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用愛滋養(yǎng)學生成長,以責任呵護學生健康。教師不要怕遇到難事,一旦遇到類似事件,就積極應對,用智慧把事件處理好,就能化教育危機為教育契機。
在學校生活中,同學之間適當開些玩笑可以促進交流、增進友誼。但是,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在開玩笑時,往往不分對象、不顧場合、不管尺度,經常因玩笑不當惹出麻煩,甚至引起沖突。我們班學生就曾因開玩笑過頭而引發(fā)了一個大麻煩。我們借此機會,引領學生學會開玩笑。
一、一個麻煩
2015年10月14日上午,小顧媽媽在我們班家長群里發(fā)的話,著實讓我嚇了一跳。
小李爸爸、小李媽媽:
以前你們家小李掀女生的裙子,覺得孩子小、不懂事,現在的行為有點太過火了,開始摸女生的胸部了。他們已經是五年級了,女生們陸續(xù)發(fā)育,我認為很嚴重!不知道你們覺得怎么處理比較好?這種事情我是不會讓它再次發(fā)生的……
另有幾位家長在群里也發(fā)表了各自看法:不可侵犯別人的身體;不管對男生或女生有身體上的冒犯,都是很惡劣的行為;如此行為習慣再發(fā)展下去就更不好了;不管如何,孩子的惡作劇也好,捉弄人也好,都是很不好的習慣;不管對小李也好,對其他同學也好,這樣的事情必須好好管管了……
面對這樣的敏感問題,我先給小顧媽媽打了一個電話,具體了解此事,安撫小顧媽媽的情緒,提出我們會跟小李和家長具體溝通,妥善解決此事,并建議暫時不要在群里發(fā)了,讓事態(tài)得到初步控制,但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早在三年級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我就得知班里有一個很特殊的孩子:他特別愛哭,容不得別人說他半點不對;他自由散漫,想干啥就干啥,上課會突然大叫,還會高聲唱歌;他愛抱女生,摸女生屁股;他上課基本不聽,作業(yè)幾乎不寫,考試不想寫就不寫;他去過心理咨詢室,心理老師都拿他沒有辦法……這就是小李。我們確實看見過小李抱女生、摸女生屁股的行為,每次發(fā)現都及時制止,并予以嚴厲教育,及時引導。同時,也無數次以各種方式跟他的家長交流各種情況,探討進一步教育的措施,也算是多管齊下了。這樣,小李才會停止這些不當行為,但是隔幾天又會如此,很難“根治”。一般的教育效果不大,稍稍嚴格一些,他又接受不了。如果我們想找他好好談談,一定是在他開心的時候,即使這樣,他的第一反應也是撒腿就跑,如果跑不掉,就會迅速倒地,四腳朝天,口里不停念叨“我裝死、我裝死”……反正沒法跟他正常溝通。其他時候,更別想跟他說什么,不瞎鬧就算不錯了。
中午,經過比較慎重的考慮,我在家長群里給家長進行了第一次回復。
尊敬的家長:
對不起,今天因為上課、聽課等,課務比較忙,回辦公室時間很有限,來不及回復大家,我利用中午孩子們午讀的時間,在教室里給大家回復。
首先,作為班主任,我很理解家長的心情,畢竟我也是做家長的。對你們所說的現象,我們老師一直都非常關注,也經常對孩子們進行相關的教育。對此,我們從班級和孩子實際出發(fā),盡最大努力把孩子眼里的這種玩笑控制在不過分的范圍內。當然,有些更嚴重的情況,我們確實不知情,尤其是女孩子也不好意思給我這個男老師講的。如果再有類似情況發(fā)生,請家長及時聯系我們老師,我們定會及時教育引導孩子。
其次,對于孩子的過頭行為,作為老師和家長,教育引導是必須的,但是孩子行為的背后,肯定是有其他的各種原因。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們得從班級、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提出合適的要求,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加有效。兩年來,孩子們進步真的很大,曾經的很多擔心和顧慮都已經沒了或者不多了。在此,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對于此事,請家長放心,我們一定會把它處理好。謝謝大家兩年來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老師給家長一個承諾,只能暫時安撫家長,讓這次事件在家長中不再繼續(xù)發(fā)酵。究竟如何妥善解決這次危機呢?問題的關鍵還在孩子,只有孩子問題解決了,別的問題才好辦。
可是,處理這起“騷擾”事件,我們要面對的是小李,找他談話能有多少效果?類似的提醒和教育不知多少遍了,軟硬兼施,家長也積極配合,現在還是爆發(fā)了……思來想去,這次老師出馬是極有可能搞不定的。而且一旦在學校把事情告訴小李,他是否能夠承受得???他會不會有極端行為?一切皆有可能,我們真拿不準,也不敢如此冒險。
