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建
張瀾一生為官,廉潔自律。他寫有座右銘“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毛主席曾經(jīng)感嘆:“表老啊,您就是一面旗幟,插在哪兒就起作用,而這個作用是別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表老”。
民國初年,張瀾任川北宣慰使,應酬從不開支公費,因而欠了一身債,離職時還是其母親賣掉了僅有的八畝薄田才償清債務。張瀾任四川省省長時,夫人劉慧征仍在南充鄉(xiāng)下割草、放牛、養(yǎng)豬、種田。張瀾擔任民盟主席期間,無論在重慶、成都或上海,均借助友人居所,生活上還需接受當時在民生公司工作的兒子每月150元錢的接濟,用以維持日常生活和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瀾被蔣介石監(jiān)禁于上海虹橋療養(yǎng)院。當時,他的生活十分清苦,雖然他手上有一筆1700多萬元的巨款,但這筆錢是民盟的活動經(jīng)費,作為民盟主席的張瀾即便有權(quán)動用,張瀾也沒有挪用分厘。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上,張瀾一如平時,穿著一身舊布長衫就上了天安門,以致毛主席都笑著對他說:“表老,你太儉樸了,現(xiàn)在你是國家副主席了,還是應該穿好點。”開國大典后,毛主席派人專門為張瀾送去呢中山裝和大衣,張瀾舍不得穿,放在箱內(nèi)長期保存,死后還給了國家。
新中國成立后,張瀾身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安排他住進了一所位于復興門嘉祥里的寬敞平房,他在京的三個子女從來沒有進去住過,而是住在自己單位的小房子內(nèi)。中央人民政府也為他準備了一輛專屬轎車,除他因公外出使用外,家里的人從來都被不允許用這輛車,而是乘公共汽車。
張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他的大女兒張茂延希望父親向有關(guān)部門打招呼,把她分配到農(nóng)科院或外事部門工作,而她得到的卻是前述“四勉一戒”那樣的批評教育。張瀾的二女兒張繼延在東北學習畢業(yè)后,希望能通過父親的關(guān)系調(diào)回北京,也受到父親的嚴厲責備。
張瀾的一生是追求民族獨立、愛國愛民的一生。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在抗戰(zhàn)時期,他積極投身于民族解放事業(yè)當中來,為自己民族的解放到處奔走、呼號。特別是在皖南事變爆發(fā)后,當他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鏟除異己的做法是民族國家的大不幸,會對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帶來很大的不利的影響時,他認為應該形成一個中間派的集團,來協(xié)調(diào)國共之間的沖突,力促國共兩黨團結(jié)抗戰(zhàn)。于是他積極奔走,在1941年3月19日,參與組建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并被推舉為第一屆民盟中央主席,在他的領(lǐng)導下,民盟不斷的發(fā)展壯大,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張瀾在信中經(jīng)常告誡長子張喬嗇要為人民服務,要為新社會、新國家奉獻一生。張喬嗇秉承父志,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任中國駐華盛頓物資供應委員會專員,期間他在華僑知識界進行宣傳,聯(lián)絡(luò)愛國華僑反對美國軍事援助國民黨;在報刊上撰文批駁美國媒體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惡意誹謗。1949年11月,張喬嗇帶領(lǐng)全家在重慶北碚,舉著自己用了幾個晚上縫制的五星紅旗,迎接解放。
1936年,張瀾多年杳無音信的次子張崿突然回家,張瀾欣喜若狂,他沒有想到這個他一直牽掛的兒子,已是中共旅德書記。原來張崿已在1926年入黨,從北京大學學習后又到德國求學,在旅德的支部做支部書記,后來又到蘇聯(lián),在第三國際做宣傳部長,當時他回家也是為了執(zhí)行任務,第一是保護一些同志,第二是恢復川北的地下黨組織。在兒子身上,張瀾第一次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共產(chǎn)黨員的形象。兩年后,年僅30歲的張崿因病去世,張瀾悲痛不已,但短短兩年的相聚,使張瀾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胸中也多了一份對兒子的懷念和對共產(chǎn)黨的崇敬。
張瀾的蠟像
抗戰(zhàn)時期,張瀾擔任過建華中學的校長。有一次,學校訓育主任在紀念周會上給學生講話提到“蔣委員長”四字時,學生馬上變稍息為立正,張瀾怒斥道:“你們在做什么?提到中華民國不立正,提到中華民族不立正,真是豈有此理!”師生聞之,均為校長的大義凜然而肅然起敬。
張瀾的敢說敢言之性格,也在后代的身上得到了延續(xù)和傳承。嫡孫張廣華在中央民族大學工作20多年,如果看到學校哪方面的決定或措施有不合理之處,即使面對校長也是據(jù)理力爭。張廣華說:“我們看見不合理的就要說,這是跟我爺爺學的!”
《人民日報》曾高度評價了張瀾的高尚品德:“張瀾始終保持著無私的品質(zhì)。這種寶貴品質(zhì),他自己叫做‘無欲’。用毛澤東的話,就是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言行一致,生活艱苦樸素、生平極為注意自我修養(yǎng),是一位熱誠的民主主義者、愛國主義者。”張瀾的后代都傳承了爺爺張瀾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皆在不同領(lǐng)域有所建樹,成為了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