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婧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闭Z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的辦學呈現(xiàn)出多層次、多專業(yè)的特點??墒?,在這辦學興旺的背后,生源質量下降,學生語文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嚴重滯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語文教學處境變得十分尷尬。
一、語文學科得不到重視的原因
1.學生自身
衛(wèi)生學校學生生源水平層次參差不齊,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有的是因為文化基礎差,認為語文既枯燥又麻煩;有的認為到中藥學校學“醫(yī)”學“藥”,就是為了掌握生存技能,解決就業(yè)問題,因此會產(chǎn)生重“醫(yī)”“藥”,輕“文”的觀念;有的是因為學習時間緊,在三年的職業(yè)學習中,要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大量的醫(yī)學基礎和臨床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學生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哪有時間學語文”“現(xiàn)在誰還學語文”等思想。
2.教法、教材
針對我校的教學情況,教師的教學手段依舊是“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單一模式,語文教學教法基本上依照“解題、作者簡介、背景介紹、課文解析、中心歸納、寫作特點分析”的老一套進行講授,學生當然就沒有興趣聽。但在講授《神奇的極光》的時候,筆者曾嘗試利用教室的電視播放極光的圖片給學生看,學生可以從感性的角度感受極光是如此絢麗多彩,這比讀10遍課本的文字印象要深刻得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引起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3.教師觀念
教師的觀念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語文的學習不以應試為最終目的,語文知識是各類專業(yè)學習的工具,是社會交際、能力發(fā)展的基礎,我們希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并且能對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但如果不與專業(yè)相結合,或不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為目的,那么語文就是單純的語文。因此,教師應首先改變觀念,適應中職學校的語文教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而這種能力又會體現(xiàn)在其對專業(yè)課的學習和技能的使用之中。
二、如何加強中職語文文學性與實用性的結合,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作用
1.清楚認識中職語文的重要性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任何情況下都離不開語文。如中職課程的學習,不管是基礎課程還是專業(yè)課程,任何一門課程知識的載體都是語言文字,任何理論和技能訓練的載體都是語言活動,任何一種知識性的作業(yè)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因此,語文課程是基礎中的基礎。
此外,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社會和企業(yè)對技術嫻熟工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亦提出了相對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又有多種能力的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員——即學生必須是“能說會寫”的中等專業(yè)應用型人才,而“聽說讀寫”的能力,首先依賴的就是語文課堂教學。因此,語文課程在整個中職課程系統(tǒng)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正視現(xiàn)狀
中職語文教學是初中后語文教學的繼續(xù),中職學校學生的基礎一般不好,表現(xiàn)出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率不高。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在中小學階段的成績不理想,沒有較多的成功體驗,也不會自己主動學習,大多只能被動接受,并且效率不高。
針對這一客觀實際,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重視他們的學習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他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高考,而是日常生活的應用,因此教學內容要力求做到典型性、時效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tǒng)一,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以及專業(yè)課程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與職業(yè)工作相近的情境,幫助他們認識語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發(fā)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與熱情,正如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他們在參與中掌握學習方法,比單純地讓他們死記硬背更加有用。
3.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并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突出實用性
中職生畢業(yè)以后就進入就業(yè)崗位,競爭也就隨即而來,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與專業(yè)知識、生活實踐相結合,可適當增加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應用文寫作的訓練。
(1)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現(xiàn)在不少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存在問題。一些學生表現(xiàn)出自信心不足,溝通困難,說起話來條理不清,甚至回答問題時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這個學期的語文課中進行了改革嘗試。
首先,筆者在每次課安排兩名學生進行5分鐘的專題演講,學生自選題目,不限內容題材。學生可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自己成長道路上的進步和遺憾、學習中的心得、對人生的理解、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等。筆者鼓勵他們事先準備好題材,演講時必須使用普通話,并盡量脫稿發(fā)揮。
其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各種各樣的小組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對討論內容進行綜合整理,最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
再者,每學期可選取其中一個主題安排辯論賽,如筆者在講授《海洋與生命》時,先對課文進行解析,其后,在黑板寫出論題,讓學生在十分鐘之內準備,學生必須準備充分的論據(jù)作為辯論前的陳述和辯論過程中的支撐材料。
無論是專題演講還是小組討論發(fā)言還是辯論賽,每一個活動的過程都需要同學們運用語言進行溝通。這樣既可鍛煉他們的膽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他們對資料整合的能力,既可加強對他們普通話的培訓,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
應用文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它與日常生活、學習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如請假條、計劃、總結、通知、自我介紹等。但是,往往有很多老師會忽略這一部分的內容,或是“弱化”了應用文的地位?,F(xiàn)在在中職學校出現(xiàn)的情況普遍是,學生連寫一張請假條都錯字連篇、語句不通、格式紊亂,因此,加強應用文訓練,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
但由于應用文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應用文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因此,應努力增加趣味性,根據(jù)不同的內容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實際搜集、學習、探究與課內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多練”為教學手段,鞏固學生對應用文各種格式的運用。這樣,才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專業(yè)實際,布置其擬寫一份實驗報告,并從語文的角度對其作業(yè)進行評價,糾正其格式上、文字上出現(xiàn)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的探索熱情,增強應用文學習的實用性。
(3)講授課文時結合專業(yè)知識與生活實踐
前文曾提過,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任何情況下都離不開語文。不管是基礎課程還是專業(yè)課程,任何一門課程知識的載體都是語言文字,任何理論和技能訓練的載體都是語言活動,任何一種知識性的作業(yè)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因此,語文課程是基礎中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必須要適當?shù)亟Y合專業(yè)知識和生活實踐,讓中職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
比如筆者在講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帶了一些荔枝到課堂上,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所學的知識有條不紊地介紹手中的荔枝。又或者可以在解析課文以后給予他們一種藥物,請個別學生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去對這種藥物進行描述。
又比如,在講授《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時,筆者讓他們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談談你對文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討論,從而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李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思想感情。
通過以上的各種途徑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大樂事,那學生的語文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了。
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教師花一個學期就可以“教會”學生的,作為一名中職教師,首先要讓他們理解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語文與日常生活、專業(yè)學習的關系,從而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高度重視。同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材,并結合生活實踐、專業(yè)特色來改進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