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咲頔,王祝年, 王清隆, 王 鵬, 葉秀旭
(1.海南大學,海南 ???70100; 2.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 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海南 ???570100)
爪耳木(Lepisanthesunilocularis)隸屬無患子科(Sapindaceae)鱗花木屬(Lepisanthes)常綠灌木,為國家Ⅲ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海南特有滅絕級植物[1-2]。在消失近80 a后,王清隆等[3-4]在海南省樂東縣尖峰鎮(zhèn)附近再次發(fā)現(xiàn),但僅有1個居群共5株殘存,且是由1株母株通過橫走側(cè)根生長出不定芽形成的5株居群,將其移栽至位于海南儋州的南藥種質(zhì)圃(E109°50′9″,N 19°51′9″)中,經(jīng)過5 a繁育,目前已育成30余株且長勢良好。
植物功能性狀是指影響植物體存活、生長、繁殖和死亡的一系列植物屬性,是植物在生長發(fā)育和進化過程中適應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結(jié)果[5]。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合成的有機化合物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消耗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葉片是植物對外界資源條件尤其是光資源變化反應最敏感的器官[6],其功能性狀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株獲取光照資源的能力[7]。葉片功能性狀主要分為形態(tài)性狀、結(jié)構(gòu)性狀和生理性狀等,其中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性狀與光合速率、水力導度等生理性狀密切相關(guān),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與光照、水分及土壤肥力等環(huán)境因子的功能關(guān)系[8]。
爪耳木具有極耐干旱、耐鹽堿的優(yōu)良特性,是濱海地區(qū)較為理想的綠植樹種。爪耳木的根可入藥,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和藥用價值。目前,制約爪耳木種群大小的最大因素是雌雄花不同期且雄花開放極少,導致其自然條件下很難結(jié)實,有性生殖受到極大制約。雖然爪耳木極耐干旱,在極端干旱條件下依然不會死亡,但仍將導致其生殖生長幾乎停止,其種子在干旱條件下成活率極低。爪耳木是海南特有的滅絕級(EX)珍稀植物,時隔80 a再次被發(fā)現(xiàn),很多特性都尚不明確,研究其葉片功能性狀可更好地了解爪耳木的生長習性。鑒于此,采用差異顯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等方法,比較新葉與老葉的功能性狀差異,探明影響爪耳木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因素及最適生長條件,以期為擴大海南特有滅絕級(EX)瀕危植物爪耳木的種群數(shù)量提供依據(jù)。
1.1.1 葉片 爪耳木當年生新葉和多年生老葉,采自海南儋州南藥種質(zhì)圃(E 109°50′9″,N 19°51′9″)。
1.1.2 試劑 98%濃硫酸、40%氫氧化鈉溶液、20 g/L硼酸溶液和0.1 mol/L鹽酸溶液,市購。
1.1.3 儀器與設備 AUY220電子分析天平,日本島津儀器有限公司;EH125ZH酶標儀,奧豪斯公司生產(chǎn)。
1.2.1 葉片采集 2019年5月17日10:00-11:00在種質(zhì)圃內(nèi)選擇長勢良好的爪耳木植株,采集光照充足無遮擋,無明顯病蟲害和機械損傷,位于每枝中段生長完全的當年生新葉和多年生老葉各30片,標號(1~60)并稱重后置于封口袋中保存。
