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致捷
【摘 要】本文以《馬背上的法庭》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從《馬背上的法庭》中看到的法官職業(yè)化對于偏遠地區(qū)的影響,接著對里面的案例進行探討,分析當法律和偏遠地區(qū)風俗出現(xiàn)沖突之時會出現(xiàn)的狀況,以便反思當前我國的法制建設。
【關鍵詞】《馬背上的法庭》;法官;村民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080-01
在影片《馬背上的法庭》中,馬法官、阿洛以及楊阿姨三人組成的流動法庭,主要是在偏遠鄉(xiāng)村為村民們解決各種糾紛。在解決糾紛之時都取下國徽,將國徽放在最中間的位置,體現(xiàn)了對國家法律的尊重。這樣的一種傳統(tǒng)做法指導著我國法庭尤其是流動法庭的審判,但是法律是否會被當?shù)厝藗兯蛹{,是否會使人們明白法律的公正性和強制性都值得我們考量。
一、法官職業(yè)化對偏遠地區(qū)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法制化的進行,而且我們不斷觀察,這里好像都不是這種現(xiàn)象。法官不僅僅擁有良好的道德意識,同時他也具有良好的職業(yè)能力。雖然我國法制化發(fā)展非常迅速,但是很多偏遠地區(qū)的法制化建設依舊任重道遠,很多偏遠山區(qū)都喜歡通過傳統(tǒng)的方式來解決糾紛問題?!恶R背上的法庭》這部電影中,很多村民喜歡用私力救濟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糾紛。例如,在泡菜壇子這一案件審理之中,雙方當事人由于一個泡菜壇子而起了爭執(zhí)。整個案情非常簡單,書記員本想進行調解,但是雙方根本無法達成一致。為此,法官將壇子一分為二,然后自己掏出5塊錢給當事人一人一半,這場官司才得以解決。在現(xiàn)實生活中,10塊錢的案子根本無法達到立案的標準,但是在偏遠山區(qū)人民群眾的10塊錢也非常值錢,因此流動法庭也會受理一起10元錢的糾紛。影片的開頭著重介紹了法官職業(yè)化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推動職業(yè)化發(fā)展,楊阿姨被迫離開了崗位,由新來的法官阿洛接替楊阿姨的職位。阿洛受過良好的法學教育,思想先進,擁有良好的法治思維,但是阿洛的審判結果都不為村民所接受。很多村民依舊喜歡通過武力來解決糾紛,這也使得整個村莊的社會秩序產生混亂,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而這一結果與法律所追求的初衷明顯相悖。對于阿洛來說,他在學習法律之后按照法官計劃來到法院工作,他對法律具有虔誠的信仰,回到家鄉(xiāng)之后不再接受家鄉(xiāng)原有風俗習慣的束縛,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法治社會的文明人。在阿洛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法治的信仰,但是他的力量卻無法與當?shù)氐纳鐣洕钕嘟Y合,無法融入偏遠山區(qū)之中,這就使得阿洛感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幾乎為零。通過這一現(xiàn)象我們也不得不反思,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到了偏遠山區(qū)無任何用武之地,法律的權威性和莊嚴性在偏遠山區(qū)并不存在,這也要求我們反思如何才能在偏遠山區(qū)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
二、法律和偏遠地區(qū)風俗相沖突的問題
在《馬背上的法庭》這一影片中,幾乎每一個案件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也說明了法律和地方風俗會產生沖突,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shù)馬被盜事件以及村主任吃其他村子羊的事件。
在馬被偷的這個案件之中,一路跟隨著法官進行判案的老馬駒在門口停放時被人偷走。全村人都在幫忙尋找,最后在草海中找到,法官不顧生命沖到里面去,村民們的反應是這里面難道有金子嗎?國徽是用金子做的嗎?法官說國徽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就像佛祖在你們心中的地位一樣,于是一些村民把自己的門給拆了,艱難地將國徽撿了回來。對于廣大村民來說,他們對于自己佛祖非常忠誠,但是對待法律他們卻不愿意去了解。再后來馬也被找了回來,同時也找到偷馬的人,但是法官將其交給公安局時,當?shù)刎撠熑藚s執(zhí)意要用當?shù)貍鹘y(tǒng)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拒絕交出相關人員。在這種情形之下,即使法官與當?shù)厝藛T探討法律,這些人也不會交出偷馬賊。這主要是由于當?shù)厝罕娛艿搅孙L俗習慣的影響過深,并不愿意去接受新有的規(guī)則。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當?shù)厝穗m然可以通過電視接受外界的新鮮事物,但是她們在接受新興事物時卻不愿意接受新的法律制度。
在影片中,村主任的女兒即將與阿諾進行婚禮,但是此時鄰村的羊卻吃了自家的莊稼。根據(jù)村民公約的規(guī)定,如果羊跑到村子里來吃了誰家的莊稼,羊的所有權就歸那個莊稼地的主人。為此,村主任將這只羊當作婚禮的家宴宴請了來客,而當鄰村的人向程主任討要羊之時,村主任卻以村民公約來證明自己的行為符合要求,拒絕給予任何賠償。在保守的農村之中,村民公約是大家心中的法律,只要村民公約規(guī)定的就是合理的。即使村民公約所制定的內容與國家所制定的法律相違背,他們也不愿意去聽從國家法律,更愿意順從自己所制定的公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初步形成,但是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就如《馬背上的法庭》中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案例一樣,人們的法制意識并不健全,尤其是在偏遠山區(qū)人們依舊尋求私立救濟,對于公立救濟的認知存在誤解,法律的權威性并沒有樹立。為了在偏遠山區(qū)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巡回法庭制度,在判案的過程之中,將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的種子播撒在當?shù)?,使當?shù)氐拇迕裾J識到法律的公平正義,讓他們從內心上認同法律,提高法制素養(yǎng),為我國法治社會的建立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單一良. 肩負國徽的“老馬”[J]. 人民法治, 2017(11):90-91.
[2]韋志明. 鄉(xiāng)村社會中的地方性法治——基于電影《馬背上的法庭》提出的命題[J].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32(1):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