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月河
廖良開是重慶開州人,劉繼強是吉林樺甸人。他們倆同年入伍,一同在海軍訓練基地進行新兵訓練,又一同被分到葫蘆島海軍某部。廖良開被分在勤務連當文書,劉繼強被分在試驗船大隊做操舵兵。
1997年9月28日,劉繼強因勇救落水群眾而獻出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劉繼強的父母聞訊后悲痛欲絕,在追悼會現(xiàn)場數度暈倒休克??吹较萑刖薮蟊粗械膽?zhàn)友父母,想到舍己救人的烈士戰(zhàn)友劉繼強,廖良開做出了一個莊嚴承諾:做戰(zhàn)友父母的兒子,替犧牲的戰(zhàn)友盡孝。
是青春年少、熱血沸騰的一時沖動?還是華夏兒女孝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然?22年的光陰倏忽而過,烈士劉繼強的父母現(xiàn)在生活得怎么樣了?廖良開做到了“替戰(zhàn)友盡孝”的承諾了嗎?
1996年10月,重慶市開州區(qū)趙家街道青年廖良開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在山東青島海軍某新兵訓練基地,他遇見了來自吉林省樺甸市大營村的新兵劉繼強,兩人一見如故。
半年后,新兵訓練結束,廖良開和劉繼強一同被分配到了遼寧葫蘆島海軍某部。廖良開因為字寫得漂亮,又喜歡寫寫畫畫,被分到了勤務連當了一名文書。劉繼強因為喜歡艦艇駕駛,而且身體素質好,被分到了試驗船大隊當了一名操舵兵。
廖良開獲感動人物獎
雖然廖良開和劉繼強被分到了不同崗位,但兩人的關系并沒有因此而疏遠。廖良開經常利用去各艦送書報的機會與劉繼強見面,兩人在一起交流學習,暢談人生、理想。廖良開告訴劉繼強,他的理想是將來當一名軍旅作家,劉繼強說他的理想是將來當一名艦長。兩人擊掌相約,一起努力學習,爭取考上軍校。
劉繼強家境貧寒。父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以種地為生的農民,母親患有糖尿病,常年需要打針吃藥。劉繼強每個月的津貼幾乎一分不剩地都寄回家里給母親看病了,連買復習資料的錢都拿不出。廖良開知道了這些情況后,每次去艦上看望劉繼強,都會買一些復習資料帶給他,并鼓勵他努力學習。劉繼強感到有些過意不去,不好意思地說:“廖哥,你每次來都給我?guī)土曎Y料,可我卻沒錢請你吃一頓飯……”廖良開粲然一笑,說:“除了津貼,我平時寫稿能換來一些小稿費,雖然不是很多,但給你買些復習資料還是綽綽有余的,你就不必放在心上了?!?/p>
正當兩個人相互鼓勵著、為各自理想努力奮斗時,年僅19歲的劉繼強卻因勇救落水群眾而犧牲了——
1997年9月28日13時許,劉繼強為迎接業(yè)務考試在海堤上緊張復習著。突然,從不遠處的海面上傳來一聲聲呼救聲,一名駐地群眾不慎掉進海里,正在翻滾的海浪中拼命地掙扎著。劉繼強循著呼救聲快步跑過去,連衣服也沒顧上脫就奮不顧身跳入海中,他拖著落水者向岸邊游去。到達岸邊時,劉繼強三次將落水者托到堤邊,但因堤邊長滿青苔,又陡又滑,使得落水者無法攀援上岸。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劉繼強和落水者復又被打回到海中,而更加糟糕的是,落水者頭部被撞了一下,昏迷過去了……劉繼強抱著昏迷的落水者在海中浮浮沉沉,最終因體力不支與落水者一起被海浪卷入海底,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劉繼強犧牲的當天,廖良開正在連部里值班,得知劉繼強因救人犧牲的消息后,他一時間呆若木雞,繼而淚如雨下。他嘴里反反復復叨念著劉繼強的名字:“繼強,你怎么說走就走了呢?繼強,我們說好要一起考軍校呢……”劉繼強犧牲后,部隊為其追記一等功,并追認他為革命烈士,還派專人接他父母來部隊見兒子最后一面。在追悼會現(xiàn)場,廖良開看到劉繼強父母幾次因悲傷過度而暈倒休克,心里感到鉆心般的難受。幾天里,廖良開一直想找個機會和劉父劉母說幾句話,安慰一下他們。但劉父劉母身邊一直有部隊領導陪同,他一個普通士兵根本沒機會上前。
