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雯
摘要:“滿蒙聯(lián)姻、公主下嫁”是清廷對蒙古實行有效統(tǒng)治的三大國策之一,終清二百余年,滿蒙聯(lián)姻達586次,大批的公主下嫁到塞北草原,為滿蒙和諧和邊疆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
關鍵詞:陪嫁牡丹;公主;滿蒙和諧
牡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古往今來,這集雍容華貴于一身的牡丹不知引得多少文人為之潑墨贊頌,劉禹錫曾有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早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詩人寫下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梢娺@“國色天香”的牡丹在國人的心中已經不是一種“花”這么簡單,而是一種信仰、一種象征、一種寓意,抑或是一段早已塵封的歷史和一段香消玉殞的佳話。
1676年,大清康熙皇帝將自己的叔伯妹妹固倫郡主以公主名義下嫁萬丹偉征之子額琳臣為妻,并賜資在赤峰市寧城縣小城子修建駙馬府,又將御花園中公主平日最喜歡的一株牡丹賜予她作為陪嫁物。從此,這株牡丹便在塞北草原生根、繁衍、開花,人稱“陪嫁牡丹”。道光二年(1822),因駙馬府人多拆居,陪嫁牡丹由駙馬府移植至寧城縣大明鎮(zhèn)城里村烏氏家族的庭院中。在烏家一代代人的精心呵護下,陪嫁牡丹歷經300多年風雨滄桑,仍枝繁葉茂、花香襲人,就像清朝皇帝對公主的殷殷期許,讓她們背負著和平的使命下嫁到茫茫草原,希望她們的后半生可以像這株牡丹一樣,在塞北草原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陪嫁牡丹作為和平使者,也是流傳至今康熙年間唯一活著的前清遺物,這株牡丹不但是公主的生命寫照,也是中央與地方血脈親情、民族團結的有力見證。
康熙皇帝為什么要陪嫁這株御花園中的牡丹呢? 正如現代作家張抗抗在她的成名作《牡丹的拒絕》中寫道:“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蹦切┫录薜墓鲹碛懈哔F的皇室血統(tǒng),又何嘗不是御花園中那株風中搖曳的牡丹呢?她們?yōu)榱藵M蒙和諧、邊疆安寧,甘愿遠離原有的舒適環(huán)境和錦衣玉食的尊貴生活,帶著清帝的使命下嫁到茫茫草原,誰又不說這是一種花之神韻呢?
為了加強對蒙古諸部落的統(tǒng)治,清廷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滿蒙聯(lián)姻、公主下嫁”是清廷對蒙古實行有效統(tǒng)治的三大國策之一。清代的滿蒙聯(lián)姻嚴格奉行指婚制,清帝掌握著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的指婚權,以指婚的形式決定她們的婚姻。終清二百余年,滿蒙聯(lián)姻達586次,其中以乾隆年間最盛,乾隆60年間嫁與蒙古王公的皇家女兒多達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其中乾隆四十四年(1779)出嫁8人。赤峰地區(qū)就是“滿蒙聯(lián)姻、公主下嫁”這一國策運用比較成功的地區(qū)(表1)。
這些公主們背負著同樣的使命,卻擁有不同的命運,她們中有的鸞鳳和鳴、幸福終老,有的則抑郁痛苦、哀哀早殤。但不管何種結局,她們都如那卓爾不群的牡丹一樣,無論是盛期怒放還是低吟離去,都為一國安寧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這抑或是她們作為“國花”的另一種使命。
這些公主當中,固倫淑慧長公主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因為她是順治皇帝的親姐姐,地位較高,兒時也備受孝莊太后疼愛。民間還傳說淑慧公主是度母的化身,順治皇帝登基時,龍椅突然搖晃不止,身為姐姐的淑慧公主只好抱著他坐上龍椅,龍椅才停止了晃動。而后的歲月中,這位公主在椅子上陪伴著順治帝坐了好幾年,于是被譽為“與天子齊福的固倫公主或皇公主”。順治五年(1648)17歲時下嫁巴林部長輔國公色布騰后,也比別的公主享有更高的恩寵。公主的身份尊貴,“識大體,端品貌,有國之風范”的德行也為世人稱贊。
