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英 王志雄 鄧建峰
流感是由不同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每年冬春季節(jié)有較高發(fā)病率,與此同時,部分呼吸道感染患者其癥狀表現(xiàn)同流感較為接近,容易混淆,流感與其他呼吸道感染類型在具體治療策略方面存在不同[1]。通過對類流感患者的篩查研究,便于早期依據(jù)不同類流感患者實際疾病類型確定后續(xù)治療方案。血常規(guī)是類流感篩查的常用方法,但是單一血常規(guī)指標在流感以及類流感鑒別方面存在漏診情況[2]。近年來,CRP、hs-CRP 作為檢測組織損傷、慢性炎癥的重要指標,在感染性疾病診斷與鑒別中逐漸得到應用。本文選擇本院2018 年7~12 月接診的100 例類流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血常規(guī)、CRP、hs-CRP 對類流感患者的篩查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7~12 月接診的100 例類流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臨床最終診斷結果分為流感組與非流感組,每組50 例。流感組患者年齡18~45 歲;男27 例,女23 例。非流感組患者年齡18~44 歲;男25 例,女25 例;37 例細菌感染,13 例支原體感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18~45 歲類流感患者;②臨床存在咳嗽、咽痛、打噴嚏、流涕、鼻塞癥狀;③發(fā)病時間12~72 h;④體溫>37.3℃;⑤無腹瀉;⑥研究資料完整,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2 排除標準 ①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代謝性疾病患者;④不同類型精神疾??;⑤研究期內(nèi)死亡或者轉院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就診后立即采集2 ml 靜脈血,應用日本HORIBAABXMicros CRP200 檢驗儀,調(diào)整為血常規(guī)和CRP、hs-CRP 同時測定模式,嚴格按說明書完成不同類流感患者標本血常規(guī)、CRP以及hs-CRP檢測。CRP 水平0~8 mg/L 為正常,>8 mg/L 為升高,白細胞正常值參照《發(fā)熱門診疾病的臨床檢驗》標準[3]。
對CRP<8 mg/L 或hs-CRP 在0~60 mg/L 者進行流感病毒檢測,檢查方法如下:取患者2 份鼻黏膜拭子標本,分別用于病菌培養(yǎng)與核酸擴增(拭子標本置于病毒運輸液保存于-80℃)。將樣本渦旋振蕩10 min 后隨即以3500 r/min 完成離心,離心時間10 min,取200 μl上清液并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操作,核酸樣本存放在-80℃冰箱中備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針對各種病原體每份標本擴增15 管,每管加3 μl 核酸產(chǎn)物,上、下游引物各1 μl(10 pmol/μl),按試劑盒要求配置20 μl反應體系,PCR 反應條件:50℃30 min,95℃5 min,36 個循環(huán)(95℃30 s、56℃30 s、72℃30 s),72℃5 min。PCR 反應條件為95 ℃5 min,36 個循環(huán)(95 ℃30 s、56℃30 s、72℃30 s),72℃5 min;PCR 產(chǎn)物以3%的瓊脂糖進行凝膠電泳,陽性結果測序[4]。
CRP<8 mg/L 者選用抗病毒以及對癥支持治療;hs-CRP 在0~60 mg/L 者給予單純抗病毒治療,WBC 正?;驕p少者給予抗病毒、對癥支持治療。兩組應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及對癥支持治療藥物基本相同,3~4 d 后觀察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常規(guī)、CRP與hs-CRP 水平;②不同指標對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準確率;③不同病原體感染患者WBC、hs-CRP 與CRP 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常規(guī)、CRP 與hs-CRP 水平比較 治療前,流感組患者hs-CRP、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WBC、CRP 水平低于非流感組,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非流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常規(guī)、CRP 與hs-CRP 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常規(guī)、CRP 與hs-CRP 水平比較(±s)
注:與非流感組比較,aP<0.05
