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俊華
摘?要:集中修是鐵路供電設備管理單位設備維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以集中修的方式開展設備檢修,可以有效的緩解設備檢修效率低下、設備質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本文結合現場工作實際,對鐵路供電企業(yè)設備集中修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當前集中修工作的成效及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初步解決措施,對鐵路供電設備管理單位設備維修管理、修程修制改革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鐵路;供電設備;集中修
1 緒論
隨著我國鐵路事業(yè)飛速發(fā)展,電氣化鐵路里程逐年增加,鐵路供電設備管理單位接管的新設備也逐年增加,而人力及設備維修成本增加有限,如何在維修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提升設備質量,確保設備運行穩(wěn)定,是供電設備管理單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一直以來,供電設備檢修采用以工區(qū)為單位的計劃“天窗”周期修方式,由于周期修任務重,現場工區(qū)檢修工作幾乎天天開展,但在天窗數量、維修成本、人力等因素限制下,導致檢修效率低下,大量的關鍵設備得不到及時維修,最終釀成事故、故障,影響正常的鐵路運輸秩序。在此情況下,全路均把推行集中修作為提升設備運行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以集中修的方式開展設備檢修,可以有效的提升檢修效率,降低檢修成本。
2 集中修的優(yōu)勢分析
(1)降低管理成本。在以前以工區(qū)為主體進行設備檢修時,需要在鐵路沿線設置大量的接觸網、電力、變配電工區(qū),這些工區(qū)數量多、管界小,人員、機具分散形不成合力。在實行集中修后,按照集中修人員、材料、機具集中使用的要求,將沿線工區(qū)進行撤并,其中部分工區(qū)集中到交通方便、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主要負責沿線設備的搶修、巡視、排查等基礎工作,另外一部分工區(qū)集中成立檢修車間,負責對所有供電設備進行集中修。通過改革,工區(qū)數量減少接近三分之一,給單位運營管理節(jié)省了很大成本。
(2)提高人員勞動效率。通過采取集中修的方式開展設備檢修,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成本,比如,在以前開展一個“天窗”修作業(yè),接觸網工區(qū)需投入12人至16人,有10~11個人從事接地、防護等輔助工作,實際上網作業(yè)人員只有2~5人,有效作業(yè)人員和作業(yè)時間相對較少,勞動效率與天窗利用率較低。在采取集中修的方式開展檢修作業(yè)后,多個作業(yè)組僅需安排一組配合人員用于從事停電、接地、防護等配合工作,可以將更多人員投入到設備檢修工作中,大幅提升了檢修效率。經過初步分析,在采用集中修方式開展作業(yè)后,在精細化的作業(yè)組織下,上網作業(yè)有效時間利用可以提高2~3倍,檢修效率提升了14~21倍;設備檢修覆蓋面率從原來的45%提高到95%以上。
(3)提升天窗利用率。在采用工區(qū)為單位開展周期修時,由于鐵路運輸日益繁忙,以至于“天窗”兌現逐年下降,月平均只能滿足50%左右,且一個60分鐘的“天窗”,除去停電、驗電接地等安全措施采取時間、軌道車運行時間,實際作業(yè)時間只有21~26分鐘,“天窗”利用率僅為38%,最終導致大量設備失修,設備事故及故障頻發(fā)。以西南地區(qū)某供電段為例,在對該段集中修前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設備檢修率不到設備總量的60%,設備故障超過90件。在開展集中修后,“天窗”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裁撤沿線工區(qū),減少了沿線工區(qū)提報天窗的數量;二是集中修可以將“天窗”進行集中利用,以前工區(qū)一個“天窗”僅能安排一個作業(yè)組作業(yè),所能檢修的設備非常有限,而利用集中修可以多個作業(yè)組同時開展作業(yè),實現立體化檢修,使檢修從點到線延伸,單次天窗檢修設備數量大幅提升,“天窗”使用數大幅減少,經統(tǒng)計,在實行集中修后,該段管內接觸網“天窗”數量由9000多個下降到3000多個,對提高鐵路的運輸能力起到了顯著作用。
(4)提升安全效益和成本利用效率。作為設備管理單位,最主要的目標是確保設備穩(wěn)定運行,防止設備故障對鐵路運輸秩序造成干擾,設備安全也直接影響到單位的經營效益。采取集中修的方式進行設備檢修,可以提高維修成本的使用效率,減少了維修成本支出,經統(tǒng)計,在推行接觸網集中修后,該供電段接觸網維修成本從800多萬下降到500多萬。同時,在成本費用得到壓縮的同時,全段供電設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設備事故基本杜絕,設備故障也得到大幅壓縮,安全效益明顯提高。
3 現階段集中修存在問題
(1)設備維修精準性欠缺。目前,集中修還采取集中人員在一個天窗內對一段線路進行全面檢修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對設備進行無死角、全覆蓋的檢修,但是由于近年以來新投運的設備越來越多,現有的設備維修成本及檢修能力已不能滿足這樣的設備檢修模式,需要進一步提高設備維修的精準性。
(2)設備維修成本管控較為粗放。在當前設備檢修模式下,針對一些運行不穩(wěn)定或運行時間較長的設備,往往采取全部更換的方式進行整治。這樣的維修方式雖然能徹底杜絕某一設備運行的隱患,但是卻要耗費大量的成本。此外,還會出現因論證不充分盲目引進新型設備,但卻因不適應現場實際,不能在現場得到使用的情況。反映出集中修的成本管理方式還需進一步進行完善。
4 相關的措施
一方面是建設完備的設備檢測監(jiān)測體系,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設備運行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時找出并處置設備運行隱患,實現精準化的設備檢修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實施設備分級管理,堅持分級分線管理原則,根據線路在路網中的重要性、線路投運時間等因素,將管內線路劃分為不同等級,針對不同等級線路執(zhí)行不同的設備維修、大修標準,使維修成本的使用更加精細化。
5 結語
通過推行集中修,可以明顯提升鐵路供電各專業(yè)現場作業(yè)效率及安全防控能力,但是在集中修開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設備檢修精準性不足、成本利用較為粗放等問題,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細化集中修的組織模式,提升集中修的組織效率及成本使用精細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靈芝.京廣線普速線接觸網集中修固化措施研究[J].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02):40-43.
[2]王偉.接觸網設備“運、檢、修”分離改革的探討[J].上海鐵道科技,2017(03):135-137.
[3]胡志洪,趙朝蓬.京滬線接觸網集中修模式的探討[J].電氣化鐵道,2008(04):39-41.
[4]賈延濱.供電設備集中修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鄭鐵科技通訊,2011(02):6-7,10.
[5]萬金洲.既有線接觸網檢修體制改革方向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5(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