得知劉繼強家里生活困難,部隊官兵自發(fā)地為劉繼強的父母募捐,廖良開拿出積攢了半年的津貼,全部捐給了劉繼強的父母。劉繼強的父親劉銀智雖是農民卻深明大義,怎么也不肯要這筆捐款,他說:“兒子穿上了軍裝就是國家的人,他救人是應當的,犧牲更是光榮。士兵們的家里也都不寬裕,這錢我不能要?!辈筷牭氖组L再三說,這是劉繼強生前戰(zhàn)友的一點兒心意,不收下大家心里會不好受,劉銀智這才顫抖著手勉強收下了。
劉繼強的父母離開部隊后,廖良開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兩位老人暈倒在追悼會現(xiàn)場的畫面,兩位老人眼中的絕望與無助深深地刺痛了他——劉繼強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如今這么年輕就犧牲了,他們的心該有多痛?。∠氲缴峒壕热藸奚膽?zhàn)友劉繼強,廖良開覺得他該為他做點什么。想到正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戰(zhàn)友父母,廖良開知道他該做點什么了。廖良開來到劉繼強犧牲的大堤上,對著大海許下了莊嚴承諾:“繼強,你放心地走吧!今后,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來替你盡孝,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
身在千里之外的軍營,怎樣才能為劉父劉母盡孝呢?
廖良開首先想到,劉父劉母此時正陷入“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巨大悲痛之中,他們此時最需要的是別人的安慰和關懷。于是,廖良開提筆給劉繼強的父母寫信。雖然廖良開已經在心里把劉父劉母當做自己的父母了,但他擔心劉父劉母會感到事情唐突,所以他的第一封信稱呼劉父劉母為大叔大嬸,并勸慰兩位老人要多保重身體,珍重自己。
接到廖良開的信后,一開始劉銀智夫婦并沒有多想,以為只是兒子生前戰(zhàn)友禮節(jié)性的關懷和問候。可是過了沒多久,劉銀智夫婦又陸續(xù)收到了廖良開的第二封、第三封信……廖良開在信中匯報自己的工作學習情況,關切地詢問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口氣就像兒子劉繼強在跟他們聊天,讓悲痛中的劉銀智夫婦感到了一絲安慰。隨著雙方書信來往增多,劉銀智夫婦對廖良開的了解也逐漸加深,知道廖良開跟兒子劉繼強曾在一起學習、訓練,并志趣相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劉銀智夫婦從廖良開身上捕捉到了兒子劉繼強的影子,從心里也越來越喜歡廖良開了。
劉媽媽寫給廖良開的信
1998年3月21日,是劉母梁桂茹的生日,廖良開覺得認親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他親自動手做了一張生日卡,連同津貼一起寄了出去。廖良開在賀卡上工工整整寫到:“敬愛的爸爸媽媽,雖說我不是你們親生的骨肉,請您放心,我就是繼強的化身,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替他向你們盡孝的?!鄙债斖?,廖良開還把電話打過去,開口就喊:“媽媽,祝您生日快樂!”聽到廖良開叫自己“媽媽”,劉母缺失的母子親情立刻被喚醒,她情不自禁地應了一聲:“哎,兒子,媽很好……”從此,廖良開開始稱呼劉父劉母為“爸媽”,他們便改口叫廖良開為“開兒”。
1999年國慶節(jié),廖良開入伍后第一次休探親假,他沒有直接回重慶開州去看望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坐火車轉汽車幾經周折來到吉林樺甸大營村,看望劉繼強的父母。當廖良開提著大包小裹來到村口時,劉父劉母早已站在村口等候他多時了。看到佇立在村口風中的“爸媽”,廖良開放下包裹大踏步跑了過去,莊重地給他們敬了一個軍禮,大聲喊道:“爸、媽,兒子來看你們了!”劉爸爸看著高大魁梧的“兒子”,高興得只知道一個勁兒地傻笑;梁媽媽則不停地撩起衣襟擦拭著不住流淌的淚水,嘴里喃喃地說:“開兒,你終于來了,終于回家來了……”劉繼強三個已經出嫁的姐姐也都回來了,她們圍著“弟弟”親切地問這問那。
