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翠,趙軍波,蒲衛(wèi)星,尹曉玲
(河北省邯鄲市中心醫(yī)院眼科,河北邯鄲 056000)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眼病,是2型糖尿病(T2DM)最為常見的嚴重微血管并發(fā)癥,對患者的視力損害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失明[1]。目前DR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臨床上對DR的診斷,常依賴于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與眼底鏡檢查為主,其中眼底鏡檢查對合并玻璃體或白內障出血者的效果不理想,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需注入造影劑,限制了其應用范圍,不適用于對熒光素過敏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因此探尋一種新的診斷方法及指標非常重要[2-3]。視黃醇結合蛋白4(RBP4)主要由肝臟合成,通過與維生素A、甲狀腺素轉運蛋白結合成三元復合物,參與維生素A的轉運,是經典的血漿轉運蛋白,有研究表明RBP4可能通過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參與DR的發(fā)展[4]。尿微量清蛋白(mAlb)/肌酐(Cr)可用來反映腎臟早期病變[5],DR與糖尿病腎病有相似的病理基礎,推測mAlb/Cr可能與DR有密切聯(lián)系,但臨床上對此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通過檢測DR患者血清RBP4、mAlb/Cr變化情況,擬探明其在DR診療中的臨床意義,以期為DR的臨床診療提供參考經驗。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183例和在本院健康體檢者66例為研究對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糖尿病診斷及分型標準的T2DM診斷標準[6];(2)病歷資料完整;(3)簽署知情同意書,表示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肝腎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壓、惡性腫瘤者;(2)伴有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者;(3)近期服用過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及糖皮質激素者;(4)合并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者。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分會的DR分期標準[7],以眼底鏡檢查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為依據(jù)進行分組,將無DR的79例單純T2DM患者歸為NDR組,非增生性DR患者61例歸為NPDR組,增生性DR患者43例歸為PDR組,健康體檢者66例為對照組。NDR組:男41例,女38例;年齡32~79歲,平均(57.34±8.73)歲。NPDR組男30例,女31例;年齡29~80歲,平均(58.24±7.62)歲。PDR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0~78歲,平均(58.17±9.44)歲。對照組:男35例,女31例;年齡26~80歲,平均(56.76±9.57)歲。各組性別、年齡比較無差異(P>0.05)。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及餐后2 h靜脈血2 mL,在玻璃管中室溫凝集約30 min后,在3 000 r/min下離心15 min,有效離心半徑10 cm,留取血清用于檢測各生化指標;連續(xù)收集受試者3 d晨尿樣本,用于檢測mAlb水平。
1.2.2臨床指標檢測 測量受試者身高、體質量,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MI);測量各組受試者腰圍、臀圍,計算腰臀比(WHR);記錄各組糖尿病病程;采用標準血壓計測量受試者左臂血壓,記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
1.2.3血清指標檢測 采用HITACHI(日立)7600 P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東曹株式會社)檢測各組受試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TG、TC采用酶偶聯(lián)比色法測定,HDL-C、LDL-C采用直接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采用TOSOH HLC-723G8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日本東曹株式會社),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mAlb和C反應蛋白(CRP):采用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的IMMAGE 800特種蛋白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測定,檢測中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Cr:采用瑞士Roche公司的Modular DP模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查,嚴格按照儀器標準操作規(guī)程及試劑盒說明進行。RBP4:采用乳膠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嚴格按照試劑盒(上??道噬锟萍加邢薰?說明進行操作。
1.3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fā)生DR為因變量(發(fā)生為1,未發(fā)生為0),以RBP4、mAlb/Cr、FBG、2 hPG、TG、TC、HDL-C、LDL-C、HbA1c、CRP、BMI、SBP、DBP、WHR、糖尿病病程、年齡為自變量(賦值為:糖尿病病程≥10年為1,<10年為0;年齡≥55歲為1,<55歲為0;其他指標在正常值范圍的為0,異常的為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DR的危險因素。
2.1四組臨床指標比較 BMI、WHR、SBP、DBP及糖尿病病程等臨床指標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BMI、WHR、SBP、DBP低于NDR組、NPDR組、PDR組(P<0.05),說明DR患者BMI、WHR、SBP、DBP異常升高;NDR組、NPDR組、PDR組BMI、WHR、SBP、DB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的DR患者BMI、WHR、SBP、DBP差異不明顯;NDR組糖尿病病程短于NPDR組、PDR組,NPDR組短于PDR組(P<0.05),說明糖尿病病程越長,DR患者病情越嚴重。見表1。
