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偉
宣城屬皖南,文房四寶之鄉(xiāng),文明自商周時代起,久之遠(yuǎn)之,當(dāng)然在古良渚文化擴(kuò)張區(qū)。宣城我以為是頭一回來,不料聽宣城文聯(lián)主席介紹,宣城所轄一區(qū)四縣兩縣級市中有績溪,我說,哦,原來我是第二回來。
績溪是十年前到過,自駕旅游,西遞宏村并黃山皆一路掃去,特地去了上莊村,拜謁胡適舊宅。門罩門樓,水磨磚雕,青瓦馬頭墻,沙孟海先生題的匾:胡適故居。進(jìn)去看到適之老先生的照片,忽然眼淚就流出來了。那樣的眼神,和煦、溫暖、仁厚、親切、干凈、澄澈,讓人渾身一振,幾多熟悉,又幾多陌生。這個世界上,再也遇不到這樣的眼神了。
去宣城第二日,正好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冬,我們往敬亭山,山上樹木仍是紛紅亂紫。古人云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然滿山的生機(jī)生氣,此刻不是收藏,乃是吐放。朝任何方向瞻望,皆是濃麗的畫卷,山川美色。山上有石濤紀(jì)念館,石濤在此山一居十五年,他的《苦瓜和尚畫語錄》我讀過,記得他說的話:“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彼暮枚嗌剿嫞氡鼐褪敲撎ビ诰赐ど桨?。尤其他后面說了一句更著名的話:“搜盡奇峰打草稿也?!笔迥辏纤舶丫赐ど降钠娣褰运驯M了。石濤的畫,前年故宮辦四僧展,我特地跑去看了,好到怎樣呢?好到齊白石愿意當(dāng)他的“門下走狗”。
但敬亭山不是因畫著稱,乃是以詩聞名。李太白的那首《獨坐敬亭山》太牛了,五言絕句,二十個方塊漢字,至今天下人人皆能仰首背誦。詩中“相看兩不厭”一句,露出了李白思想中的道家底色。我看你,你也看我,兩兩相悅,天人合一。敬亭山在詩里已然精神化、人格化,與李白的內(nèi)心一體。
算是秋游嗎?一隊紅領(lǐng)巾從山上下來,小徑上迤迤邐邐,臉蛋鮮紅,踏節(jié)齊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自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真是應(yīng)景,也真是令人愉悅。這是千年前的聲音,在今日的回響,響在敬亭山亂紅拂面的山谷間,是時間泠泠的一泓清泉。
李白最欣賞的詩人是二謝,大謝謝靈運(yùn),李白游天姥山時曾吟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他崇拜得穿的鞋都是謝靈運(yùn)為登山特制的木屐。天姥山上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是“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贝笪科缴?。大謝之后是小謝,謝朓,當(dāng)過宣城太守,與大謝同為中國古典山水詩歌開山祖。敬亭山有“謝朓樓”。李白在宣城留詩四十余首,皆極有名,其中一首便是在這謝朓樓頭寫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其中四句是“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蹦憧此麑π≈x的評價,嘖嘖,清發(fā)。須知,論寫詩,李白眼里是沒有幾個人的。
謝朓樓當(dāng)年應(yīng)當(dāng)是個制高點,現(xiàn)在不是,樓頭上望去,四面都是房子。樓下坪里掃灑一凈,有大媽在坪里跳舞。李白當(dāng)年寫詩的時候,這里應(yīng)是綠樹環(huán)繞,小徑通幽。壯思要飛,大媽不能有。
走出去幾里地,平坡上,紅紅綠綠間,可以眺望遠(yuǎn)處太白樓。斗拱飛檐,盡在望中。樓制似比謝朓樓要有規(guī)模。當(dāng)然論詩名,李白要遠(yuǎn)大于謝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李白吟這兩句詩的時候,是站在哪里呢?后人畫李白,皆是仰著頭的。不錯,晴空焉能不仰而望之?
