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OS數(shù)據庫的CiteSpace分析"/>
周曉雯
(深圳市 寶安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廣東 深圳 518101)
國內有關自閉癥譜系障礙共同注意力的研究成果寥寥無幾,但近幾年國際上有關自閉癥兒童共同注意力的理論研究、實踐研究、早期診斷研究與干預研究等學術成果愈來愈多,研究方法和范圍甚廣,亟需關注與學習。本研究從已有研究成果出發(fā),在資源庫Web of Science檢索相關文件,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進行多維度統(tǒng)計梳理,客觀地反映目前國際上自閉癥譜系障礙共同注意力熱點與前沿,為進一步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奠定基礎。
本研究數(shù)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WOS)數(shù)據庫中的核心合集,檢索年限為2009—2018年。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收集以“joint attention”和“autism”為檢索關鍵詞進行高級檢索,截止2019年2月,共檢索到文獻1117篇。
本研究運用陳超美教授開發(fā)的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國外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前沿和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
在不同時間發(fā)文數(shù)量和被引頻次的變化可直觀反映學術界對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的關注度與熱度。
發(fā)文量統(tǒng)計圖
圖2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文獻被引用的數(shù)量統(tǒng)計
從上圖可見,近十年來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數(shù)量呈波動上升趨勢,2011年和2015年相比前一年的發(fā)文量稍有減少,波動范圍在20篇以內。從被引用的文獻數(shù)量統(tǒng)計圖分析,該領域的文獻在2009年至2018年呈穩(wěn)步上升趨勢,其中2012年至2015年上升趨勢明顯,接近線性變化。
從圖中的趨勢分析可得,自閉癥共同注意力在國際上的關注熱度逐步提升,大量高質量研究成果的涌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領域的實踐發(fā)展。
研究熱點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有內在聯(lián)系的、數(shù)量較多的一組論文所探討的研究問題或專題, 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看,可以從文獻的共被引網絡的聚類結構來分析某領域的研究熱點和主要方向。(5)邱淞,潘黎,侯劍華 :《國際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演進——基于SSCI 中最有影響力的十種特殊教育期刊文獻的計量和可視化分析》,《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第7期。本研究利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進行分析時,將Node Type設置為Keyword,閾值設置為T50,其余默認,網絡精簡算法為精簡每個切片網絡(pruning sliced networks),生成了圖3所示的關鍵詞聚類視圖。圖中每個節(jié)點代表一個關鍵詞,方框越大表明該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次越高,方框內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年份,方框內色環(huán)越厚,表明該關鍵詞在該顏色對應年份出現(xiàn)的頻率越高。連線的多少則說明關鍵詞共線的系數(shù),連線越多則代表關鍵詞間相互聯(lián)系越密切。(6)苗小燕,張沖 :《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研究的熱點與發(fā)展趨勢——基于CNKI數(shù)據庫的CITESPACE分析》,《中國特殊教育》2018年第8期。關鍵詞是起著關鍵作用的字或詞,向上具有闡釋性,向下具有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承載著最主要、最核心的信息,是獲取更多信息的源頭,是掌握文本重要信息的關鍵(7)邱均平,沈恝諶,宋艷輝 :《近十年國內外計量經濟學研究進展與趨勢——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對比研究》,《現(xiàn)代情報》2019年第2期。。
圖3 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關鍵詞聚類視圖
由CiteSpace所呈現(xiàn)出來的聚類視圖中有189個節(jié)點,847條連線,結合標識詞和施引文獻(citing articles)的分析,當前國際上自閉癥共同注意力方面的研究熱點主要為以下5個聚類:干預(intervention)、社會性認知(social cognition)、獎勵(reward)、高風險的兄弟姐妹(high-risk siblings)、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picture-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在礦井、隧道等各種地下工程的施工作業(yè)過程中,瓦斯都是危害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瓦斯爆炸與瓦斯突出嚴重威脅著作業(yè)人員的生命與作業(yè)設施設備財產的安全。在實際生產中對于瓦斯防治,一般采取實時濃度檢測與通風稀釋相結合的方法控制作業(yè)區(qū)域的瓦斯?jié)舛取H绻茴A先預測出瓦斯的涌出量,就能提前做好適當?shù)膽獙蕚?,對減少瓦斯危害有極大的幫助。