2.2 不同指標對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CRP 聯(lián)合WBC 對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準確率為96.00%,高于單一WBC 的6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同病原體感染患者WBC、hs-CRP 與CRP 水平比較 流感病毒感染患者WBC、hs-CRP 與CRP 水平均低于細菌感染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指標對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準確率比較[n(%),n=50]
表3 不同病原體感染患者WBC、hs-CRP 與CRP 水平比較(±s)
表3 不同病原體感染患者WBC、hs-CRP 與CRP 水平比較(±s)
注:與細菌感染比較,aP<0.05
流感在每年春季與冬季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結合當前臨床研究分析,引起流感的病原菌較多,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均可引起流感。目前對流感的診斷采用綜合方法,比如詢問患者疾病史、了解患者癥狀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等。流感以咳嗽、咽痛、打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表現(xiàn)為主,但是上述癥狀表現(xiàn)同大多數(shù)呼吸道感染疾病較為接近,容易將流感誤診為普通感冒進行治療,造成病情延誤。流感病毒檢測可為流感診斷提供依據(jù),但是流感檢測使用的免疫學方法、分子學技術等較為先進,整個病毒檢測過程中對儀器設備、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檢測費用較貴,難以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血清學試驗以及獲取結果耗時較多,不利于流感的早期快速治療[5]。通過從多種實驗室指標角度對類流感篩查進行研究,旨在為類流感的篩查與早期診治提供依據(jù)。
結合現(xiàn)有臨床研究分析,與健康人員相比,流感患者白細胞總數(shù)變化較少,而中性粒細胞水平明顯升高,淋巴細胞明顯下降,流感病毒感染患者hs-CRP 也存在異常升高[6]。細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其與健康人員相比,白細胞、CRP 升高較為明顯[7]。根據(jù)上述研究分析表明通過早期CRP、白細胞水平檢測,可能為流感病毒感染與普通呼吸道感染鑒別提供依據(jù)。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治療前,流感組患者hs-CRP、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WBC、CRP 水平低于非流感組,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于非流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將CRP 與WBC 聯(lián)合檢測應用于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篩查中,結果顯示:CRP 聯(lián)合WBC 對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準確率為96.00%,高于單一WBC的6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分析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與細菌感染患者WBC、hs-CRP 以及CRP 水平,細菌感染患者上述指標變化更明顯。綜合研究結果為流感病毒早期篩查、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等提供了重要參考。
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其WBC 可基本不變,而CRP出現(xiàn)輕度異常升高,細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其WBC、CRP 存在明顯升高,且升高幅度越大,則感染越嚴重。對于臨床接診的類流感患者診治中,如果快速檢查后WBC、CRP 升高幅度較少,則可高度懷疑為病毒感染,治療中需要謹慎使用抗生素藥物。CRP、hs-CRP 都是機體感染評價的重要指標,其中hs-CRP的檢測更靈敏,CRP 增高表明患者體內(nèi)炎癥處于急性活動期,CRP 在較多疾病中均有應用,比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惡性腫瘤。結合已有研究分析,人體在出現(xiàn)細菌感染或者存在組織創(chuàng)傷后,白細胞介素釋放增加并進入肝臟,并刺激肝臟產(chǎn)生大量CRP。人體在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主要寄生在細胞內(nèi),并在細胞內(nèi)復制,因而病毒感染后的CRP 水平變化較小或者出現(xiàn)輕微升高[7]。病毒感染后隨著病情的加重,機體組織逐漸受到破壞,此時因為機體炎癥反應,引起CRP、hs-CRP的升高。當然如果流感患者在病毒感染同時還合并細菌感染,則實驗室檢查期間的相關指標,比如CRP、WBC、hs-CRP 也會明顯升高[8]。
綜上所述,血常規(guī)、CRP 和hs-CRP 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類流感患者中流感的篩查準確率,同時能夠較好地鑒別病原體,為類流感的早期篩查與治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