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非常樂意當孩子的傾聽者,都不需要我問什么,俊哥已經(jīng)把在學校一天的情況都告訴我了,讓我知道他在學校是否開心,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我的支持,也讓我熟悉了他的老師和同學,哪些是他的好朋友。從幼兒園到初中,他班里同學的名字我基本能記一半多,因為他經(jīng)常會跟我講這個同學怎么樣,那個同學怎么樣。他講過的名字,我就會努力去記住,順便了解一下他們的家庭情況。這樣對孩子朋友的情況有個基本掌握,同時也讓俊哥去適度關(guān)心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很好的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傾聽”其實也是我們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不要總是想著去教育孩子,去說教,去指導(dǎo),
家長學堂│攻略strategy
做一名受孩子歡迎的
傾聽者
文/王莉父母作為傾聽者的這樣一種身份是很重要的。
我很享受這種孩子和我無話不說的氛圍,我也很享受當一名受孩子歡迎的傾聽者。在俊哥進行“每日播報”的時候,我努力做到不插嘴、不評判,只是饒有興致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聽他說話,還時不時地附和一下孩子,偶爾也點撥一下他。孩子愿意傾訴,而我樂意傾聽也善于傾聽,這是一種很好的境界。父母要努力做一名受孩子歡迎的傾聽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一名安靜的傾聽者
如何做一名好的傾聽者?我認為要做到三點:不打斷,不評判,不嫌煩。
不打斷就是要讓孩子多說,你盡量少說。你要明白,你的角色是“聽眾”。孩子跟我們訴說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在理解、在消化他這一天中所遇到的事情,也是在傾訴、宣泄他的感情和情緒,同時也是在表達他的觀點。家長應(yīng)做一名好的傾聽者,讓孩子愿意說,喜歡說,善于說。這樣的孩子性格開朗,情緒流暢,表達能力很強,思維也比較清晰,因為在他說出來之前,他一定需要把一件事想清楚,然后用適當?shù)恼Z言把它組織好再分享給我們。
不評判就是要明白你是當聽眾的,不是當評論員,也不是當裁判的,你只需要耐心地聽著就好。其實孩子的世界沒有那么多的對與錯,讓孩子自由表達出來就好。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太多說教,太多指手畫腳,其實我們除了提供必要的指導(dǎo)和教育之外,很多東西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就好。
不嫌煩就是要耐心地傾聽,不要嫌孩子說得嗦嗦沒完沒了。多少父母苦于孩子和自己沒話說,孩子愿意和你說,這是多大的福氣啊,請珍惜這樣的時光。當你投入地傾聽孩子,給予孩子自由而充分的空間,做一名安靜的傾聽者的時候,其實你和孩子都已經(jīng)在享受這種親子愉悅交流互動的幸福了。
做一名敏銳的傾聽者
孩子和你傾訴不只是想把事情說出來,也不只是想把感情表達出來,他還希望得到你及時的共情。但如果你沒反應(yīng),他會很失落的,也會逐漸削弱他和家長交流的興趣。讓孩子多說不等于家長毫無反應(yīng),你要及時給予孩子回應(yīng),必須時不時地附和一下孩子,跟他一起笑,甚至一起罵,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很輕松。
好的共情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要做到三點:要平等,要真誠,要具體。共情首先要平等,不要居高臨下,不要時時想去指導(dǎo)孩子,對孩子說的事情指手畫腳。共情的前提是平等、尊重,這樣的共性才有意義,有價值,才能讓孩子真正得到來自父愛母愛的心靈滋養(yǎng)和精神潤澤。共情還要真誠,不要假惺惺的,而是你真的在傾聽孩子,在感受孩子的情緒,在聽取孩子的想法,然后由衷地發(fā)出你的感受,或贊許,或反對,或喜悅,或憤慨……總之要誠實地流露出你的真實想法和情感,這樣的共情才是有力量的,因為真實所以有力。共情還要具體,不能假大空、泛泛而談。最好能舉出自己小時候類似的事例來,這樣與孩子共情讓會孩子覺得很舒服。因為你看見了他的當下,他也“看見”了你的童年。
記得有一次俊哥和我說他們學校舉行歌詠比賽,他們在臺下等了兩個小時,又熱又累,饑渴交迫,我深有同感,我說我們小時候也是,每次大型活動其實學生們真的很辛苦……但是我說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飲料喝呢。說到這里,俊哥一下子覺得他比我們那時候幸福得多。
做一名智慧的傾聽者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他和你說的一些事情里,有時候存在是非不明的問題,所以還需要家長的點撥和指導(dǎo)。畢竟孩子在一些價值判斷上還是模糊的,這時候家長要適度點撥孩子,做一名智慧的傾聽者。有效的點撥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要注意兩“不”:不要過度灌輸價值觀,不要喧賓奪主。
適度點撥就是不要過度灌輸價值觀,或把大人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要多啟發(fā)孩子,這個事你怎么看,你覺得怎么樣做會更妥一點;這話你覺得怎么說會讓雙方更舒服,而且效果也更好一點。用啟發(fā)式口吻和孩子交流。長此以往,讓孩子在觀察、傾訴、思考中學會成長,成長為一個有辨別力,能獨立思考,又是一個能夠體貼他人的感受、維系團隊的和諧的一個人。你給予孩子的適度點撥,對孩子情商、智商的發(fā)展都是一種很好的促進。
適度點撥還要注意不要喧賓奪主,因為傾聽還是家長的主要任務(wù)。家長不要滔滔不絕說得孩子很煩,影響孩子和你傾訴的欲望。畢竟在傾聽過程中,孩子才是主角。要時刻記住孩子多說,而且啟發(fā)孩子分多方面來思考,有層次地表達。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喜歡和你傾訴。
做一名受孩子歡迎的傾聽者,讓我們投入地傾聽,真誠地共情,適度地點撥,做一名安靜、敏銳而智慧的傾聽者,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王莉 生命化教育與兒童閱讀推廣人,出版《陪伴的力量》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