第一項聚類為干預(intervention)。國際上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主要包括干預對象和干預方法兩方面內容,干預對象除了障礙者本身以外,還有其照顧者(caregiver)和父母(parents)(8)Chiang, Chung-Hsin,Chu Ching-Lin,Lee, Tsung-Chin,Efficacy of caregiver-mediated joint engagement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UTISM,no.2,2016.(9)Shon, Seoyoung,Effects of teaching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oint attention bids in Korea,Journal of Futu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o.3,2018.;干預方法包括象征性游戲干預(symbolic play intervention)(10)Lawton, Kathy, Kasari, Connie,Brief report: longitudinal improvements in the quality of joint atten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no.2,2012.、凝視行為、手勢和發(fā)聲的干預訓練(11)Krstovska-Guerrero, Ivana,Jones,Emily A Joint attention in autism: Teaching smiling coordinated with gaze to respond to joint attention bid,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no.3,2013.、符號干預(symbolic intervention)(12)Wong, Connie S, A play and joint attention intervention for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AUTISM,no.3,2013.、基于計算機的社交技能干預(FaceSay)(13)Rice, Linda Marie,Wall, Carla Anne,Fogel, Adam, Computer-assisted face processing instruction improves emotion recognition,mentalizing,and social skills in students with ASD,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no.7,2015.等。由此可見,國際上自閉癥兒童的干預研究將對象范圍擴大到了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干預方法則多數(shù)以游戲的方式展開,包括團體游戲和一對一游戲。
第二項聚類為社會性認知(social cognition)。共同注意力是社交活動的重要能力之一,共同注意力的缺失會導致自閉癥兒童無法獲得正常與人溝通的社交技能。所以,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者從社會性認知這一視角去探討共同注意力障礙產生的腦部機制。有研究指出,存在異常的腦連接和非典型的腦形態(tài)區(qū)域,這些區(qū)域以復雜和動態(tài)的方式阻礙社會信息的優(yōu)先級排序。因此,具有自閉癥風險的嬰兒所表現(xiàn)出的非典型社交互動技能可追溯到腦連接的畸形。(14)Petinou, Kakia,Minaidou, Despo,Neurobiological base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ly Intervention: A brief overview,Folia Phoniatrica Et Logopaedica,no.1-2,2017.溯源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的缺失,從心理學的視角進行成因分析,對干預方法的研究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項聚類為獎勵(reward)。梳理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在自閉癥的干預過程中,社會性獎勵(social reward)至關重要。社會動機理論表明,自閉癥的核心社交溝通問題源于社會回報的反應性降低。由此,社會性獎勵的研究內容包括視覺熟悉與不熟悉的社會性獎勵(15)Pankert, Azarakhsh,Pankert, Kilian, Herpertz-Dahlmann, Beate,Responsivity to familiar versus unfamiliar social reward in children with autism,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no.9,2014.、基于獎勵的行為干預方法(16)Kohls, Gregor,Chevallier, Coralie, Troiani, Vanessa,Social ‘wanting’ dysfunction in autism: neurobiological underpinnings and treatment implications,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o.10,2012.,以及獎勵的特征。其中獎勵的特征與自閉癥狹隘的興趣相關,并不受突發(fā)事件的影響。(17)Damiano, Cara R, Aloi, Joseph, Treadway, Michael,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xhibit decreased sensitivity to reward parameters when making effort-based decisions,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o.13,2012.自閉癥的社交主動性與共同注意力的關系緊密,從行為學的角度分析,由獎勵產生的強化可提升行為的發(fā)生頻率,而社會性獎勵不僅有強化的作用,還能使自閉癥兒童習得正確的社交方式。
第四項聚類為高風險的兄弟姐妹(high-risk siblings)。共同注意力的減弱是自閉癥譜系障礙的重要特征之一,從共同注意力的檢測結果可以判斷在嬰兒時期其兄弟姐妹是否具有患自閉癥的風險,根據相關多巴胺能功能對DRD4和DRD2基因型進行編碼以產生基因評分,較高的評分表明與較低效的多巴胺能功能相關的基因型更多。較高的多巴胺基因評分(指示效率較低的多巴胺能功能)與高風險兄弟姐妹在第一年的共同注意力水平較低相關,而低風險的兄弟姐妹則出現(xiàn)相反的模式。(18)Gangi, Devon N, Messinger, Daniel S,Martin, Eden R,Dopaminergic variants in siblings at high risk for autism: Associations with initiating joint attention,Autism Research,no.11,2016.在一定程度上,對兄弟姐妹評估與檢測的結果可將自閉癥的診斷提前,讓更多的家庭進行更早期的干預,大幅提升干預成效。
第五項聚類為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picture-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干預策略,旨在向發(fā)育遲緩以及自閉癥兒童傳授溝通技巧,因溝通能力包括共同注意力,眾多的研究將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用于提升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的干預中。但研究表明,響應式教育和前語言環(huán)境教學(RPMT)比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PECS)更能促進全身性轉向,提升共同注意的頻率(19)Yoder, P, Stone, W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wo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s for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no.3,2006.。因此,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是否適用于自閉癥共同注意力干預,有待進一步的實證探究,提供更多的證據支持。
