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 肖建紅 卜華虎 楊慧珍 張 寧
摘?? 要:山西省70%以上是旱地,屬于中低產田,其主要問題是單產不高也不穩(wěn)、區(qū)域間不平衡、年際間也不平衡。和世利1728玉米新品種抗逆性強、單產水平高,是適合山西中低產田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詳細介紹了和世利1728玉米的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
關鍵詞:和世利1728;玉米;品種特性;栽培技術
山西省現有耕地面積超過400萬hm2,70%以上屬于旱地,玉米作為山西省第一大糧食作物[1],2015年山西省玉米種植面積達到歷史最高,大約為167萬 hm2,總產達到90億kg以上,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70%以上。干旱缺水是制約玉米高產的主要因素之一[2]。玉米中低產田在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單產不高也不穩(wěn)、區(qū)域間不平衡、年際間也不平衡。
增加中低產田的產量是提高玉米總產的關鍵,可依靠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持續(xù)提高單產水平,培育適應性、抗逆性和增產潛力等方面有所突破的玉米新品種是大幅度提高我國玉米生產水平的關鍵[3]。和世利1728抗逆性強、單產水平高,能保證中低產田的穩(wěn)產、高產,具有很大的推廣意義。
1?? 和世利1728特征特性
和世利1728系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現代農業(yè)研究中心2011年以 L431為母本、L12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玉米雜交種,生育期128 d,2018年通過山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晉審玉20180036)。和世利1728具有品質優(yōu)、抗性好、適應性強等特點。2015—2017年和世利1728產量表現見表1。
1.1?? 中熟品種
山西省旱地玉米存在等雨播種的現象,也導致播期不固定,許多晚熟品種因播期過晚而成熟不好。和世利1728屬于中熟品種,生育期 128 d,與先玉 335 相當,灌漿后期脫水較快,在中熟和中晚熟區(qū)域播種時間可以推遲到5月底。
1.2?? 種子中等偏小、發(fā)芽勢強、吸水萌發(fā)速度快
在土壤墑情好的情況下,較籽粒中等偏大的品種提早出苗1~2 d;在土壤墑情不太好的情況下,結合配套播種技術,可以實現苗全、苗壯。
1.3?? 根系發(fā)達,吸水吸肥能力強
在旱地種植時,植株發(fā)育正常,株型半緊湊,根系生長快,莖稈粗壯,葉片顏色深,開花吐絲間隔時間短,僅差1 d,果穗筒型,穗軸紅色,果穗結實好,基本無禿尖,穗行數18.0行,行粒數38粒,百粒重34.4 g,出籽率86.4%。
1.4?? 籽粒容重高、淀粉含量高、品質優(yōu)
容重790 g/L,粗蛋白質10.36%,粗脂肪3.82%,粗淀粉75.04%,表明和世利1728是國家一級飼料用玉米(GB/T 17890—2008飼料用玉米)和國家一級淀粉發(fā)酵工業(yè)用玉米(GB/T 8613—1999淀粉發(fā)酵工業(yè)用玉米)和國家二級高淀粉專用玉米(GB 1353—1999高淀粉專用玉米)。
1.5?? 抗病性好
兩年的抗病性接種鑒定結果,表現為:感絲黑穗病,中抗大斑病、莖腐病、矮花葉病,抗穗腐病,高抗粗縮病[4]。
1.6?? 豐產性好
2015—2016年兩年參加山西省耐密組8個試驗點的區(qū)域試驗,兩年平均產量954.5 kg/667 m2,比對照增產8.0%。2017年參加山西省耐密組8個試驗點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04.8 kg/667 m2,比對照增產7.0%[5]。2018年在武鄉(xiāng)、黎城、忻州、榆次、原平大面積示范展示,平均產量達到983 kg/667 m2。
1.7?? 適合晚收
后期植株葉片活稈成熟,葉片功能較好,抗倒性突出,在晚收1個月的情況下,不會出現倒伏倒折現象,同時籽粒含水量相應降低,通過粒收,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2?? 和世利1728栽培技術
玉米品種不同,生長發(fā)育特性不同,栽培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根據和世利1728品種的生長發(fā)育特性,充分發(fā)揮其增產潛力,配套“秸稈還田、配方施肥、精量精細播種、合理密植、適時晚收、機藝結合”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
2.1?? 秸稈還田與精細整地
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粉碎后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強,培肥土地;還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促進作物根系發(fā)育,效果顯著[6]。為避免因秸稈干后影響腐熟速度,在前茬玉米收獲后立即進行秸稈還田,使用粉碎效果好的秸稈還田機械將秸稈切碎,長度不超過2 cm。由于玉米秸稈的碳氮比為80∶1左右,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需要的碳氮比為25∶1左右,在秸稈還田時應該補充氮肥,每公頃使用600~750 kg碳酸氫銨或300~375 kg尿素[7]。