二、一節(jié)班會課
那怎么辦呢?在困惑之中,我們想到讓孩子們共同討論“學會開玩笑”這一主題,現場生成班級關于開玩笑的共同約定,讓孩子們知道開玩笑要分對象、看場合,讓孩子們明白開玩笑應有的尺度。于是,我們臨時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學會開玩笑”的班會。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你喜歡開玩笑嗎?”孩子們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喜歡,覺得玩笑可以增添快樂;有的學生不喜歡,覺得開玩笑開過頭讓人感覺不舒服;有的學生表示隨便。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你最不喜歡的開玩笑方式是什么?”這個話題似乎問到了孩子們的心坎上。孩子們高舉小手,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我最不喜歡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有的學生說,我最不喜歡別人扯我的頭發(fā);有的學生說,我最不喜歡一直藏別人的東西;有的學生說,我最不喜歡別人戳我的肚子,很疼的……
這次,孩子們真是一吐為快,道出了他們心中埋藏了很久的不愉快和抗議,對孩子們來說,觸動是很深的。之后,就是全體同學就上面兩環(huán)節(jié)中各問題逐項投票,并把得票數寫在各項板書后面。最后一項投票的時候,除了小李以外全票通過,他假裝埋頭看書,不參與投票,因為他心里知道他自己就是這方面的絕對“主角”。于是,我特意沒有寫票數,并告訴孩子們之所以沒有寫票數,就是因為像這樣的現象,所有人都會反對的,這里如果要填就是無數票。
就這樣,“學會開玩笑”的約定成為了我們班級制度文化的一部分。育人重在育心,只有當教育觸及孩子靈魂的時候才有魅力。像這樣讓孩子們民主參與制度形成的過程,不僅僅讓孩子們知道應當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的制度,源自孩子們的心底,轉化成了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是能夠引領孩子們成長的,是能夠促進班級發(fā)展的。我們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孩子們,看看有多少同學反對開玩笑過頭的行為,用強大的班集體力量,直觀地告訴某些同學:這樣的“玩笑”不可以!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怎樣開玩笑?”經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得出了開玩笑的基本原則,即“玩笑,要笑,不讓人感到不舒服”。開玩笑,不是自己覺得好玩,就可以。我們得考慮對方的感受,我們開的玩笑是否合適。讓孩子們明白:如果開的玩笑讓別人感到難受了,就應該停止繼續(xù)開玩笑。
最后,我們讓孩子們把班會課討論的結果抄寫下來,自己在“承諾人”處簽字,家長在“見證人”處簽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承諾、簽字這種形式,進一步使學生強化“學會開玩笑”的意識,促進他們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
這次班會,從孩子們有些激動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正能量在班級迅速傳遞,相信班級風氣也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小李也會因此有所觸動。至此,為整件事情的妥善處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班會課之后,趕在孩子們回家之前,我在家長群里發(fā)布了第二條消息。
各位家長:
今天下午,我們召開了一次以“學會開玩笑”為主題的班會,就開玩笑原則與注意事項進行了討論,我們達成了共識,提出男女同學之間的玩笑,僅限于口頭的文明玩笑,拒絕肢體上的玩笑。今天會讓孩子把班會的筆記帶回家,孩子在“承諾人”處簽字,請家長在“見證人”處簽字。建議家長借這一次教育機會,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促進孩子成長。謝謝大家積極配合!