2.2四組血清指標比較 DR患者血清FBG、2 hPG、TG、TC、HDL-C、LDL-C、HbA1c、CRP、RBP4、mAlb/C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除了FBG、2 hPG、TC、HbA1c、CRP、RBP4、mAlb/Cr比值呈規(guī)律性變化(隨著DR患者病情加重逐漸升高)外,其他指標變化無統(tǒng)一規(guī)律。PDR組血清FBG、2 hPG、TC、HbA1c、CRP、RBP4、mAlb/Cr比值高于NPDR組,NPDR組高于NDR組,NDR組高于對照組(P<0.05)。PDR組、NPDR組、NDR組TG、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DR組、NPDR組高于NDR組(P<0.05),但PDR組與NPDR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PDR組、PDR組HDL-C水平低于對照組、NDR組(P<0.05),但NDR組與對照組、NDR組與NPDR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四組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NDR組比較,#P<0.05;與NPDR組比較,&P<0.05;-表示該項無數(shù)據(jù)。
表2 四組血清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NDR組比較,#P<0.05;與NPDR組比較,&P<0.05。
2.3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RBP4、mAlb/Cr水平與糖尿病病程、FBG、2 hPG、HbA1c、LDL-C、CRP、TC等指標呈正相關(P<0.05),與年齡、TG、HDL-C、BMI、WHR、SBP、DBP無明顯的相關性(P>0.05)。見表3。
2.4危險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糖尿病病程、HbA1c、CRP、RBP4、mAlb/Cr比值等是DR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糖尿病病程越長,HbA1c、CRP、RBP4水平越高,mAlb/Cr比值越大,DR的發(fā)生風險越高,病情越嚴重。見表4。
表3 RBP4、mAlb/Cr與臨床及血清指標的相關性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DR是T2DM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已經成為引起糖尿病患者殘疾的第二大危險因素[8-9]。近年來隨著T2DM發(fā)病率的上升,DR的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到患者健康。目前,臨床上對DR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有研究認為其發(fā)病可能與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有關[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NDR組、NPDR組、PDR組的BMI、SBP、DBP、TG、LDL-C異常升高,HDL-C降低,但NDR組、NPDR組、PDR組之間的差異不明顯,表明其水平改變僅與糖尿病有關,對鑒別是否發(fā)生DR沒有實際意義,與既往研究一致[11-12]。PDR組FBG、2 hPG、HbA1c、CRP水平高于NPDR組,NPDR組高于NDR組,NDR組高于對照組,表明DR患者存在高血糖、高炎癥狀態(tài)情況。HbA1c不易受抽血時間及是否使用胰島素的影響,可較穩(wěn)定地反映患者近3個月的血糖水平[13];CRP是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敏感指標,可刺激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自由基,使細胞氧化磷酸化產生障礙,參與DR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14]。
RBP4主要由肝細胞的粗面內質網合成,廣泛分布于人體血清、腦脊液、尿液及其他體液中,主要負責結合并轉運血液中視黃醇類物質的載體蛋白。有研究[15-16]表明,血清RBP4水平與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有密切的關系,在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和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亦表明血清RBP4水平PDR組高于NPDR組,NPDR組高于NDR組,NDR組高于對照組,表明RBP4參與了DR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DR患者血清RBP4升高的原因,可能與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有關;另本研究發(fā)現(xiàn)RBP4水平與糖尿病病程、FBG、2 hPG、HbA1c、LDL-C、CRP、TC等指標呈正相關,推測DR患者血清RBP4升高可能與患者糖脂代謝異常有關。RBP4參與DR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機制可能為:一方面,DR患者血清、玻璃體中一些常見的炎性因子水平會異常增高,RBP4可能通過某些促炎機制導致視網膜毛細血管功能障礙從而參與DR的發(fā)病與進展過程;另一方面,RBP4過度抑制了骨骼肌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中胰島素活性,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在胰島素抵抗的狀態(tài)下,一氧化氮生成減少,導致舒張血管的功能降低。
mAlb/Cr比值是監(jiān)測mAlb或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一個新型敏感指標,臨床上可以替代傳統(tǒng)的24 h尿蛋白量,具有方便快捷、精確可靠的優(yōu)勢,是臨床上常用的定性或定量診斷尿蛋白方法[17]。本研究顯示,mAlb/Cr比值PDR組高于NPDR組,NPDR組高于NDR組,NDR組高于對照組,表明DR患者mAlb/Cr比值異常改變,且改變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有密切關系。本研究的相關性分析表明,mAlb/Cr水平與糖尿病病程、FBG、2 hPG、HbA1c、LDL-C、CRP、TC等指標呈正相關,因此推測DR患者尿mAlb/Cr比值異常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糖脂代謝紊亂、炎癥反應等多種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糖尿病病程、HbA1c、CRP、RBP4、mAlb/Cr比值等是DR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這一結論與既往研究[18]及臨床經驗相符。
本研究表明RBP4和mAlb/Cr比值與DR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關,且與DR病情嚴重程度有關,但研究未對其預測DR的具體價值進行深入探討,也未進一步分析其在診斷DR中的具體截斷值和其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等?;谶@些問題,后期研究將收集病例進行專題研究,將RBP4和mAlb/Cr比值對DR的臨床意義具體化,以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DR患者臨床指標及血清學指標異常改變,不同病情的DR患者臨床指標及常規(guī)血清學指標變化無規(guī)律,但是DR患者血清RBP4和mAlb/Cr比值異常升高,且升高程度與病情密切相關,臨床上通過檢測血清RBP4和mAlb/Cr比值有助于DR的診斷及病情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