1.2.2 不同發(fā)育階段爪耳木葉功能性狀的差異 將新葉30片和老葉30片各視為1個總體,分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對其鮮重(WF)、飽水重(WT)、干重(WD)、葉面積(LA)、含水量(LWC)、相對含水量(LRWC)、比葉重(SLW)、全氮含量(LNC)和全磷含量(LPC)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α<0.05)。 鮮重:葉片采下后立即標號并用電子天平稱量每片葉的鮮重。飽水重:從封口袋中取出采下的新葉和老葉,分別置入2個盛有清水的保溫盒中浸泡,蓋上保鮮盒將其放在恒溫箱中保存7 h后取出,使用紙巾吸去葉片表面殘留的水跡,使用精度為0.01 mg的電子天平稱量,記錄各葉片的飽水重。干重:將測過飽水重的葉片展開盛于托盤上,105℃殺青20 min,再90℃烘干20 h至恒重后稱葉片干重。葉面積:采用畫紙稱重法測出各新鮮葉片的面積。全氮含量:將干燥處理過的爪耳木葉粉碎,80℃烘干至恒重,過40目篩,稱取約0.3 g加入消化管中,每管加入10 mL濃硫酸;待樣品充分消解后,采用凱式定氮法[9]測定葉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使用硫酸-過氧化氫消化待測的爪耳木葉干樣,使其中存在的各種形態(tài)磷轉(zhuǎn)變成正磷酸鹽。然后采用鉬銻抗顯色劑反應測定全磷含量。
根據(jù)鮮重、飽水重、干重和葉面積計算比葉重、相對含水量和葉片含水量。
SLW=WF/LA×100%
LRWC=(WF-WD)/(WT-WD)
LWC=(WF-WD)/WF
1.2.3 不同發(fā)育階段爪耳木葉片功能性狀因子間的相關(guān)性 采用相關(guān)性分析法對新葉與老葉間WD、LA、LWC、LRWC、SLW、LNC和LPC性狀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
1.2.4 不同發(fā)育階段爪耳木葉功能性狀的主要影響因素 采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其性狀間的相互影響及性狀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重要性。
采用SAS對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從圖1看出,新葉和老葉部分葉片功能性狀存在顯著性差異。LWC:新葉和老葉的分別為60.21%和52.17%,新葉極顯著大于老葉;WD和SLW:老葉和新葉分別為0.046 g、0.037 g和0.017 g、0.013 g,老葉顯著大于新葉。LA、LRWC、LNC和LPC:老葉分別為5.670 cm2、72.954%、16.872 g/kg和1.173 g/kg,新葉分別為5.125 cm2、79.807%、16.467 g/kg和1.272 g/kg,各項指標老葉與新葉差異不顯著??梢?,老葉與新葉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葉面積、含水量及干物質(zhì)積累量等方面,葉片的氮、磷含量方面并沒有顯著差異。說明,爪耳木新葉和老葉代謝的速率相近。
注:圖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and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figure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P<0.05 level respectively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圖1不同發(fā)育階段爪耳木葉片的功能性狀
Fig.1 Functional traits ofL.unilocularisleav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從表1看出,WD與LWC、LRWC和LPC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568、-0.442和-0.560;LWC與LRWC、LA(r=0.800和0.181),WD與LA、SLW(r=0.614和0.819)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LWC與LPC(r=0.288)呈顯著正相關(guān);LRWC與LNC(r=-0.316),LA與LPC(r=-0.305),SLW與LPC(r=-0.634)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
對比各性狀公因子1和公因子2的絕對值(表2)可知,WD、SLW和LPC受公因子1的影響較大,其公因子的絕對值分別為0.312、0.330和0.279;而LWC、LRWC和LNC受公因子2的影響較大,其公因子的絕對值分別為0.434、0.441和0.238。
表1 爪耳木葉功能性狀間的相關(guān)性
注:*和**分別表示相關(guān)性顯著(P<0.05)和極顯著(P<0.01)。
Note:*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P<0.05 andP<0.01 level respectively.
