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丁海濱,張佩,文李智,王根林,崔秀萍,吳永峰,高云,陸立超
(上海市上海農場川東種植事業(yè)部,江蘇 鹽城 224100)
雙氟磺草胺和唑嘧磺草胺屬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劑,通過抑制擷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支鏈氨基酸合成,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使植物生長停止而死亡[1-3]。雙氟磺草胺可防除麥田大多數(shù)闊葉雜草,如繁縷Stellariamedia、豬殃殃Galiumaparine、蓼Polygonum屬雜草等,對麥類作物與草坪具有高度選擇性,且對作物安全[1,4-5]。唑嘧磺草胺能防除大多數(shù)一年生與多年生闊葉雜草,可以用于大豆、玉米、小麥田間雜草的防除,殺草譜廣,殘效期長[6]。氟氯吡啶酯是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類除草劑,經植物根、莖、葉吸收后,與植物體內的激素受體結合,刺激植物細胞過度分裂,阻塞傳導組織,導致植物生長異常,如莖彎曲、組織腫脹等,最終因營養(yǎng)耗盡而死亡[7-9]。氟氯吡啶酯可用于小麥、大麥、黑麥等谷物苗后防除豬殃殃、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播娘蒿等多種闊葉雜草及惡性雜草。氯氟吡氧乙酸屬吡啶類除草劑,可用于小麥、大麥、玉米、葡萄及果園、牧場、林場等地防除闊葉雜草,如豬殃殃、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薺菜、繁縷、馬齒莧Portulacaoleracea等雜草[10-11]。
上海農場川東種植事業(yè)部種植以稻麥輪作方式為主,小麥種植面積2 000 hm2左右。近年來麥田闊葉雜草發(fā)生面積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態(tài)勢,由原先的零星人工挑治轉為整條田普打,防治面積由68 hm2升至2019年的866.7 hm2,田間闊葉雜草以繁縷、豬殃殃、薺菜、大巢菜ViciasativaL.、藜ChenopodiumalbumL.等為主。雜草與小麥爭肥、爭空間,豬殃殃、大巢菜和繁縷生育后期覆蓋在小麥穗頭上,影響小麥光合作用,造成小麥籽粒千粒重下降,小麥籽粒產量損失10%左右[12],對小麥產量和品質構成威脅。由于麥田雙子葉雜草種類較多,且出草時間不一致,常規(guī)除草劑難以有效控制。為此本文從幾類新藥中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以期為大田小麥安全生產提供有效的除草劑。
供試小麥品種揚麥15(揚州市里下河地區(qū)農科所)。2018年11月5日播種,田間常規(guī)管理。
供試藥劑有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10%氟氯吡啶酯+10%雙氟磺草胺),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麥喜,25 g·L-1雙氟磺草胺+33 g·L-1唑嘧磺草胺),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均為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
1.2.1 基本情況
試驗在上海農場川東種植事業(yè)部9生產隊進行。前茬為水稻,土質為砂性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小麥2018年11月5日播種。
1.2.2 處理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Ⅰ~Ⅳ分別為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300、450 mL·hm-2,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75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 mL·hm-2,以清水為對照(CK)。每小區(qū)面積為20 m2,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重復3次。2019年2月28日,使用3WBD-16(20)型電動噴霧器噴霧,噴霧器工作壓力為0.2~0.4 mPa,額定容量為16(20)L。藥劑采用二次稀釋,施藥時小麥7.5葉齡期。
1.2.3 雜草調查
每處理采用3點取樣,每點調查0.11 m2。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shù),施藥后7、14、21、35 d目測觀察雜草出現(xiàn)的狀況和小麥生長狀況;藥后21 d調查雜草的株數(shù),計算株防效;藥后35 d調查雜草的株數(shù)并稱量鮮重,計算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處理,運用SPASS進行LSD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藥后7 d,各處理雜草變化不明顯。藥后14 d,處理Ⅰ繁縷葉片卷曲,失水,豬殃殃葉片呈褐色,心葉枯死,薺菜葉片卷曲,大巢菜葉片呈褐色,心葉枯死;處理Ⅱ繁縷葉片卷曲、失水,部分植株枯死,豬殃殃葉片呈褐色,心葉枯死,薺菜葉片呈紫紅色,失水,萎焉,卷曲,大巢菜葉片呈褐色,心葉枯死;處理Ⅲ薺菜葉片呈紫紅色,輕度萎焉,失水,豬殃殃葉片卷曲,有褐色斑點;處理Ⅳ雜草中毒葉片卷曲。
