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
(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婦科,陜西 咸陽 712000)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患者13.2萬例,占全世界新增病例的28%,新輔助化療是其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有部分患者對化療不敏感而導(dǎo)致療效不佳[1]。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是衡量細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標之一,細胞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1 of cell differentiation,ID-1)是一種具有調(diào)節(jié)細胞分裂與增殖作用的因子。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TK1、ID-1與癌癥發(fā)生及預(yù)后有關(guān)[2-3]。目前,關(guān)于TK1、ID-1在評估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療效中的作用的報道較少。為此,本研究擬通過檢測宮頸癌患者新輔助化療前后TK1、ID-1水平,分析二者與化療療效的關(guān)系。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宮頸癌患者200例,年齡(54.42±6.7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為(23.76±3.04)kg/m2,按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分期標準分為Ⅲ期98例、Ⅳ期102例。本研究經(jīng)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1)經(jīng)病理學(xué)檢查確診且為晚期宮頸癌;(2)女性、年齡>18歲、無精神病病史;(3)入院前未進行過其他抗腫瘤治療;(4)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有本次治療藥物過敏史;(2)有手術(shù)或放療等治療史;(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患有心、肝、腎等臟器的嚴重疾??;(5)患有免疫、血液、神經(jīng)等系統(tǒng)的嚴重疾病。
1.3.1 化療方案 所有患者均給予新輔助化療治療?;煼桨福翰捎米仙即?順鉑方案,先靜脈滴注紫杉醇[135 mg/m2,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39,5 mL:30 mg)],3 h后靜脈滴注順鉑[60 mg/m2,云南生物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888,6 mL:30 mg),每次連用5 d,1次/周,3~4周為1療程,療程間隔時間21 d。
1.3.2 TK1、ID-1水平檢測 采集所有宮頸癌患者化療前及化療2個療程后的外周靜脈血6 mL,860×g離心12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TK1、ID-1水平,TK1試劑盒[最低檢測限≤1.0 pmol/L、線性范圍1~20 pmol/L、批間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15%、批內(nèi)CV<15%、標準曲線r≥0.990]和ID-1試劑盒(最低檢測限≤5.0 μg/L、線性范圍5~160 μg/L、批間CV<11%、批內(nèi)CV<9%、標準曲線r≥0.990)購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化療療效標準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實體瘤評價標準[4]:(1)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腫瘤完全消失且無新病灶出現(xiàn),持續(xù)≥1個月;(2)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腫瘤最大直徑與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D)縮小≥50%并持續(xù)≥1個月,其他病變無進行性加重;(3)疾病穩(wěn)定(stabilization of disease,SD):D縮?。?0%或增大≤25%;(4)疾病進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D增大>25%。以CR、PR為化療有效,SD、PD為化療無效。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以±s表示,2個組之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估各項指標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性的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00例宮頸癌患者經(jīng)化療后,CR 18例(9.00%)、PR 94例(47.00%)、SD 48例(24.00%)、PD 40例(20.00%),化療有效率為56.00%。
化療無效組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前(P<0.05)?;熡行ЫM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低于化療前(P<0.05)?;熡行ЫM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低于化療無效組(P<0.001),且化療后TK1、ID-1水平下降比明顯高于化療無效組(P<0.001)。見表1。
表1 化療有效組和化療無效組血清TK1、ID-1水平的比較 ±s
表1 化療有效組和化療無效組血清TK1、ID-1水平的比較 ±s
注:與同組化療前比較,*P<0.05
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TK1下降比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的最佳臨界值為>24.0%,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為0.756,ID-1下降比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的臨界值為>36.0%,AUC為0.738,二者聯(lián)合檢測的AUC為0.902。見表2、圖1。
表2 各項指標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的效能
圖1 各項指標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的ROC曲線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導(dǎo)致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尿頻、水腫等癥狀,但因其癥狀與宮頸炎、宮頸上皮瘤變等良性宮頸疾病相似,故多數(shù)患者被診斷時已處于中晚期階段,失去了最佳的手術(shù)治療時機[5]。目前,化療是宮頸癌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其中紫杉醇+順鉑方案的新輔助化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腫瘤分期,延長生命,其臨床療效已逐漸被認可[6]。
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約有30%的宮頸癌患者對化療不敏感,因此如何早期評估患者的化療療效有重要意義,以避免延誤治療和盲目化療,增加不良預(yù)后的風(fēng)險[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宮頸癌患者化療有效率為56.00%,表明有部分宮頸癌患者對化療不敏感。本研究的化療有效率略低于趙艷芳等[8]、LAPRESA等[9]的研究結(jié)果,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入選的患者均處于Ⅲ、Ⅳ期,其病情較為危重,故更易導(dǎo)致療效欠佳,也可能與本研究納入例數(shù)較少有關(guān)。宮頸癌化療療效的監(jiān)測和評估主要依靠實驗室和影像學(xué)等檢查,但影像學(xué)檢查易受醫(yī)師個人經(jīng)驗、費用等因素的影響;穿刺活檢操作復(fù)雜、取材困難、檢查時間長,不適用于早期評估化療療效[9-10],而腫瘤標志物檢測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取材簡便等優(yōu)勢,可作為評估患者疾病轉(zhuǎn)歸的重要指標[11-1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化療無效組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高于化療前(P<0.05),化療有效組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低于化療前(P<0.05),化療有效組化療后血清TK1、ID-1水平明顯低于化療無效組(P<0.001),且化療后TK1、ID-1水平下降比明顯高于化療無效組(P<0.001),表明TK1、ID-1與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療效有關(guān)。TK1是衡量細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標,是嘧啶代謝循環(huán)中的關(guān)鍵酶之一,可催化胸腺嘧啶脫氧核苷與磷酸脫氧核苷之間的轉(zhuǎn)化。TK1在正常機體中的含量較低,當(dāng)細胞發(fā)生癌變時可被大量合成并釋放至血中,因此可作為宮頸癌診治的重要標志物之一[13-14]。ID-1是一種螺旋-環(huán)-螺旋蛋白,其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進展、浸潤及預(yù)后密切相關(guān)。ID-1高表達可鈍化腫瘤抑制因子、對促細胞分化的堿性轉(zhuǎn)錄因子產(chǎn)生負調(diào)節(jié)作用,從而促使癌細胞分裂和增殖[15-16]。因此,化療有效者對紫杉醇、順鉑等化療藥物敏感,癌細胞被有效抑制或殺死,導(dǎo)致TK1、ID-1水平降低;而化療無效者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癌細胞難以被有效抑制,病情持續(xù)惡化,導(dǎo)致TK1、ID-1水平升高。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TK1下降比和ID-1下降比判斷宮頸癌化療有效的AUC分別為0.756、0.738,最佳臨界值分別為>24.0%、>36.0%,敏感性為82.14%、85.71%,特異性為77.27%、81.82%,二者聯(lián)合檢測的AUC、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902、96.43%、95.45%,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表明TK1、ID-1可作為評估宮頸癌化療療效的重要指標,且二者聯(lián)合檢測的效能更高。其原因可能是TK1、ID-1單項檢測時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導(dǎo)致判斷效能欠佳,而二者聯(lián)合檢測能避免單項評估的不足而提高了評估效能。若化療后TK1或ID-1下降比較低時(ID-1≤36.0%、TK1≤24.0%),應(yīng)警惕化療無效并尋求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以預(yù)防病情惡化。
綜上所述,TK1、ID-1水平與宮頸癌化療療效有關(guān),可作為評估化療療效的指標,且二者聯(lián)合檢測評估化療有效性的效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