感染進行控制,同時對纖毛系統(tǒng)功能進行改善[4]。因此,慢性鼻竇炎治療中,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其中抗炎治療為首選治療方案。
克拉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為紅霉素衍生化合物之一,主要針對肺炎球菌、鏈球菌屬、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同時對空腸彎曲菌、淋球菌、嗜肺軍團菌、李斯特菌、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也有顯著的治療效果[5-6]。此外,該藥物第14、15環(huán)類似于糖皮質激素結構14、15環(huán)化學結構,所以在抗炎作用方面與糖皮質激素相似[7]。而兩者的抗感染作用相比,克拉霉素的抗炎作用更明顯,主要通過對核因子κB的活性及數(shù)量進行減少與抑制,對炎性細胞因子異常表達進行抑制,發(fā)揮抗炎作用[8-9]。而有研究顯示,在慢性鼻竇炎治療中,長期低劑量使用克拉霉素具有較好的療效[10]。也有研究認為,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長期低劑量使用,對合并中性粒細胞浸潤主導、血清免疫球蛋白E含量低及過敏的慢性鼻竇炎患者治療效果更理想[11]。而黃德虎等[12]研究認為,對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多、鼻息肉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含量高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長期低劑量克拉霉素治療,不但效果不理想,還可能引起胃腸道、肝、腎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尤其增加了細菌的耐藥性。因此,對高劑量、短期克拉霉素強化治療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克拉霉素強化治療慢性鼻竇炎,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95.12%,高于對照組的80.49%,差異顯著(P<0.05),表明克拉霉素強化治療對患者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治療后,觀察組流涕、鼻塞、頭痛及嗅覺減退等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強化治療對患者癥狀緩解效果明顯;在不良反應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克拉霉素強化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用藥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強化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用藥安全可靠,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