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楠
【摘 要】我國從1999年開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快速增長,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成了各級政府的主要議事日程,在關注老年人的物質生活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220-01
我國從1999年到2017年的18年期間,老齡人口凈增加了1.1億,2017年當年新增老齡人口首次突破1000萬人。預計到2050年,我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4.87億,占總人口的34.9%,將占到全世界老齡人口的22.3%,老齡人口規(guī)模大、占比高、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人口老齡化引發(fā)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老有所養(yǎng)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于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不能滿足不斷提高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筆者通過走訪調查上海市松江區(qū)方松街道的老年人發(fā)現(xiàn),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的家庭因素、受教育水平以及社會因素等。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家庭關系融洽、幸福美滿的老年人沒有后顧之憂。特別是子女孝順的家庭,子女從金錢和精神上都支持老年人外出旅游、參加集體活動、休閑娛樂等精神文化生活,這種和諧家庭的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高。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夫妻和諧(包括再婚)的老年人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意愿強烈,他們愿意參加各種學習和集體活動。家庭關系不融洽的老年人以及獨身老人失落感和孤獨感較強烈,這些老年人大部分處于與外界封閉的狀態(tài),精神郁悶。
(二)受教育水平
大多數(sh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與本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普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旺盛。這個群體的老年人多才多藝、興趣愛好廣泛,退休后不甘于清閑養(yǎng)老,把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在我們調查的人群當中,有一位老先生是75歲的退休教授,太太是70歲的退休醫(yī)生,夫妻倆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開始鍛煉一個小時,早餐后休息半個小時,為了鍛煉大腦,老先生開始做半個小時的數(shù)學題,老太太看報,然后一起出去參加老年大學和各種培訓班的學習,午餐后睡眠半個小時,然后出去參加下棋、打麻將、打門球等各種娛樂消遣活動,晚餐后六點出去散步半個小時,然后上網(wǎng)、看電視,九點半上床休息,一天的行程安排得合理緊湊。夫妻倆堅持20年資助一位貧困大學生,且熱衷于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社區(qū)、單位等舉辦的各種集體活動。一般受教育水平低的老年人則興趣愛好較為簡單,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對較低。
(三)社會因素
影響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因素錯綜復雜,不勝枚舉,但主要的是社會保障政策和基礎建設投入兩個因素。社會保障政策因素突出的問題是老年人享受社會保障政策差異懸殊,只有極少數(shù)的社會精英階層享受著高額的退休金和充分的醫(yī)療保障,可以充分享受人生。大部分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退休金只能維持溫飽,醫(yī)療保障等明顯不足,精神文化生活對這些人來說只能是奢求。
基礎建設投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域差異懸殊,大中城市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非常充足,小城市的投入明顯不足,鄉(xiāng)鎮(zhèn)等廣大的農(nóng)村地區(qū)基本空白,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建議與策略
(一)政府應該積極作為,切實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既要做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者,又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實際行動實實在在地抓好具體工作。各級政府要重點抓好宣傳引導,在全社會開展積極健康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重點抓好老年教育工作,建立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網(wǎng)絡等老年大學,老年大學要根據(jù)老年人的需求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教育?;鶎咏M織重點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的基礎設施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和公益活動。
(二)老年人應該自立自強,創(chuàng)造晚年幸福生活
按照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劃分標準,65歲之前屬于青年人,66歲至79歲屬于中年人,80歲以上才屬于老年人。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老年人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劃分的標準,其實大部分屬于中年人。放松心情,笑對老年人生,在精神上應該戰(zhàn)勝自己,心態(tài)不要過早衰老。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腦力勞動和適當?shù)捏w力勞動,效果是平常鍛煉所不能比擬的。不攀不比,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和身體狀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確保身心健康,創(chuàng)造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韓文靜,胡夢麗,陳水俠.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調查與研究——以滁州市為例[J]. 絲路視野, 2016(27):50-52.
[2]楊曉.積極老齡化視角下我國老年教育的發(fā)展對策[D]. 廈門大學, 2012.
[3]于米娜,申維娜,于麗娜. 淺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J]. 價值工程, 2013(10):293-294.
[4]羅漾.我國人口老齡化所致社會問題的法律對策[D]. 湖南大學, 2007.
[5]薛曉巍.蘭州市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擴面對策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