整地是玉米生產能否高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受傳統耕作方式影響,土壤耕作層逐年變淺、犁底層逐年變厚。深翻不僅可以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排澇能力,還可以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環(huán)境,促進礦物質分解。每年10月中下旬進行深翻(深度≥25 cm),3月土壤處于凍融交替狀態(tài),及時旋地耙耱,減少水分蒸發(fā),防旱保墑。
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冬灌,可使土壤隨著水分的結凍、消凍,凍死土壤表層的蟲卵,加速秸稈的腐爛,疏松耕作層的土壤。每年12月中旬至1月中旬開始冬灌,土壤偏黏的地塊可在封凍時進行,每公頃灌水900~1 050 m3;土壤偏沙的地塊在封凍后進行,每公頃灌水1 050~1 500 m3。
2.2?? 配方施肥與底肥勻施
測土壤中N、P、K及有機肥含量,按產定肥,配施生物肥和微量元素。測土配方可以調節(jié)生育期內土壤養(yǎng)分供應,保證土壤養(yǎng)分供應與作物需求的雙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證壯苗早發(fā)、根系均勻分布[8]。結合深翻,將農家肥與磷肥同時施入土壤,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過磷酸鈣40 kg、硫酸鉀5 kg。
2.3?? 寬窄行精量精細播種
玉米適宜的播種溫度為10~12 ℃(5~10 cm土層),播種偏早,會引起出苗慢、高低不齊、種子腐爛。適宜播種深度為4~6 cm,土壤墑情好、土質黏重的地塊,可適當淺點;土壤墑情差、土質疏松的地塊,可適當深點。
播種時可以采用玉米寬窄行栽培,這是一種保護性耕作方式,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寬行80 cm左右,窄行40 cm左右,玉米10片葉時在寬行除草追肥,玉米收獲后,窄行不進行旋耕,僅在寬行旋耕。第二年春季播種時,在寬行中間播種,形成新的寬窄行,依然在寬行中進行除草追肥及收獲后的旋耕。即完成了隔年播種和深松、隔年休耕的種植方式。經多點多年試驗,寬窄行種植有通風好、保水保肥、增產的優(yōu)點,可以提高產量10%以上,玉米品質也有所提高[9]。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玉米產量和抗病能力,一般遵循水肥條件好的地塊適宜密點,水肥條件差的地塊適宜稀點。和世利1728株型緊湊、抗病抗倒,在高密度條件下,空稈少,可以靠高密度、大群體實現高產、穩(wěn)產。和世利1728在中等水肥條件的地塊,適宜種植密度為67 500株/hm2。
2.5?? 適時晚收,提高收獲產量
玉米授粉后50 d左右,果穗下部籽粒乳線消失,籽粒含水量35%左右,果穗苞葉變白并松散,達到生理成熟,一般認為就可以正常收獲了。和世利1728抗病抗倒,再推遲收獲20~30 d,通過延長灌漿時間,促進籽粒充分灌漿與后熟,增加粒重,降低籽粒含水量,實現粒收,可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 1 ] 任志強,楊慧珍,肖建紅,等.高產玉米雜交種“晉單77號”
選育及應用[J].農學學報,2016,6(4):16-19.
[ 2 ] 王凱悅,陳芳泉,黃五星.植物干旱脅迫響應機制研究進
展[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19,21(2):19-25.
[ 3 ] 蘇勝宇,賈曉艷,祝麗英,等.玉米新品種農單902的選育
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種子,2017,36(12):102-104.
[ 4 ] 楊慧珍,任志強,肖建紅,等.玉米新品種和世利1601的
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9,47(7):44-
45,48.
[ 5 ] 任志強,肖建紅,卜華虎,等.優(yōu)質高產玉米雜交種和世利
1728的選育及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3):107-108,
111.
[ 6 ] 傅敏,郝敏敏,胡恒宇,等.土壤有機碳與微生物群落結構
對多年不同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的響應[J].應用生態(tài)學
報,2019(7):1-14.
[ 7 ] 石祖梁,王飛,王久臣,等.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特征、
技術模式及發(fā)展建議[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19,21(5):
8-16.
[ 8 ] 耿艷秋,劉淑霞,張亦馳,等.春玉米測土施肥技術參數的
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7):26-30.
[ 9 ] 馬丹丹.新技術應用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途徑[J].農業(yè)開
發(fā)與裝備, 2019(3):173.
基金項目: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十三五”育種工程項目“抗逆、脫水快玉米種質創(chuàng)新及新品種選育”(16yzgc125);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抗旱玉米種質創(chuàng)新及新品種選育”(YCX2020404)。
作者簡介:任志強(1973-),男,山西絳縣人,研究員,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工作。
通訊作者:楊慧珍(1971-),女,山西五臺人,研究生,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