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俠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希望能從根本上有效提升其護理效率。方法:按照隨機的方法針對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這個時間內(nèi)在我院就診的180名消化內(nèi)科患者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究,通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探究。針對所有患者分成兩個組別,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9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沒有進行相對應的風險探究并采取防范措施,而觀察組患者有效分析和總結消化內(nèi)科可能存在著相關護理風險因素,并據(jù)此提出相對應的護理防范對策。結果:通過分析和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護理風險發(fā)生幾率方面,觀察組要十分顯著的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對應的防范措施,能夠從根本上有效降低消化內(nèi)科護理風險的發(fā)生幾率,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這種方法有著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消化內(nèi)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earch, in this stud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of random against in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our hospital within the time of 180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and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focusing on analysis and explore the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nurses nursing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hoping to fundamental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Now for the whol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lated content to make the following report.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結合研究需要,在我們這次研究中按照隨機的方法針對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這個時間內(nèi)在我院就診的180名消化內(nèi)科患者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究,著重分析和探究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希望能從根本上有效提升其護理效率。現(xiàn)在針對整個研究過程和相關內(nèi)容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的方法針對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這個時間內(nèi)在我院就診的180名消化內(nèi)科患者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究,通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探究。針對所有患者分成兩個組別,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9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98例,有女性患者82例,最大的是86歲,最小的是24歲,平均年齡是45.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沒有顯著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分析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沒有進行相對應的風險探究并采取防范措施,而觀察組患者有效分析和總結消化內(nèi)科可能存在著相關護理風險因素,并據(jù)此提出相對應的護理防范對策。兩組患者經(jīng)過相對應的護理之后,對其護理風險發(fā)生幾率進行相對應的分析和對比。
1.3 觀察標準
有針對性的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fā)生幾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這次研究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應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t檢驗,當P<0.05時,代表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的比較差異顯著,有相應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分析和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護理風險發(fā)生幾率方面,觀察組要十分顯著的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3.1.1 物理性危害
護理人員在具體的醫(yī)療護理過程中要進行相關方面的實踐操作,例如,打針,在這個過程中特別容易造成針刺傷,刺傷之后特別容易出現(xiàn)交叉感染,特別是血液感染。而在和患者、家屬以及醫(yī)師的接觸過程中,特別容易受到工作環(huán)境和噪聲的影響,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聽力下降、頭痛等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此以往,會造成護理人員出現(xiàn)典型的職業(yè)病。
3.1.2 化學性危害
在消化內(nèi)科的護理實踐中,護士會經(jīng)常接觸相關藥品,所以特別容易受到藥品的化學性傷害。在消化內(nèi)科的護理實踐中,所涉及的化學性危害主要包括細胞毒素藥物、消毒滅菌劑、麻醉廢氣等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對護士的記憶力、理解能力等會造成嚴重影響,如果護士處于懷孕的狀態(tài),還可能導致其流產(chǎn)。
3.1.3 生物性危害
在消化內(nèi)科護理實踐中,還會面臨很多方面的生物性損害,特別是消化內(nèi)科中,很多疾病的傳染性都特別高,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如果沒有切實有效的做好相對應的防控措施,極有可能使疾病進一步傳播,造成護理人員受到感染,對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3.2 防范措施
3.2.1 物理危害的防范
首先,切實有效的預防針刺傷危害。在具體的護理實踐中,要確保在進行針刺操作的過程中,最大程度上規(guī)避針刺傷,科學合理的處理針頭,從根本上規(guī)避其他人不慎或者錯誤操作,導致造成護士自身出現(xiàn)針刺傷,特別是不能把廢棄的針頭丟棄到垃圾桶中,防止傷害到保潔人員。其次,在物理危害的預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科學合理的控制好噪音危害,可以檢修相對應的醫(yī)療設備,確保醫(yī)療器械在應用的過程中,盡可能少出現(xiàn)噪音。同時,醫(yī)院方面要配備相對應的隔音設備和設施,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更少的受到噪音危害,以更加健康完善的狀態(tài),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2.2 化學危害的防范
要著重分析護理實踐中的相關化學危害,并結合分析的情況采取相對應的防范措施。例如,在消化內(nèi)科護理實踐中,化學消毒滅菌劑可能帶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在護理實踐中,要著重分析相關方面的危害和預防措施。在進行甲醛消毒滅菌的時候,要確保在無菌箱中進行有效操作。如果消毒完畢之后,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通風,有針對性的釋放出全部的殘留甲醛氣體,確保醫(yī)護人員有更加健康潔凈的工作環(huán)境。
3.2.3 生物性危害的預防范
在具體的消化內(nèi)科護理實踐中,針對相關方面的傳染性疾病,護理人員在護理實踐中要著重認識相關病癥,把握相關特點,并進一步加強相關危害的預防。例如,如果在護理實踐中接觸到某些乙型肝炎病毒的病人,要盡可能杜絕唾液接觸,在護理實踐中戴好口罩,最大程度上規(guī)避唾液飛濺所帶來的危害。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對全部過程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明確的得出,通過分析和相應的調(diào)查,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消化內(nèi)科護理的風險,從根本上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該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付志紅.關于消化內(nèi)科護士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與防范措施[J].醫(yī)學信息.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