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 李 娟 王絲月
物理教學的意義在于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開展生活化物理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和動力,鍛煉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高中物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xiàn)深度建構,這是一種個性化學習行為,是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體現(xiàn),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探索自然規(guī)律、形成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用品開展實驗教學,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最終掌握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找來5把銅制的鑰匙和5個羽毛球,將全班分成5組,每組1把鑰匙和1個羽毛球,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各小組使鑰匙和羽毛球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下落,共同觀察實驗現(xiàn)象.隨后,教師再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設疑,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現(xiàn)知識的深度建構.例如,使一個物體從44.1m 的高樓上靜止下落,物體勻加速落到地面用了4s,那么,物體在到達地面時瞬時速度為多少?經(jīng)過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運用自由落體運動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和題目給出的條件不符,套用公式可以得出vt=gt=9.8×4m·s-1=39.2m·s-1,如果該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下落高度應該是h=但題目給出的條件是44.1 m,因此,物體一定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并非做自由落體運動.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s=v0t+把t=4s和s=44.1m 代入公式求得a=5.51 m·s-2,然后再利用求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物體到達地面時的瞬時速度.由此可以看出,通過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只有使知識回歸生活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生活和物理教學相融合,帶領學生回歸生活,通過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問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建生活化的知識模型,借助生活體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已知汽車的質量為m,水平彎道的半徑是50m,如果汽車和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是汽車重力的0.2倍,那么在確保汽車在彎道行駛不打滑的前提下其最大行駛速度是多少呢?簡單思考后,學生套用公式F=mv2/r 很容易計算出v=10m·s-1.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結合這道題我們能聯(lián)想到什么?有的學生說道:“在拱橋和彎道旁都會有限速的標識牌,這是為了確保行車安全而設立的.”也有的學生想到,洗衣機甩干桶就是利用水桶的高速旋轉把衣服中的水“離心”出去的.不一會兒,學生就想到了許多和物理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從而意識到物理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進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熱情和動力,使其自發(fā)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另外,通過構建知識模型還可以體現(xiàn)物理課堂魅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效的效果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來增強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授“電磁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電磁學發(fā)展歷史和應用案例,帶領學生感受電磁學的魅力,體會物理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電磁學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要多選擇典型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教學方案,結合生活經(jīng)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保證教學質量.再如,在教授“電動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發(fā)現(xiàn)電池上標注1.5 V,再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電壓”相關知識,復習電壓概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正是電壓的存在才使外電路中的電荷可以在電場力作用下運動,最終形成穩(wěn)定的電流.結合生活經(jīng)驗可以使物理難點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形象化,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具有較大的幫助.
總之,物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將物理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圍繞生活實際問題開展教學工作,構建生活化知識模型,強化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認知,實現(xiàn)物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