國外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的研究前沿主要從近十年的關鍵詞的數(shù)據分析得出。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參數(shù)設置與之前相同。將視圖顯示類型選擇為Timezone,形成了包含136個節(jié)點,615條連線的知識圖譜,即圖4。
根據圖譜顏色的變化和關鍵詞的突現(xiàn)度可知,目前國際上在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的前沿主題包括:父母干預訓練(focus parent training)、觀察者主觀誤差(observed person can bias perception)、熟練的單詞學習者(proficient word learner)、早期干預(early intervention)、研究證據(research evidence)。
父母干預訓練(focus parent training),即授予自閉癥障礙者父母相應的干預方法。目前,國外對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的干預范圍不局限于自閉癥障礙者本身,而是擴展到其父母或主要照料者,這一舉措可極大地促進自閉癥兒童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能泛化于日常生活中。(20)Poslawsky, Irina E,Naber, Fabienne B. A, Bakermans-Kranenburg, Marian J , Video-feedback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Positive Parenting adapted to Autism (VIPP-AUTI):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utism,no.5,2015.國內以父母或主要照料者為研究對象的成果微乎其微,一方面是父母對自閉癥孩子的干預作用未得到研究者重視,另一方面是父母觀念的缺失。
圖4 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研究前沿知識圖譜
觀察者主觀誤差(observed person can bias perception),即由觀察者的主觀性所產生的實驗誤差。有研究表明,在復雜環(huán)境中觀察自閉癥和非自閉癥成人所產生的在偏好、記憶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偏差是由觀察者的視線方向導致的。(21)M. Freeth, D. Ropar , P. Chapman , P. Mitchell ,The eye gaze direction of an observed person can bias percep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no.105,2010.因此,很多研究者開始尋求一定的解決措施以減少誤差的產生,確保研究的科學性。
熟練的單詞學習者(proficient word learner),即自閉癥兒童在單詞學習方面具有較大潛能。自閉癥兒童的單詞學習能力遠遠高于學習障礙兒童,從這一點出發(fā)可以深入探究單詞學習法,以提升自閉癥個體的共同注意力。(22)Franken, Tessa E, Lewis, Charlie, Malone, Stephanie A, Brief report: Are children with autism proficient word learners,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no.2,2010.從心理內驅力出發(fā),對于能夠勝任的任務,人的主動性會隨著任務的完成而提升;從功能性行為分析,較好地完成任務所帶來的獎勵可強化該行為的產生。從潛能開發(fā)的角度分析,優(yōu)勢能力的開發(fā)可促進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故在自閉癥兒童共同注意力研究中,單詞學習法可進一步研究和擴展。
早期干預(early intervention)與研究證據(research evidence),早期干預即學齡前接受治療與教育服務,研究證據則是基于實證研究而得出的各類數(shù)據。從人的身體發(fā)育到腦神經的發(fā)育都有一個高速發(fā)展期,在各方面能力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時,越早干預效果越顯著,自閉癥兒童的共同注意力干預也不例外。實證研究是一種科學和嚴謹?shù)难芯糠妒?,每一種干預方法是否有效,必須經過實證研究,兼具理論與數(shù)據支持的干預研究成果,才可能被廣泛地推廣,發(fā)揮其實踐意義。
家庭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前奏和延伸。目前,我國自閉癥兒童基本能夠接受來自學校專業(yè)老師的教育與指導,但如何將課堂所學泛化到日常生活中,進一步提升其社會生活能力,國外研究成果給予了這一問題較直接的解決對策:家長或主要照顧者的干預模式。我國這一領域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為促進自閉癥兒童共同注意力的發(fā)展,急需在研究中實踐與家長相關的本土化干預方法。
共同注意力作為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核心障礙之一,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質,影響著語言、認知、溝通、社交等多領域的發(fā)展。多數(shù)干預方法傾向于行為學派,其中行為的強化僅從兒童的喜好出發(fā),忽視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需求,片面追求行為的增加,而不考慮將來的泛化。故獎勵或強化的方式需思考其社會性,依據社會交往方式設計干預中所運用的強化方法。
自閉癥共同注意力的干預研究,需發(fā)散思維,拓寬視野,深入探索研究對象與注意力相關的潛能與興趣。自閉癥譜系障礙的核心障礙之一為興趣狹隘,雖然興趣點與普通人不太一致,但他們卻更加專注。在設計共同注意力干預方案前,可從自閉癥障礙者的心理動機出發(fā),多渠道了解研究對象在生活、學習、社會交往、智能發(fā)展等方面的表現(xiàn),關注其興趣,開發(fā)其潛能,提升其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泛化程度。
綜上所述,我國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共同注意力研究尚處于低水平發(fā)展階段,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需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立足我國國情進行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