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芳
【中圖分類號】R48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1
宮頸癌和乳腺癌一樣,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這種疾病雖然具有明確的致病因素,但患病以后仍然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也正因如此,宮頸癌讓很多女性談之色變,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學領域針對宮頸癌研發(fā)了一種能夠預防宮頸癌的疫苗,這也為廣大女性帶來了福音,但很多女性覺得接種宮頸癌疫苗以后,就能夠使宮頸癌的發(fā)病得到徹底的控制,但真的是這樣嗎?具體還需要我們針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們來說說宮頸癌的患病因素,能夠造成宮頸癌問題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性生活紊亂、早婚、多產、早產和病毒感染等,其中病毒感染是造成宮頸癌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別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造成的宮頸癌,在臨床實踐當中能夠達到70%以上的比重,也正以如此,在對宮頸癌進行篩查的過程中,會將人乳頭瘤病毒作為重點篩查項目。目前,能夠確定的人乳頭瘤病毒多達100余種,具體可以將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高危型,另一種是低危型,其中高危型更容易造成惡性腫瘤,而低危型則會造成生殖道乳頭狀瘤,或者是外生性疣類病變,包括傳染性軟疣和尖銳濕疣等等。而宮頸癌疫苗主要是針對人乳頭瘤病毒設計的重組疫苗,可以說人乳頭瘤病毒就是它的靶向目標。所以,對人乳頭瘤病毒進行有效的預防,避免感染才是宮頸癌疫苗的主要作用。
但在臨床實踐當中,并不是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就表示一定會患上宮頸癌,因為,所有存在性生活的女性基本都會出現感染的情況,有的可能只會感染一次,而有的則會感染多次,但大多感染都屬于一過性,不需要任何治療,通過身體自身的抵抗力一般就能夠將病毒有效清除。而且,上文也提到,人乳頭瘤病毒可以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說明并不是所有人乳頭瘤病毒都會造成宮頸癌,只有高危型病毒,在長時間持續(xù)感染的情況下才會真正產生危險性,但出現這種情況才患者,在所有感染者當中僅有10%,且只有3%的患者會出現宮頸癌的情況。
因此,人們在進行宮頸癌篩查過程中,如果發(fā)現自己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不用慌張,但需要對其保持高度的重視,做到定期復查,因為從感染發(fā)展至癌變,一般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只需要早發(fā)現、早控制、早治療,一般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正常情況下,建議宮頸癌高危人群進行疫苗的接種。一般中老年女性是宮頸癌發(fā)病的高危人群,但在近些年當中,宮頸癌也在逐漸向著年輕化發(fā)展。通過宮頸癌疫苗,能夠對這種疾病產生良好的預防效果。此外,高危人群還包括家族具有腫瘤病史的人群,腫瘤本身就具有家族聚集的情況,雖然宮頸癌主要是由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造成的,性接觸是其感染的關鍵,但如果家族當中具有較高的腫瘤發(fā)病率,那么家族當中的女性也可能攜帶腫瘤易感基因,在這種情況下,此類女性的患癌幾率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需要對預防工作多加注意。此外,若存在多個性伴侶或者是18歲以前就開始性生活的女性,也是宮頸癌發(fā)病的高危人群,同時,女性在多次人流或者是生育的情況下,其宮頸由于反復受傷和恢復,也會具有較高的病毒感染和癌變的幾率。通常年齡在30以下的女性,更容易出現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情況,但其宮頸癌患病率不高,因此,小于30歲的女性只需要采用宮頸細胞學進行定期篩查即可,而在30歲以后,除了要定期接受宮頸細胞學篩查以外,還要對人乳頭瘤病毒進行篩查,確保問題能夠被及早的發(fā)現和治療[1]。
女性通過宮頸癌疫苗的接種,確實可以將宮頸癌的發(fā)病幾率有效降低,但女性群體也要認識到,使用疫苗并不能百分之百的避免宮頸癌問題,特別是高危人群,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接種過疫苗以后,就不需要注意各種病毒感染因素和身體檢查活動了,為了更好的確保女性的身體健康,還需要女心群體對宮頸癌疫苗方面的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
第一,目前,用于臨床實踐當中的宮頸癌疫苗主要有3種,分別是2價疫苗、4價疫苗以及9價疫苗,而這些疫苗的種類劃分也較為簡單,就是2價可以對2種病毒進行預防,4價能夠預防4種病毒,而9價則可以預防9種病毒。但根據調查發(fā)現,在人乳頭瘤病毒當中,最容易導致宮頸癌的就是16型以及18型這兩種病毒,通過2價疫苗的接種,能夠對這兩種病毒的感染進行有效的預防。當然,使用4價和9價能夠預防更多的病毒影響。但不管應用何種疫苗,其預防范圍畢竟是有限的,在100多種人乳頭瘤病毒當中,仍有其他亞型的病毒可能會引發(fā)宮頸癌問題,所以,即便接受了宮頸癌疫苗,在受到預防之外的病毒感染以后,也可能會出現患病的風險[2]。
第二,我們知道,進行宮頸癌疫苗的接種主要是為了對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進行預防,但如果女性在接受疫苗接種以前,就已經存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情況,即便進行疫苗的接種,其預防效果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性生活導致的,因此,宮頸癌疫苗最好在少女時期開始,一般歐美國家會要求女性在16歲以下就必須要對宮頸癌疫苗進行接種。目前,我國在大部分城市當中的三甲醫(yī)院都可以進行這種疫苗的接種。
當然,宮頸癌疫苗屬于典型的預防性疫苗,所以其并不具備治療作用,而為了盡可能的提升預防效果。不管女性在哪個年齡層次,只要目前沒有患上宮頸癌,使用疫苗對于宮頸癌的預防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即便女性已經感染了某種人乳頭瘤病毒,仍然可以進行疫苗接種,對其他亞型的病毒感染進行預防[3]。
但女性即便進行了宮頸癌疫苗的接種,也不能產生懈怠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與接種之前一樣,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保護意識,對盆腔衛(wèi)生保持注意,降低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概率,還要繼續(xù)對宮頸癌進行定期篩查工作,特別是高危人群,要通過定期的篩查確定自身的身體情況,保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情況能夠及時的發(fā)現和處理。
參考文獻
徐青. 接種宮頸癌疫苗就一定不得宮頸癌嗎[J]. 求醫(yī)問藥, 2014,25(2):17-17.
何申申 . 宮頸癌疫苗,打得值不值得?[J]. 健康人生, 2018.
許燕紅. 好不容易盼來的宮頸癌疫苗,到底要不要接種?[J]. 藝術與設計, 2017,31(1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