表2 爪耳木葉片功能性狀的公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3可知,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特征值分別為3.140和1.684(>1),主成分1的貢獻率為44.86%,主成分2的貢獻率為24.06%,二者的累積貢獻率為68.92%。其中,主成分1中以WD、LWC、SLW和LPC所占比重較大,其在主成分1中所占的系數(shù)絕對值分別為0.533、-0.393、0.451和-0.396;主成分2中,LWC、LRWC和LA所占比重較大,其在主成分2中所占的系數(shù)絕對值分別為0.486、0.527和0.506。說明,WD、LWC、SLW和LPC是主成分1中比較重要的性狀;LWC、LRWC和LA是主成分2中比較重要的性狀。
表3爪耳木葉片功能性狀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與貢獻率
Table 3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different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functional traits ofL.unilocularisleaves
指標Index主成分1Principalcomponent 1主成分2Principal component 2葉干重WD0.5330.148葉含水量LWC-0.3930.486葉相對含水量LRWC-0.3340.527葉面積LA0.2490.506比葉重SLW0.4510.275葉含氮量LNC0.164-0.293葉含磷量LPC-0.396-0.217特征值 Eigenvalue3.1401.684貢獻率/% Contribution rate44.8624.06累計貢獻率/% 44.8668.92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根據(jù)各樣本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得分聚類,以主成分1為y軸,主成分2為x軸的散點-聚類(圖2)顯示,各樣本大致聚成2個主要的集團,一個絕大多數(shù)由新葉組成,另一個絕大多數(shù)是老葉組成,其在坐標軸上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縱坐標上,即其主成分1得分差異較大。而主成分1中WD、LWC、SLW和LNC所占比重較大,因此,可以判斷爪耳木不同生長時期葉片功能性狀主要受WD、LWC、SLW和LNC等4個性狀的影響。
注:編號1~30為新葉,31~60為老葉。
Note: 1~30 and 31~60 indicates the new leaves and perennial old leaves respectively.
圖2爪耳木老葉和新葉葉功能性狀PCA分析的散點-聚類
Fig.2 PCA scatter-cluster of functional traits of the old leaves and new leaves ofL.unilocularis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性狀能較好地反映植物當前生長發(fā)育階段的一些特性,如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等[10]。葉面積是衡量植物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標[11],比葉重可作為衡量植物相對生長速率的指標[12]。植物的葉片功能性狀可以反映其生長地區(qū)的環(huán)境情況,其改變可揭露植物生境的演替[13-14]。
葉片含磷量在主成分1中有比較重要的影響。有研究表明,隨著生長時期的變化,老葉的磷含量低于新生葉片,原因在于植物葉片獲得的營養(yǎng)更多地運輸?shù)狡渌鞴儆糜谏?、開花及結(jié)實等[15]。爪耳木沒有產(chǎn)生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其特殊的瀕危機制,爪耳木多數(shù)是由1株母株通過橫走側(cè)根形成的不定芽形成子株,其根部呈網(wǎng)狀且扎根非常淺,生長也十分緩慢,自然生長條件下極少結(jié)實,如此可能導致其新葉與老葉氮磷含量之間的變化無顯著性差異。而老葉與新葉間的差異可能更多體現(xiàn)在干物質(zhì)的積累量上,這些可從干重和葉面積看出。
葉片氮含量可以說明植物光合能力的高低[16-17];有研究認為,葉片氮含量與光合速率呈顯著正相關(guān)[18];另有研究認為,葉片氮含量與光合速率呈負相關(guān)甚至不相關(guān)[19]。研究結(jié)果表明,葉干重、葉含水量、比葉重和葉含氮量等4個性狀是影響爪耳木葉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今后可以從這些因素入手研究爪耳木的葉片功能性狀與其生長發(fā)育之間的關(guān)系。
研究結(jié)果表明,葉片氮含量的增加或減少與其不同生長時期無顯著相關(guān)性(r=0.560),但并不能說明氮含量在爪耳木葉片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重要。有研究表明,在與爪耳木同屬無患子科龍眼的生產(chǎn)中,發(fā)生“沖梢”的個體葉片氮含量顯著高于正常開花的個體[20]。葉片氮含量是植株生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可能是由于海南位于熱帶地區(qū),光照強度比較高,新葉和老葉的光合速率趨于1個穩(wěn)定值,導致葉片氮含量并無明顯的上升或下降。后期可對不同生長時期爪耳木葉片的光合特性等進行深入研究。
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葉含水量是影響爪耳木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也說明水分是影響爪耳木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保護爪耳木可以從水分的角度切入,結(jié)合氮元素多寡對爪耳木生殖生長的影響,探究爪耳木對環(huán)境元素的需求,從而更好地了解其瀕危機制,進而采取更多有效手段對其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