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華 巴特爾
近年來,隨著人群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較高的升高趨勢,該疾病變化較為復雜,病情變化較快且具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為臨床治療及預防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當患者出現(xiàn)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時,期間可引起肺通氣量明顯降低,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以及呼吸肌做功明顯增加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現(xiàn)多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療以減少患者的呼吸做功,達到降低軀體耗氧量及左心前負荷,快速緩解心衰癥狀的目的,但效果仍可進一步提高。為此,本院輔助使用正壓通氣力求獲得更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符合第7版《內科學》中關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出汗、紫紺、雙肺濕啰音等癥狀,排除心肌炎、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瓣膜性心臟病者;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氣胸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7~73歲,平均(59.12±4.78)歲,病程3~9年,平均(5.23±0.90)年。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8~75歲,平均(60.10±3.90)歲,病程2~8年,平均(5.71±1.12)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均給予強心、利尿、氧療及擴血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不做特殊處理,觀察組給予正壓通氣,方法為:若患者呼吸頻率>35次/min,選擇合適大小的面罩或鼻罩將人工呼吸氣囊相互連接,為患者采用手動正壓通氣,期間若見呼吸頻率降低至30次/min以下時,可將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與通氣管相連接,給予機械通氣,設置參數(shù)為:通氣模式S/T,吸氣壓由12 cmH2O逐漸增加至22 cmH2O,根據(jù)各位患者不同耐受情況調整壓力值,呼氣為2~6 cmH2O,呼吸頻率為16~24次/min[3]。
(1)療效評價標準[4]:將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心功能分級提高2級以上評為顯效;將臨床癥狀及體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1級評為有效;將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明顯變化,心功能無明顯改善評為無效;以顯效及有效之和作為總有效。(2)采用多功能監(jiān)護儀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 h后血氣指標監(jiān)測,包括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P)、心率(heart rate,HR)、經(jīng)皮血氧飽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動脈血氧飽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pH)及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RP、HR、SPO2、SaO2、pH及PaCO2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RP、HR及PaCO2降低,SPO2、SaO2及pH升高,觀察組改善更加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絕大多數(shù)慢性左心衰患者在發(fā)生感染、液體潴留以及停藥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及癥狀,另外也可由心肌炎、心臟收縮功能障礙、換氣功能障礙等引起,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氣促、血氧飽和度降低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諸多影響[5-6]。由于左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病較急,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臟器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引起缺氧性腦病,為此,在治療該病時應將確保供氧作為主要原則,達到促進恢復患者呼吸功能的目的[7]。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應用盡管可獲得一定的干預治療效果,但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部分患者仍然無法有效的緩解病癥,這就需要在原有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輔助其他干預手段以更大程度的發(fā)揮療效。大量資料顯示,正壓通氣可通過促進提高患者的肺泡壓力,有效減少肺泡萎縮以及肺泡滲出的情況,明顯促進肺泡復張,從而達到改善缺氧癥狀的目的,同時還可明顯降低左心室跨壁的壓力,改善心功能[8-10]。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
注:t1、P1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t2、P2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t3、P3對照組治療后與觀察組治療后相比
本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臨床總有效率高,正壓通氣的應用輔助強化了原有的效果,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加之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在改善血氣指標方面效果更加突出,提示正壓通氣聯(lián)合常規(guī)方法治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顯著,減少氧氣的彌散距離,擴大了氣體交換面積,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11-13]。另外,當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及表現(xiàn)快速緩解后,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也會明顯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此種方法治療前需對患者的個體病情給予詳細評估,了解其是否存在不適應的癥狀以及對于正壓通氣的耐受度,以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正壓通氣聯(lián)合常規(guī)方法治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療效顯著,可促進改善血氣指標。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僅對治療24 h后血氣指標進行分析,隨訪時間有限,可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獲得精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