在來之前,廖良開用津貼和稿費給劉爸爸和梁媽媽買了過冬穿的羽絨服,還買了一些營養(yǎng)品。進了門后,廖良開拿出羽絨服讓兩位老人試穿,看合不合身。兩位老人穿上“兒子”給買的羽絨服,臉上樂開了花,“這個冬天再也不會冷了”。當晚,三個姐姐離開之后,廖良開和劉爸爸、梁媽媽睡在一個大炕上,和兩位老人親親熱熱地一直聊到了天亮。第二天,廖良開先拿掃帚掃了庭院,后拿劈斧劈了木柴,最后去村里食雜店買了雞、魚、肉、蛋和各色青菜,為劉爸爸和梁媽媽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著“兒子”做的飯菜,劉爸爸和梁媽媽幸福地笑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06年底,廖良開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xiāng),在成都雙流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主要承接一些婚禮、宴會、證件照等攝錄像工作。退伍后,廖良開的自由時間多了,去吉林看劉爸爸梁媽媽的次數也便多了起來——夏天帶去嶄新的涼席、蚊帳;冬天帶去厚厚的棉服、保暖內衣;電視舊了,換個新款尺寸大的;房子漏雨,爬上屋頂翻瓦……每逢劉爸爸、梁媽媽的生日和中秋、國慶、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廖良開更是一次不落地去吉林看望劉爸爸梁媽媽,給兩位老人帶去生日禮物和節(jié)日禮品。
廖良開夫婦帶著兒子一起看望劉父劉母
2017年7月,梁媽媽生病住進醫(yī)院,廖良開得知消息后,把攝影室交給妻子打理,急急火火趕去了吉林樺甸。在醫(yī)院,廖良開每天陪護在梁媽媽病床前,端水喂藥,給梁媽媽洗腳、陪梁媽媽聊天,直到梁媽媽病愈,他才返回成都。臨走,梁媽媽緊緊地拉著廖良開的手說:“老天雖奪走我一個兒子,卻又送了我一個孝順兒子。你對媽這么孝順,媽知足了!”
廖良開心里一直有一個夙愿——接吉林的劉爸爸和梁媽媽來成都和自己一起住,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為此,廖良開拼命地打理攝影工作室,想多掙點錢早點換個大一點的房子,早日把吉林爸媽接到自己身邊,好好照顧他們,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
然而,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2018年7月26日,廖良開突然接到劉爸爸打來的電話,說梁媽媽因突發(fā)心臟病離開人世。廖良開聽到梁媽媽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絕,也懊悔異常:如果早點把劉爸爸梁媽媽接到自己身邊,接受更好的醫(yī)療條件救治,也許梁媽媽還能搶救過來,就不會這么早離開了。廖良開想起端午節(jié)時,他帶著妻兒來到樺甸,與劉爸爸梁媽媽一起過節(jié)。那時,梁媽媽的精神和氣色還很好,沒有一點發(fā)病的征兆。只是在他們臨走時,梁媽媽沒像以往那樣下樓送他們上車,而是站在窗口依依不舍地看著他們抹眼淚。當時,廖良開揮著手對梁媽媽說,中秋節(jié)他還會帶著妻兒來看她和劉爸爸,卻怎么也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接到劉爸爸電話的當天,廖良開就乘飛機轉汽車,加急趕到了樺甸殯儀館。下了出租車,廖良開從殯儀館大門口,一直跪著走到了梁媽媽的靈堂前,趴在地上不住地給梁媽媽磕頭:“媽媽,兒子來晚了!你怎么也不等等兒子啊……”在場的親友無不感動得落淚。