從表1可以看出,藥后21 d田間處理的主要雜草出現(xiàn)死亡。4種藥劑處理對繁縷株防效均達90%以上,其中處理Ⅱ對繁縷株防效最好,達97.4%,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對于豬殃殃,處理Ⅳ和Ⅲ的株防效較好,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對薺菜而言,處理Ⅱ和Ⅲ株防效相對較好;處理Ⅲ對其他雜草株防效最好,達100.0%,與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Ⅱ總草防效最好,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表1 不同藥劑處理后21 d對小麥田闊葉雜草的株防效
注:同列數(shù)據后無相同字母者表示差異顯著(P<0.05),表3同。
表2可以看出,藥后35 d,各藥劑處理對繁縷的株防效均超過90%,其中防效最好的是處理Ⅱ,株防效達98.5%,鮮重防效達90.3%,均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對豬殃殃,株防效和鮮重防效最好的是處理Ⅲ,均達100.0%,極顯著高于處理Ⅰ和Ⅱ,與處理Ⅳ差異不顯著。對薺菜,處理Ⅱ和Ⅲ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最好,為100.0%。
表2 藥后35 d小麥田闊葉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注:同列數(shù)據后無相同大、小寫字母者,分別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和顯著(P<0.05)。
從表3可以看出,空白對照處理第一節(jié)間平均長5.1 cm,與處理Ⅱ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空白對照處理的第二節(jié)間平均長8.5 cm,與各藥劑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從株高來看,空白對照處理83.6 cm,顯著高于各藥劑處理,說明施藥后對小麥植株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
施藥后7、14、21和35 d觀察表明,所有藥劑處理小麥生長正常。
表3 不同藥劑防除小麥田闊葉雜草對當茬小麥株高的影響
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對豬殃殃、薺菜效果好,雜草中毒后死亡徹底,不反彈,對繁縷效果較差。在雜草中毒、死亡速度上要慢于其他藥劑處理,這與楊小軍等[13]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氟氯吡啶酯刺激植物細胞過度分裂,阻塞傳導組織,導致植物生長異常的作用機理有關。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也可以防除大巢菜和水苦荬。
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對繁縷和薺菜效果較好,對豬殃殃效果較差。但調查發(fā)現(xiàn),后期有紫菀出苗,這與薛元海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的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不僅可以進行莖葉處理,還具有土壤封閉作用的研究結果不一致。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可以防除揚子毛茛,對大巢菜有抑制作用。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對繁縷和豬殃殃防效較好,對薺菜效果較差,這與何普泉[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可以防除水苦荬。
即使各藥劑處理株防效未達到100%,但各處理區(qū)存活雜草均受到藥害,植株矮小,后期小麥群體封行后,雜草光照受影響,生長不良,對小麥生長不構成威脅??瞻讓φ仗幚韰^(qū)的豬殃殃和大巢菜后期覆蓋于小麥植株表面,影響光合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對小麥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450 mL·hm-2處理的小麥株高比58 g·L-1雙氟·唑嘧胺懸浮劑300 mL·hm-2處理高,這可能與小麥群體和田間地勢有一定關系,群體高、密度大、地勢高、排水通暢,植株就高,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生產過程中可根據田間草相選擇對應藥劑,并注意輪換使用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