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凱
【摘 要】實用性和制造方法形成了青銅器大多“渾厚凝重”的藝術風格,“青銅鎏金虎噬羊”雖然也是為實用而制作,但整個造型動感十足,充滿著蠻荒的野性和主動力,生動形象而且是動態(tài)的,猛虎給人一往無前的力量感,小羊給人回天乏術的無力感,表現出了“向前與向下的動作”“動與靜”“主動與被動”“動中的靜”“靜中的動”“被動當中的主動”,體現了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有著豐富的藝術性。
【關鍵詞】青銅器;虎噬羊;生命;對立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112-01
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銅銹呈青綠色?!皣笫?,在祀及戎?!睂τ谥袊惹刂性鲊?,最大的事情莫過于祭祀和對外戰(zhàn)爭。作為代表當時最先進的金屬治煉、鑄造技術的青銅,也主要用在祭祀禮儀和戰(zhàn)爭上,夏、商、周三代所發(fā)現的青銅器,其功能均以實用為主,這一點與世界各國青銅器有區(qū)別,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青銅器文化體系。王巍先生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中寫道:“中國青銅器開始于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雹僭诋敃r的亞洲大陸上,商周的青銅冶鑄業(yè)所帶來的青銅藝術,是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時,鐵器時代到來了,但并沒有立即導致青銅工業(yè)的衰退,相反,由于當時生產技術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銅器的鑄造技術亦有新的發(fā)展。大約到了戰(zhàn)國晚期,高水平的青銅鑄造業(yè)由于冶鐵工業(yè)的突飛猛進而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在其他領域中繼續(xù)發(fā)揮其作用。
在甘肅省博物館“絲綢之路文明展廳”中有一件名為“青銅鎏金虎噬羊”的青銅器物(如圖1),相當搶眼,體現出了很高的藝術性,包含了深刻的哲學意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青銅鎏金虎噬羊”據檢測是春秋時期的產物,由甘肅省博物館從民間征集而來,通常用作屏風的底座或是鏡架。雖然“青銅鎏金虎噬羊”還算不上國寶級文物,但它的藝術價值相當高,在我國青銅器中屬于上乘之作。“青銅鎏金虎噬羊”呈現的是一只猛虎正在吞噬一只柔弱的小羊,猛虎雙目圓睜,野獸的兇性外露,兩耳直豎警戒周圍,四爪鋒利有力且向內扣,兩只前爪刺入獵物體內防止獵物逃脫,兩只后爪仿佛深入地面,增添了猛虎獵食的力量感和動感,整只虎呈一個前撲的動作,充滿著向前沖撲的動態(tài)力量,兩只前爪“按”和嘴“咬”的動作,充滿著向下壓制的靜態(tài)力量。獵物小羊的頭偏向一側緊貼地面,前蹄下跪,給人感覺是被猛虎的前爪狠狠按在地上,是趨于靜止的靜態(tài),后蹄半屈著向外叉開,只有蹄尖點地,使人仿佛看到了小羊在掙扎,但被無法抗拒的力量壓在地上,只能無力又竭力地“撲騰”后蹄,是趨于靜當中的動態(tài),是被動當中的主動。由于被壓制著,所以“撲騰”的后蹄只有向兩邊運動,給人一種無力感,表現出了生命流逝的不可逆過程以及對生存的渴望,動靜結合。
筆者本就對青銅器有濃厚的興趣,所見的青銅器大多是為了祭祀或實用而制作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器物表面的紋飾上,通常給人的感覺是神秘、莊重、肅穆、古樸,帶有靜態(tài)的、厚重的歷史感,當然也有一些形象化的,比如現藏于山西博物院的“晉侯鳥尊”(如圖2)。該作品給筆者的感覺是比較規(guī)整的一個“整體”,沒有很多“分支”,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體現其藝術性,當然這和藝術性的高低沒有必然關系,只是不容易豐富。
青銅器是為實用而制作,實用性和制造方法形成了青銅器大多“渾厚凝重”的藝術風格,而這件“青銅鎏金虎噬羊”雖然也是為實用而制作的,但整個造型動感十足,充滿著蠻荒的野性和主動力,生動形象而且是動態(tài)的,猛虎給人一往無前的力量感,小羊給人回天乏術的無力感。青銅器其實是有顏色的,但大多因為年代太久遠而氧化、剝落了,“青銅鎏金虎噬羊”還有部分鎏金的工藝,有意設計了一些金色而不是通體鎏金,更增添了一種味道。一個青銅鑄造器表現出了“向前與向下的動作”“動與靜”“主動與被動”“動中的靜”“靜中的動”“被動當中的主動”,體現了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有著豐富的藝術性,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注釋:
①王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333.
參考文獻:
[1]吳克敬.青銅器的故事[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8.
[2]馬承源.中國青銅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