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璽華
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陜西咸陽 713600
冠心病(C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痙攣、狹窄、閉塞,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功能損傷的心臟疾病,45歲以上男性及55歲以上或絕經(jīng)后女性易患此病。該病嚴重惡化可導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β受體阻滯劑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藥物,研究證明,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及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比索洛爾為β1受體阻滯劑,其不良反應少,療效確切,目前在臨床上運用較廣[2]。本研究探討了比索洛爾治療CHD的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血液流變學、血清炎癥因子、降鈣素原(PCT)和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診的CHD患者15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CHD診斷明確者;治療依從性高,能按要求進行隨訪者;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心肌炎、肺源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疾病患者;嚴重肝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對治療藥物過敏者;半年內(nèi)發(fā)生過腦血管疾病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76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36例;年齡45~78歲,平均(67.25±5.18)歲。觀察組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45~76歲,平均(67.34±5.0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1408;規(guī)格:20 mg)每次20 mg,1天1次,口服,以及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71021;規(guī)格:100 mg)每次100 mg,1天1次,口服,進行基礎(chǔ)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添加比索洛爾(德國默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42;規(guī)格:5 mg)每次5 mg,1天1次,口服治療,根據(jù)病情適當調(diào)整劑量。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治療3個月后的療效。無效:心功能分級未改變,甚至出現(xiàn)病情惡化;有效:心功能達到Ⅱ級,臨床癥狀好轉(zhuǎn);顯效:心功能達到Ⅰ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總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炎癥因子、PCT和NT-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級通過6 min步行試驗(6MWT)進行評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與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采用旋轉(zhuǎn)式黏度測量方法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黏度高切(HWBV)、黏度低切(LWBV)及血漿黏度(PV)]。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水平;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NT-proBNP與PCT水平。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2,P=0.028)。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LVEF、LVEDD、LVESD及6MW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與6MWT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LVEDD與LVESD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與6MWT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與LVESD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WBV、HWBV、PV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WBV、HWBV、PV水平較治療前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WBV、HWBV、PV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炎癥因子、PCT及NT-proBN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TNF-α、IL-6、hs-CRP、PCT及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6、hs-CRP、PCT與NT-proBNP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PCT及NT-proBNP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CHD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CHD多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脂類、糖類與膽固醇等物質(zhì)沉淀于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膜,引起內(nèi)膜纖維組織增生,形成黃灰色的粥樣硬化斑塊;隨著斑塊的不斷形成與擴大,冠狀動脈管腔逐漸變窄,甚至發(fā)生堵塞[3],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發(fā)生結(jié)構(gòu)與功能的損傷。CHD的持續(xù)惡化會引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比索洛爾為高選擇性的β1受體阻滯劑,其通過促進腎上腺素的釋放來抑制心肌氧化反應,減慢心率,從而減少心肌耗氧量,緩解冠狀動脈痙攣,減少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此外,比索洛爾還具有抑制心室重構(gòu)的作用[4],其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
臨床上常通過心功能指標來評價CHD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評定勞動能力和判斷預后[5]。LVEF與心輸出量相關(guān),LVEDD、LVESD分別反映心室的舒張功能與收縮功能,其值越小說明心室功能越好。6MWT用于評估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其值越大,提示機體運動耐量越好,心功能越好。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F與6MWT水平升高,LVEDD與LVESD水平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的心功能改善更為顯著。說明經(jīng)比索洛爾治療后,CHD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得到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反映的是血液的流動性質(zhì),CHD患者血液流變學異常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引起病情惡化[6-7]。CHD患者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tài),表現(xiàn)為HWBV、LWBV及PV升高。本研究兩組患者治療后HWBV、LWBV及PV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常規(guī)治療上加用比索洛爾能明顯改善CHD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索洛爾為選擇性的β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能對機體交感神經(jīng)產(chǎn)生抑制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左心室順應性,使心肌收縮力及心臟后負荷下降,降低心肌耗氧量,預防心室重構(gòu),從而使患者血液流變學得到改善。
TNF-α可激活淋巴細胞,是參與組織代謝的炎性介質(zhì);IL-6可誘導T細胞與B細胞生成抗體,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hs-CRP是由肝臟合成的能反映全身性炎性反應的標志指標[8-9];當患者出現(xiàn)嚴重真菌感染或臟器衰竭等情況時PCT水平會明顯升高[10-11]。CHD患者多合并炎性反應,表現(xiàn)為PCT、TNF-α、IL-6與hs-CRP水平增高。本研究兩組患者治療后PCT、TNF-α、IL-6與hs-CRP水平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與以下相關(guān):應用比索洛爾后患者心肌缺血狀態(tài)得到改善,耗氧量減少,對細胞免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增強,使炎性反應受到抑制。
NT-proBNP是心力衰竭的定量標志物,也是預測心力衰竭不良預后的獨立因素,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在CHD患者中NT-proBNP水平也顯著升高,且與CHD的不良預后相關(guān)[12]。本研究兩組患者治療后NT-proBNP水平下降(P<0.05),且觀察組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比索洛爾可改善CHD患者心力衰竭病情及預后,對于合并心衰竭的CHD患者可聯(lián)合使用比索洛爾以達到提高療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比索洛爾治療CHD療效確切,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與血液流變學,降低機體炎性反應水平,臨床上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