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如
【摘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非常好,可以讓《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變得有趣、和諧。本文分享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入小組合作后的效果的心得體會,并提出在小組合作應用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小組合作;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
近幾年,各地關于課改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我們雖身在山區(qū),但也掀起了課改的浪潮。對于課改,我剛開始也抱著觀望的態(tài)度,但身在其中,慢慢發(fā)現(xiàn)了一些美麗的風景,可以讓我的教學變得有趣和和諧,那就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此教學法效果非常好,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后的心得體會。
一、課前預習,小組合作顯效率
小組學習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預習對外開放政策時,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網收集關于對外開放的相關事例,時間為星期六、星期天兩天,每個小組找一到兩個事例。我怕學生找不到,給每個小組一個“錦嚢”,如第一組找出口貿易,第二組找我國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等。能按時完成就加6分,如果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則要扣4分。本來我對學生能不能找到沒抱希望,因為我們這里的很多學生不喜歡看新聞,不太關心時政。
但結果學生在課堂上作匯總時,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每一個小組都找來了相關的資料。其中有一個小組找來了“一帶一路”的相關資料,并作了展示。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fā)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fā)表重要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于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lián)互通建設,愿同東盟國家發(fā)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對接發(fā)展倡議,推進貿易、產業(yè)、投資、能源資源、金融以及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合作,深化城市、港口、口岸、產業(yè)園區(qū)的合作,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協(xié)助當?shù)卦黾泳蜆I(yè)、增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實現(xiàn)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fā)展。三年過去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和參與意愿;中國已與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或協(xié)議。與此同時,以國際產能合作為抓手,中國與20多個國家開展務實合作,并開展了網上絲綢之路建設。此外,小組還找到了2015年關于“一帶一路”的中考題。
另一個小組找到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qū);1984年,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云港、青島、威海、煙臺、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后來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q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huán)渤海地區(qū)等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91年,新增上海浦東為經濟開放區(qū),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經濟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最終形成一個“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開放格局。
有參與展示的小組加2分,如果是平時內向的同學作展示可加3分,如果是待進生展示小組合作成果的加4分。通過各小組對對外開放事件的展示,學生們理解了這一政策,比我講三節(jié)課的效果還好。
二、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提效率
為達到教學目標,我有時要求小組合作表演情景劇、小組合作完成小游戲、小組合作完成問題討論、小組合作完成模擬法庭等等。如我上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第一站“樹立公平意識”時,讓學生進行兩組掰手腕比賽。男一組,女一組。第一組男生在第一輪中其中一個還沒等我說“開始”就用勁,所以還要從新開始,第二輪比賽才聽指揮。因為有了前車之鑒,第二組的女生就很守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使勁加油了。比賽完了后我叫參賽學生談感受,接著讓學生小組討論:“這個比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這時候不用我多說,很多學生就能得出“樹立公平意識,需要我們在競爭和合作過程中遵守相同的行為規(guī)則”的啟發(fā)。再討論一分鐘后,不斷有學生舉手爭著回答問題,最終得出:“日常生活中,每一種競爭與合作都有相應的規(guī)則,遵守同一規(guī)則,是公平競爭與合作的最基本保障?!?/p>
大膽參加比賽的四位同學所在的小組加一分,大膽回答問題的同學所在的小組加一分。通過這個活動,煅煉同學們的膽量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又學得開心,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三、課后復習,小組合作增效率
我問過很多學生,為什么不喜歡《道德與法治》課,大部分學生說是因為要背書。為了讓學生識記這部分知識,我以前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效果不佳。有一次去聽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很喜歡合作探究的方式,于是我想到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背書,即每節(jié)課下課前將重點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到小組長那里背書。比如,我在上九年級第四課時,下課前要求學生背我國的基本國情及基本國情的特點,并幫他們劃了重點詞。如基本國情可以概括為“一個不夠高,兩個比較落后,一個不夠完善”。如果全組成員都能按時完成就加6分,如果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則要扣4分。為了加分,每個同學都會積極完成,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
四、小組合作應用要注意的問題
分組合理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合作學習的分組宜采用異質分組的原則,也就是將男生和女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每個小組6人為宜。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定期調整小組的劃分,以便更好地操作,也讓學生有更廣寬的交往空間。
另外,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在評價時,要做到客觀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樣。如回答問題時是組長回答問題可加一分,平時內向的同學回答可加2分,如果是待進生回答的可加4分。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jù),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此外,還可結合組內成員自評、組內成員互評、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自我評價以及師生合作評價等。教師還可根據(jù)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再分別作具體的指導,促進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學無止境,教學的方法總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入小組合作后的效果良好。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代國際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潮流和新思維,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所接受。我們也應該緊跟歷史潮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才能在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