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麗
(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區(qū)宜安鎮(zhèn)中學,河北石家莊 050200)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基于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才能拉近學生與美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親近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脫離生活的美術教學所帶來的陌生感、空洞感,必定打消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不利于美術教學的全面開展。因此,教師要打開封閉的課堂大門,讓生活走進美術課堂,使美術教學富有生活氣息,真正彰顯美術的本質屬性,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雖然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美術在教學中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相脫節(jié)的狀況,即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得學生只會“紙上談兵”,不會靈活運用。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的支撐,美術教學不僅顯得枯燥乏味,更讓美術作品缺少靈感,不能很好地反映生活,這對美術創(chuàng)作是極為不利的。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的教師運用“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讓美術教學成為空洞的理論說教,缺乏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生活意識的滲透,認為美術這一輔助科目對生活實際上沒有什么作用,學生只要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就可以。受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出現(xiàn)“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讓美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打擊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讓學生錯誤地認為美術是一門遙不可及、沒有實際用處的學科,也就沒有多大興趣了。
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因此,只有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才容易接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美術是一門豐富的學科,內(nèi)容包羅萬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打破學科限制,在美術教學中注重與其他科目的連接,并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認識美、感受美,激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中[1]。
例如,教學人教版初一美術下冊“春天的暢想”,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通過看、聽、想等教學活動,對美術作品進行自主欣賞和學習,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的感受,并讓學生在了解表現(xiàn)春天的藝術形式和方法后,進行大膽的構思,培養(yǎng)學生繪畫創(chuàng)作的技能??紤]到學生有春天的生活經(jīng)驗,只是沒有把生活元素揉進美術作品的意識,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利用學生學過的關于春天的散文、詩歌、音樂,再結合學生搜集、整理的關于春天的圖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tǒng)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體驗、理解春天的色彩、生機,喚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促使學生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來描繪心中的感情,讓美術作品靈動飽滿、引人入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的片段,并把提前拍攝的關于校園春景以及學生收集的生活春景照片做成PPT 為學生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元化、立體化、真實的生活情境。在調動學生情緒的同時,教師還可以以此為教學對象,引導學生觀察春天有哪些色彩、談談對春天的感受。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jīng)驗,分別從小草、柳樹發(fā)芽,冰雪融化,花苞待放等感受到春天是一個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季節(jié),為學生后續(xù)欣賞“自然美”與“藝術美”做好準備。
生活是一個“萬花筒”,可以為美術教學提供需要的各種素材。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含的美術因素,并巧妙引入課堂教學,使抽象的美術教學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例如,教學初一美術“廣而告之”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招貼畫的類型、特點、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搜集整理到的各種生活招貼畫展示出來,并對它們進行分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按照招貼畫的性質分為文化招貼、商業(yè)招貼、公益招貼、政治招貼四類。教師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這些招貼畫的特點,為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jù)。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商討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概括出招貼畫的特點,如有的小組通過化妝品、汽車等招貼畫,認為它們能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收到過目不忘的效果;有的小組通過超市、游樂場等招貼畫鮮明的色彩,認為其能夠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吸引觀眾的眼球;還有的小組從招貼畫富有號召力的文字,概述招貼畫的特點……就這樣,把生活素材引入美術課堂,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創(chuàng)作的技巧,提高了美術學習效果。
學習美術的最終目的是實際運用美術,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變。美術教學中有很多生活實踐內(nèi)容,教師要抓住這些契機,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在實踐中提高技能、增長才干。
以初一美術“富有活力的運動會”一單元為例。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一個單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會為學習背景,讓學生能夠遵循設計原則,靈活運用設計方法,學會設計標志、吉祥物、獎牌、獎杯。圍繞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實際,觀察運動會上獲獎學生的獎杯、獎牌等設計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設計靈感,讓學生能夠以凝練的視覺符號,創(chuàng)設出別具一格的運動會標志、吉祥物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內(nèi)化為能力,學會靈活運用。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去田野、河邊、草地、花叢中寫生。這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總之,美術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讓生活走進美術課堂,是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實施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把生活問題美術化、把美術問題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在生活中讓學生充分感悟美,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