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付路易,棣群
(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二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8;2.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 護理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傷殘率、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以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護理學專業(yè)理論為基礎,研究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和科學管理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1]。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已不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需求,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實踐課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癝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是以項目管理的方式構建的、集共享式備課(shared lesson planning)、建構式學堂(construc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和嵌入式評價(embedded assessment)于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實施和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貫穿教學準備、實施、評價全程的,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基礎的,各教育教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開放、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統(tǒng)一整體[2]。為了改進《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效果,本研究擬應用“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構建適用于《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流程,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護理勝任力,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扎實基礎?,F(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選擇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級本科護理學專業(yè)學生共125人為干預組,2015級本科護理學專業(yè)學生共133人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年齡、性別等基本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案 兩組《急危重癥護理學》的理論學時和實驗學時均相同,相同的老師使用同一教材進行授課。對照組采用借助PPT和多媒體教授理論知識,實驗課采用普通情景模擬教學法。干預組運用“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改進教學,實驗課采用高仿真情景模擬教學法,具體方法如下。
1.2.1.1 干預組的教學流程 如圖1。
圖1 《急危重癥護理學》“SCE”項目教學流程圖
1.2.1.2 共享式備課 《急危重癥護理學》教研組根據教學大綱和培養(yǎng)目標,結合每位老師的優(yōu)勢,倡導老師之間合作、對話、平等、民主,利用優(yōu)勢互補、形成群體合力,探究:我能給學生什么?學生需要什么?學完這門課學生能否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組織6所附屬醫(yī)院18位老師進行共享式備課,每一位老師進行個人說課,講解自己研究教學內容及教授方法,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將具體的指導、啟發(fā)、引導方法、教學策略引入教學案列中;進行集體討論,提出修改意見與建議;通過整合、整改,進行再備課。再備課時邀請其他學科的專家來評價備課效果,也去參加其他學科的集體備課吸取優(yōu)點,找出差距,反復修改,完善教學內容、方法、案例,做成電子教案,發(fā)到微信群里以供老師們參考、共享。
1.2.1.3 建構式學堂 最好的教學,是效果好(促進學習者獲得既定的知識和技能)、效率高(學習者達成目標所需的時間最少)并且具有吸引力(激發(fā)學習者的動機和興趣、鼓勵他們持之以恒地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3];是教學的實施階段,以科學取向教學論為指導來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遵循學生學習規(guī)律,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習得、鞏固與轉化、遷移和應用[2]。老師在正式授課前,簡介《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目標、計劃、實施方案,課前要求學生根據教學計劃提前預習相關知識。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原則進行分組,每個班分成4個學習小組,自由結合,推選1組長。上課時,組長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課程內容、重點及難點。隨后,老師根據各個小組學習情況及匯總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建構式學堂流程圖見圖2。
圖2 建構式學堂流程圖
1.2.1.4 嵌入式評價 建立合理的教學課堂評價機制,不能以“期末一考定終身”,每一堂課、每個月、每學期對老師及學生進行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及時、動態(tài)、多次對學生實施全面評價并及時反饋,促進師生互動,幫助老師判斷出學生學習行動與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從注重知識傳播向重視學生能力和素質轉變。老師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評出優(yōu)秀組長,優(yōu)秀組員,并將評價結果記錄在學生的成長手冊中。學生對老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選出優(yōu)秀老師。全程化、多元化、多方位評價,因材施教,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動”的問題;進行線上、線下及時反饋,點面結合,多角度、多方位督導反饋,持續(xù)改進評估方法。
1.3 評價指標
1.3.1 理論考試成績及操作考試成績 理論考試為閉卷考試,由教研組統(tǒng)一命題,內容為《急危重癥護理學》相關知識,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統(tǒng)一為為課程結束后;操作考試由《急危重癥護理學》教研組老師監(jiān)考,按照統(tǒng)一的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進行考核,滿分100分。
1.3.2 教學滿意度調查 引用蘭艷莉等[4]設計的教學滿意度調查表,包括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鍛煉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增強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提升發(fā)現(xiàn)、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綜合素質培養(yǎng)等1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滿意、很滿意、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分別計為5分至1分,得分越高說明教學滿意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12,具有良好的信度。調查表在各項考核結束后發(fā)放,匿名填寫,現(xiàn)場發(fā)放,當場回收。
2.1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及操作考試成績的比較 實施《急危重癥護理學》“SCE”項目教學后,干預組的理論考試成績及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及操作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2.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的比較 實施《急危重癥護理學》“SCE”項目教學后,干預組教學滿意度各維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的比較(分,
3.1 “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可促進教師改善教學方法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復雜,需要小組共同合作完成患者的護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協(xié)同合作能力、評判性思維及應急處理能力等,以勝任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 5-6]。本研究探究了應用“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改進《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效果,使老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2 “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實施 “SCE”項目教學后,干預組的理論考試成績及操作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開展共享式備課,發(fā)揮老師集體智慧的力量,做到群策群力,資源共享,提升危重癥護理學老師教學水平;建構式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嵌入式評價貫穿了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促使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有研究[7-10]發(fā)現(xiàn),“SCE”項目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臨床應用,提高其理論考核成績。高仿真情景模擬培訓法使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下進行操作練習,有效提高操作考核成績[11]。
3.3 “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可提升學生教學滿意度 實施 “SCE”項目教學后,干預組教學滿意度各維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滿意度。老師從被動備課到接受有組織的備課,逐漸凝成發(fā)展共識。老師們的課程規(guī)劃、開發(fā)和實施能力逐步提升,在教學計劃、設計、策略上,掌握和形成了適合臨床需要的組織策略和技術,并逐步運用自如。在“SCE”項目合作的過程中,教學水平持續(xù)攀升,師學形成了濃郁的研究文化和合作文化,教學小組邊實踐、邊總結、邊探索,大家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教學積極性,為培養(yǎng)實用性護理學生主動尋找科學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學生因而對教學的各個方面均滿意。教學以其多彩多姿、富有趣味性、知識性的場景,促進小組成員間團結協(xié)作的同時,也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機會,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12]。有學者[13-15]在護理教學中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也證實提高了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
本研究探索了應用“SCE”項目教學系統(tǒng)改進《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效果,使老師樂教、會教,學生樂學、會學,投入一樣的師資成本,使教學水平持續(xù)攀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進入臨床工作夯實了基礎;同時,通過課例的研發(fā)過程,老師們深化認識理論,增強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擺脫了經驗式教學,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