公主雍容大氣,宅心仁厚,有國之風范。順治初年,原蒙古喀爾喀五部之一的弘吉刺惕部兀班的孫子喇布鴻臺吉率其部歸順,公主和色布騰王爺收留了他們,并且把阿布吉干圖呼和少榮烏拉山以南至昆都楞芒哈沙漠、西拉木倫河以東至烏力吉木倫河沿岸的草場賜予他們。公主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事業(yè),造福巴林百姓。1660年,公主斥資在西拉木倫河上建造石橋,后人稱為“公主橋”。此橋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南35千米。傳說公主下嫁巴林右旗的途中曾經過此橋,見此橋經風雨侵蝕,早已破敗不堪,過往的車馬和行人都有危險,在下嫁巴林12年時,籌資建成新橋,后稱“公主橋”或“巴林橋”??滴趸实垩惨晼|蒙古時,路經此橋,并命人將此橋載入史志??滴醯鄯浅>粗剡@位姑姑,在公主62歲生日時,特為長姑賦祝長壽詩一首并序,在序文中,用“秀毓天潢、淑榮懿范、儼若慈闈”等贊詞來描述公主為人。公主晚年也過得平和安順,康熙帝多次將他的姑姑接到北京,盡心奉養(yǎng)、頤養(yǎng)天年??滴跞拍辏?700),固倫淑慧長公主度過了她繁華的一生,在北京去世,享年69歲。公主靈柩運回巴林草原,依佛教禮儀火葬,骨灰置入寶瓶狀紅漆楠木骨灰罐中,骨灰罐是整塊楠木挖旋而成,罐體通施紅漆,從肩部至罐體下腹部以金粉環(huán)行手書藏文超度經。出土時,罐內仍可見到下葬時留下的服飾殘片。
相較于這位固倫淑慧長公主,康熙皇帝的五女和碩端靜公主的命運就不那么順遂。和碩端靜公主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和碩端靜公主,下嫁喀喇沁右翼旗第四世札薩克多羅杜陵郡王扎什之子葛爾藏。她的生母是貴人兆佳氏,參領塞克塞赫之女。
從這位公主出嫁時的盛況來看,康熙皇帝十分疼愛這位公主。出嫁時,駙馬葛爾藏在午門外進初定禮時場面宏大,包括馬8匹、駝1峰、宴席90桌、羊99只、酒45樽??滴趸实圪n給公主的陪嫁相當豐厚,除了妝奩服飾、金銀珠寶、綢緞用品和駝馬賬房,還有管家、莊頭、乳母及服侍公主飲食起居的共10姓滿族陪嫁戶。為了迎娶公主,特修建駙馬府,駙馬府分為東、西兩院,東院為駙馬苑,西苑為公主苑。兩苑各有房屋二三百間,東苑的大廳正門上御賜“宜家昌后”浮雕九龍匾額,寫滿了康熙皇帝作為君父對女兒婚后生活的殷殷祝福。迎親隊伍歸來時,駙馬府連續(xù)慶賀了七天七夜,可是誰又曾想到,這是一個18歲的少女命運悲歌的前奏。端靜公主和駙馬成婚后,感情一直不好。額附葛爾藏因長期在多倫一帶的邊防巡視,借此機會在外尋歡作樂,全然不顧公主的感受,端靜公主日日愁容、郁郁寡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便離開了人世,年僅37歲。公主陵位于今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xiāng)十家村東部的山坡上。陵前一組高大的石雕牌坊鑲嵌一塊匾額,從左至右陰刻“克昌厥后”四個大字,“克”在漢語中是“能”的意思,“厥”是“其”的意思,大意是公主的德行能使后代“昌盛起來”。
兩位公主同樣是皇室女子、金枝玉葉,同樣背負著滿蒙和諧的政治使命,卻書寫了不同的人生故事。正如牡丹一樣,無論是驕傲地在枝頭怒放,還是隨風墜落,她們的功績都不應該被淹沒?!叭跫鐡厝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女子下嫁,為清朝穩(wěn)定統(tǒng)治做出了貢獻,維護了邊疆的安寧?!耙思也蟆薄敖鹬ρ軕c”都表達了康熙皇帝對女兒婚后生活的期許。身為皇帝,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女兒遠嫁,讓她們擔負起國家使命。而身為父親,他更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像搖曳在庭院中的牡丹一樣,固然雍容華貴,離開了御花園中那舒適的環(huán)境和皇權的庇佑,也能在塞北草原生根發(fā)芽,傲然挺立,年年盛開,香飄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