水東古街是我愿意去的地方,我喜歡一切人事物事有時間痕跡。那賣花生棗子的大娘,當(dāng)街一片一片門板的剃頭鋪,賣桃木梳子同硯臺的陰影中的攤檔,掛李記王記劉記各種顏色號旗的小店,莫不讓我親切。古樸民風(fēng)的細(xì)節(jié)是沒人的院子也不上鎖,隨便吱呀一聲推開,院子里陽光一瀉而下,長長的竹竿上,掛了一排排的高竿白,曬成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香菜的酸干菜。早上在酒店里就吃到了,咽稀飯,真是絕配,爽口極了。而且,作為湖南人,口舌最滿意的,是香菜里居然放了辣椒。
水東多棗樹,故產(chǎn)蜜棗,寧國呢,多核桃樹,故產(chǎn)山核桃。車子在寧國停下來小歇,停車坪周圍一圈全是賣山核桃的,一瓶一瓶,堆起碼起如小山。一問價,十塊錢一瓶。買來一試,這時若有人來搭腔,我說話,滿口香。在長沙,有回我到一朋友畫室呷茶,見案幾上有山核桃,覺得好吃,當(dāng)即淘寶上下單,一瓶39塊,還外加6塊錢運(yùn)費。味道跟這里的一樣,價格卻相差不知凡幾。
寧國夜里宿板橋,板橋這名字,讓人想起溫庭筠的兩句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晚飯后出來散步,果然月色如霜。四周迷濛山影,逶迤相隨。民宿前車子大燈亮著,劈出一條光道,我們的身影,似乎伸向無限遙遠(yuǎn)。李白到過的地方,夜晚亦有詩意。于是我們聊天說話,有一句沒一句,除了不押韻,亦皆是板橋踏月詩。
翌日到?jīng)芸h,正趕上文房四寶節(jié),到處標(biāo)語橫幅,空氣里有一種熱鬧。我近年畫水墨畫,用的紙,便是涇縣出的宣紙,想極了要參觀紅星宣紙廠,果然就安排去了。入涇縣,烏溪路邊看到的統(tǒng)是青檀樹,看到有人把晾干的青檀樹皮扎成捆,扛在肩上在路邊走。他肩扛的東西,便是造宣紙的材料。涇縣的紅星宣,同貴州的茅臺酒,皆已超越產(chǎn)品本身價值,成為精神的奢侈品,亦成為文化消費的高端時尚。紅星宣紙廠建于1954年,年產(chǎn)6000噸,占全國宣紙產(chǎn)量80%,參觀中,見許多關(guān)鍵的工序,仍是手工,古法的制作。廠子里的人告訴我,這樣的精工制作,工序多,工期長,檢驗嚴(yán)格,所以出廠價,每刀至少在兩千元以上。我說我買的宣紙都是幾百、千把一刀的,廠子里的人笑笑,說,那不叫宣紙,叫書畫紙,書畫紙沒有手工工序,全是機(jī)制的,你仔細(xì)看,上面一條一條都是整齊的機(jī)器打出來的條紋。宣紙,你對著亮光看,有團(tuán)團(tuán)的云絮。《安徽商報》的張揚(yáng)兄見我如此關(guān)注宣紙,就當(dāng)場買了一刀紅星特皮宣送我畫畫。我也才曉得,特皮,就是檀皮漿與宣城當(dāng)?shù)靥赜械牟萜{,成八比一的配比制成的。檀皮含量高,適合畫畫,草皮含量高,適合書法。還真是長了見識。有個車間,門上頭一塊大紙牌,寫著“三丈三”巨宣車間,下面是英文同韓文對照。里頭墻上張貼了三丈三的巨宣,曾來德在上頭據(jù)說是用拖把寫了唐詩。這樣大張的宣紙,是需要作巨幅畫時來訂制的,一張的價格是一萬四千八。一個不入流的畫家,拿這樣的巨紙作畫,就算能賣出去,估計連紙的成本也收不回來。
在涇縣我就住在距縣城三十多公里,青弋江上游桃花潭鎮(zhèn)的桃花潭景區(qū)的民宿里,開窗即見桃花潭。清晨,潭面水汽氤氳,裊裊飄逸,堤影樹影,青青蒙蒙,宛如仙境。當(dāng)年李白就是在這潭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在潭邊走著,亦猜想著,李白在哪里上的船呢?我覺得哪里皆可以,只要是桃花潭畔。因為你想起李白的時候,他的氣息便四處彌漫,比比皆是。
這個詩仙,對朋友真是重情呵。流風(fēng)至今,每別過友人,胸臆里皆是他曾經(jīng)有過的那份情,勝過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所在桃花潭鎮(zhèn),古稱南陽鎮(zhèn),分萬村和翟村,至今保存完整的皖南古村落,明清建筑達(dá)七千余處,讓人身處其間,不知今夕何夕。皖南一帶,不但民居古樸,民風(fēng)亦古樸。記得在寧國,車停下來,大家去買山核桃,我想如廁,走來走去卻找不到公廁,忽見前頭山腳邊有一農(nóng)家小院,走近了看到院子里有個穿校服的小姑娘安安靜靜伏在小桌上寫作業(yè)。我問小姑娘,能借你家?guī)靡挥脝幔啃」媚锾ь^,笑著說行呵,那邊就是。手指了右邊最里的一間磚房。我進(jìn)去,廁所干干凈凈,一點亂七八糟的氣味都沒有。尿桶糞桶長瓢短瓢,擺得整整齊齊。走出來看隔壁,是間雜物間,農(nóng)具一一,羅列規(guī)整。所有的房間,無不窗明幾凈,地坪里亦掃得索索利利。我說小姑娘,你家里真干凈哦。小姑娘笑得謙虛,仍復(fù)埋頭寫作業(yè)。我很感慨,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干凈的生活,安寧的生活。
這也是我來宣城,來皖南,想看到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干凈和安寧,比起富貴同錦繡,要好得多,踏實而舒心得多。
這正是從古至今,普通中國人,想要的生活。
選自《中國藝術(sh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