今天大家在群里的討論,建議大家都不要跟孩子談起,這對孩子們不好,堅決不要把這些情況帶到班里。建議大家就我們的班會跟孩子聊聊,滲透正面的教育即可。
這條消息的目的,是給家長匯報這次特別的班會課情況,呈現老師為此采取的積極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當家長看到老師具體有效的教育行為,自然就少了對孩子成長的顧慮。同時,這樣做也是為了進一步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因為家長群里的風波,如果波及班級,就會帶來不小的麻煩,班級同學必將對小李產生看法,小李的處境只會更糟糕,不僅不利于小李的改變,還會讓他變本加厲,如果雙方家長因此再介入,問題可能會變得異常復雜……
三、一次成長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給予有力的配合。然而,教育畢竟是一項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的工作,家長如果處理不好,反而會阻礙孩子成長。為此,老師在具體處理此類事件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考慮家長在該事件中應有的作為,讓家長清楚地知道應該以什么心態(tài)面對此事,應該具體采取哪些教育措施,要具體到怎樣說、怎樣做,具體到每一環(huán)節(jié),讓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只有這樣,針對此次事件的教育才會有效,讓孩子從中有所成長,真正解決問題。
遇到這樣的極端情況,父母的心情可想而知,如何正確有效地處理,是一道不小的難題。此時,家長需要我們老師的具體指導。接下來,家長的有效教育,是此事解決的又一個關鍵。
在孩子們放學前,我趕緊跟小李家長電話聯系,交流整個事件發(fā)生的過程,目前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他們密切配合的家庭教育措施。我們建議小李家長接受現實,始終保持克制,盡量冷靜處理,采取理性教育。這次,小李的確惹了不小的麻煩,如果我們處理好了,也是一次教育改變他的契機。我們需要一起努力,把握好這次教育改變他的機會。
現在,也是小李需要面對現實的時候了。我們建議家長讓他詳詳細細地看看家長群里的消息,讓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同學家長的強烈抗議,讓他明明白白地知道他的惡搞行為闖下的禍,再次細細品味“學會開玩笑”的真正內涵。讓他深深知道,絕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讓他一定明白,他的惡搞行為,同學不答應,同學家長更不答應,老師也不會答應。這次,老師沒有在班級公開這件事情,是為了保護他;老師讓家長不跟孩子講起此事,也是為了保護他……但別人的幫助都是暫時的,真正能幫到他的是他自己,只有他自己改變,這次麻煩才能化解,同學才肯原諒他。
這次事件,不僅給小李上了一節(jié)課,也給他的爸爸媽媽上了一節(jié)課。當他的爸爸媽媽看到群里消息后,心中的感慨不言而喻,連忙先后在群里道歉。
人們都說經歷是一筆財富,經歷是一種成長。小李的這段經歷,對他同樣是一次難得的成長。第二天早上,小李到了教室,明顯有了規(guī)矩,這是從來沒有過的驟變??磥?,這次對他的打擊還是挺大的。從他這樣大的變化來看,不用再說什么,這段經歷,對他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此事就這樣在班級悄然發(fā)生,又悄然結束,以至于其他孩子自始至終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是,孩子們開玩笑有了分寸,班級風氣為之而變;小李更是出現了罕見的改變,不再隨意抱別人,不再東摸西摸,開玩笑也終于有了分寸。我們在面對小李這樣的孩子和這樣的事件的時候,需要特別用心:既要關注如何教育引導孩子們,如何把成長危機化解為一次教育的契機;也要關注被開玩笑方孩子受到的不良影響和傷害,以及被開玩笑方孩子家長的感受和情緒;還要關注開玩笑方孩子的實際情況,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教育配合程度;等等。
教師要用愛滋養(yǎng)學生成長,以責任呵護學生健康。教師不要怕遇到難事,一旦遇到類似事件,就積極應對,用智慧把事件處理好,就能化教育危機為教育契機。像這樣的事件,對孩子的沖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及時正確處理,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如果處理及時有效,也可以成為觸動孩子心靈的大好時機。這非同尋常的經歷就是難得的教育資源。
總之,我們面對類似事件,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從孩子的成長出發(fā),系統(tǒng)考慮教育的策略,多方權衡輕重利弊,始終把握事件的節(jié)奏,始終掌握事態(tài)的主動權。只有這樣,才能讓危機轉化為契機,促進孩子們成長,促進班級發(fā)展。
【敬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責任編輯︱孫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