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要】 義務教育的低年段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特殊,他們沒有自我約束的意識,注意力極度容易分散,而且很多孩子無法向外人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思。這些因素就決定了低年段老師教學語言的特殊性,用孩子們能夠明白的有趣,親和的話語,調(diào)動他們的思維,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打造一個熱鬧而活潑的課堂,讓孩子們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
【關鍵詞】兒童化;低年段;規(guī)范
正文:
一、語速要放慢
作為一個擔任過一年級班主任的老師來講,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般年級越高他們說話的語速就會相對的快一些。單單拿語文朗讀古詩詞這一單項來說。低年段的學生朗讀《敕勒歌》,整體的語速就是“天~蒼~蒼~,野~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因為很多字對于他們來說是剛剛接觸的,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中年級的學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放慢,要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學生能夠準確的把握信息。
二、語言要標準
有一段時間班上的孩子總是跑過來告訴我,老師你快來看看座位下面是些啥?還有一些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直接發(fā)問,老師你說的是啥意思,我聽不懂。關于“啥”這個字,屬于北方方言,那么南方的學生為什么會如此頻繁的用到這個字,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語言不規(guī)范所致。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有幸還聽了另一位執(zhí)教五年級數(shù)學的老師的課。他講的是《雞兔同籠》,重點就是讓學生學習列表法還有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課堂中,這位老師說到了一句話:“這邊差兩只你就給他搞進去兩只,兔子多了就給他搞出去兩只”這兩句話逗樂了所有聽課老師和學生。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很多時候都只在公開課上關注自己的語言是否精煉,但其實在平時的課堂中,也需要注意。用標準精確的普通話去教學。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也是給學生以語言示范,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語言不僅要有利于教學,而且要注意規(guī)范和精煉,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和影響。教學語言通俗化、生動化,這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十分有用的,但有些教師在有些方面刻意追求,從而與規(guī)范性、典雅性發(fā)生矛盾,應認真加以解決,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
三、用兒童話語言教學
語言表達僅僅做到準確、清晰、規(guī)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xiàn)語言的"兒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兒。教學實踐也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于低年級學生接受。比如在一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學生識字是教學的重點,那么對于他們來講,用枯燥的語言講授,課堂的效果并不好,這時就需要俯下身子和學生講話,比如說“大家一起來認識幾個生字寶寶”,“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好朋友,大家來猜一猜”,在課堂上用“小朋友”代替學生,效果也會比較好。同時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善于講故事,用故事帶動學生思考,比如在聲母韻母教學中:"ü"的頭上有兩點(邊說邊用彩筆點出),這兩個點呀,是小魚的眼睛。小魚身上穿著美麗的衣裳,它臉上的眼珠,黑黑的,亮亮的,我們一眼就看到了??墒?u"賊魚呢,它最好放烏氣彈了,搞的全身黑黑的,眼珠也是黑黑的,這眼珠我們還看得清嗎?對了,這眼珠我們就看不清啦。所以,"u"的頭上就沒有兩個點了。
一年級數(shù)學課本上經(jīng)常有各種各樣的圖畫,讓孩子們先看看圖片,再用自己智慧的小眼睛去觀察,這幅圖片上都有什么,請問孩子們看到了什么?這個時候?qū)W生都會主動的發(fā)言,我看到了小朋友,我看到了樹。老師再接著引導有幾個小朋友?有幾棵樹?學生就能自然而然的答出來。在做課后習題時,我們經(jīng)常看到題目是找朋友,找小伙伴。再比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認識鐘表》一課,就是把學生置于小明的一天這個情景中,讓他們初步認識鐘表的整時和半時。我曾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沒有做好教學語言的準備,直接問學生整時和半時都有什么特點。學生其實不太懂,所以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如果當時把提問方式換成“小朋友們看一看整時和半時的分針,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孩子們就會很快的找出,整時的分針指向12,半時的分針指向6。比如時針和分針的認識,有一位老師給孩子們介紹,這個分針就是腿長,它一直跑一直跑,結果跑瘦了。像這樣就非常具有童趣,同時又向同學們介紹了時針和分針一個長一個短的特點。
兒童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從皮亞杰的觀點來說,一二年級的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他們更喜歡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動有趣的東西。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盡量生動化,把那些抽象、枯燥的語言轉換為生動、有趣的語言。
四、語言要親和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專家講課,在講課之前都會和學生有一個溝通的過程,以此來消除孩子們上課的緊張焦慮情緒。而且可以看出低年級教師一般都比其他年級老師有親和力一些,上起課來也是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字字句句猶如春風化雨般給人啟迪。老師能夠和學生多溝通,多一點耐心,在課堂上多問一個為什么,可能課堂效果會大有不同。又一次在講解一個習題,草莓的左邊是什么,其實草莓的左邊是蘋果。但是有一個學生告訴我是橘子,其實橘子確實是在草莓的左邊。我問他為什么是橘子?可以說出你的想法嗎?他非常明確的告訴我,橘子也在草莓的左邊,事實上他說的沒有錯。我們一般問這個問題,都會下意識的選擇和草莓最近的那個水果或者是物體,但其實這個孩子的想法一點錯都沒有。所以老師的語言需要親和,才能更大程度的激發(fā)課堂的活力。
總結:
低年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語言的特殊性。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更加要求我們用更加精準精確的語言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規(guī)范兒童話的語言,可以讓師生互動起來更加容易,更容易激發(fā)孩子們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夏寶山. "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J]. 山東教育(小學刊),2006(Z1):29-30.
[2]張云華. "蹲下來"和學生對話[J].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
(作者單位:湖北省枝江市七星臺鎮(zhèn)七星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