梁媽媽的喪事辦完后,廖良開并沒有立即返回成都,他想多陪劉爸爸住幾天。期間,廖良開勸說劉爸爸和他一起回成都去住,但怎么勸劉爸爸都不肯,說他要留下來陪梁媽媽。廖良開心里明白,劉爸爸其實是怕給他添負擔,不愿意拖累他罷了。一連幾個晚上,廖良開都是在劉爸爸睡著了他才去睡,半夜里劉爸爸有個動靜,他總是第一時間起來詢問。臨回成都前,廖良開給劉爸爸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教劉爸爸如何使用語音和視頻功能,“學會了,以后咱爺倆就可以隨時隨刻能看到對方、聽到對方的聲音了”。那以后,廖良開經常在微信上和劉爸爸聊天,天冷了叮囑他多加衣服別感冒了,天熱了囑咐他呆在家里別中暑……隨時隨地地關注劉爸爸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劉爸爸也經常在微信里叮囑廖良開要按時吃飯,不要因為忙著工作,就顧不上照顧自己。
以前,廖良開一直想等自己攢夠錢,買上了一個大點的房子,再把吉林爸媽和重慶爸媽都接到成都,讓他們在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里頤養(yǎng)天年。但現(xiàn)今的房價上漲真是太快了,而且他掙到的錢要分成三份:一份養(yǎng)自己家,一份孝敬重慶的父母,一份孝敬吉林的父母。所以,無論他多么努力掙錢,卻怎么也攢不夠買大房子的錢。自梁媽媽去世后,廖良開忽然意識到,自己不能等買了大房子再把老人們接來成都,老人們心里其實最需要的,也許不是一個安逸的居住環(huán)境,而是一份兒孫繞膝的親情環(huán)境。于是,廖良開決定,立刻把吉林劉爸爸和重慶父母接到成都居住。
廖良開接劉爸爸到成都一起過春節(jié)
廖良開給劉爸爸擦拭眼淚
2019年2月,廖良開以接劉爸爸到成都過年為由,把劉爸爸接到了成都,也把重慶開州的父母接到了成都,一家人在一起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年。劉爸爸第一次和廖良開的親生父母見面,他拉著廖父的手,流著淚說:“老哥哥,你養(yǎng)了一個好兒子啊。這么多年,我和老伴因為有了開兒,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樂趣,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春節(jié)過后,劉爸爸提出要回吉林去,廖良開說:“爸爸,咱們是一家人,以后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安心心地住下來吧!哪天你若想吉林的姐姐們了,我再送你回吉林住些日子?!眲职洲植贿^,便答應住下來。天氣晴好的日子,廖良開就放下工作,陪劉爸爸到成都的各個景點游玩,還看了川西、川東等地的美麗風景。廖良開沿途給劉爸爸拍了很多照片,并動手制作了精美的旅行相冊,郵寄給遠在吉林的三個姐姐們。三個姐姐看父親被廖弟弟照顧得很好,心里也非常開心。
從1997年10月到2019年10月,廖良開替戰(zhàn)友盡孝已經22年了。22年來,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戰(zhàn)友父母的生活——每天打電話問候,季節(jié)交替給老人買換季的衣服,過年過節(jié)時去看望老人,老人生病在醫(yī)院里晝夜陪護……他替戰(zhàn)友盡孝22年的感人事跡先后被多家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廖良開也因此分別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獲得“全國十大誠信之星”“中國好人”“感動重慶2017年度人物”“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誰說“只有血緣才是親人”,廖良開用泥土般質樸的情懷,在東北白山黑水和西南巴山蜀水間,譜寫出了人世間最美麗最動人的大愛親情!
廖良開與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