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飛, 景蕓蕓, 張玉富
(1.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 神經外科, 陜西 西安, 710000;2. 陜西省西安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00)
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是好發(fā)于老年人的神經外科常見病,患者多有外傷病史,一般血腫形成需要3周以上,慢性血腫積聚在硬膜下腔,持續(xù)性壓迫可導致腦部供血障礙、腦萎縮及一系列相關癥狀[1]。手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治療CSDH最有效的手段,臨床首選鉆孔引流術,其手術成功率非常高,且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但術后復發(fā)情況仍時有發(fā)生[2]。CSDH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生理機制至今尚無統(tǒng)一定論,較多學者認為血腫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局部炎癥反應、血管受損、神經元損傷等與CSDH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3]。本研究探討了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鉆孔引流術前后血清血小板反應蛋白1(TSP1)、血小板反應蛋白2(TSP2)、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及其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CSDH患者設為CSDH組,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為CSDH, 均行鉆孔引流術,入院時Glasgow昏迷量表評分9~15分。排除標準: ① 存在手術禁忌; ② 近期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史; ③ 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或臟器器質性疾病。CSDH組男60例,女22例; 年齡47~75歲,平均(57.73±9.44)歲; 有外傷史63例; 病程25~153 d, 平均(65.29±10.36) d; 癥狀與體征為頭痛、頭暈62例,偏癱60例,精神失常、智力遲鈍29例,失語10例,癲癇發(fā)作1例,昏迷1例; 單側血腫80例,雙側血腫2例; CT表現(xiàn)為低密度55例,混合密度21例,等密度6例; 中線結構移位63例。另選取同期55名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近期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中男39例,女16例; 年齡45~74歲,平均(58.06±9.57)歲。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受試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均行鉆孔引流術,取側臥位,根據(jù)頭顱CT或MRI結果進行定位,以血腫最大平面中點略向后為鉆顱點,行全麻,術中給予吸氧和心電監(jiān)護,調整患者體位,使鉆顱點位于頭部最高點,以減少長時間手術對頸部的損傷,繞著骨孔處行弧形切口,切開頭皮和骨膜,暴露顱骨,用乳突牽開器撐開頭皮,用顱骨鉆鉆孔,骨孔直徑約1.5 cm, 電凝后“+”字切開硬腦膜和血腫外膜,放出暗紅色陳舊性積血,放置引流管,順著顱骨置入血腫腔約3 cm, 并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血腫腔,直至沖洗液澄清,向血腫腔內注水排氣,骨孔處放置明膠海綿以止血,然后逐層縫合頭皮切口,引流管外連接無菌密閉引流袋。術后取頭低足高位,囑患者多飲水,保持引流通暢,注意避免過度引流,每天給予1 5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直至無血性液體流出,同時給予神經營養(yǎng)劑、抗感染治療等,術后2~5 d, 復查CT提示顱內無明顯積氣、積血,腦膨起良好后拔除引流管。
① 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 采集CSDH組患者術前、術后7 d的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和對照組體檢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 靜置1 h, 3 000 轉/min速度離心10 min, 分離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試劑盒購于武漢博士德公司。② 腦損傷程度: 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評估患者的腦損傷程度,其中13~15分者納入輕度組, 9~12分者納入中度組[4]。③ 隨訪: 術后進行電話隨訪,患者術后3個月內復查頭顱CT,血腫復發(fā)或較術后加重,并伴有臨床癥狀,則判定為復發(fā)[5]。
CSDH組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對比
TSP1: 血小板反應蛋白1; TSP2: 血小板反應蛋白2; NSE: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與對照組比較, *P<0.05。
中度組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均高于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不同腦損傷程度CSDH患者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比較
TSP1: 血小板反應蛋白1; TSP2: 血小板反應蛋白2; NSE: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與輕度組比較, *P<0.05。
CSDH患者術后7 d的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CSDH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對比
TSP1: 血小板反應蛋白1; TSP2: 血小板反應蛋白2; NSE: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與術前比較, *P<0.05。
按照術后是否復發(fā)將CSDH組患者分為術后復發(fā)組與術后未復發(fā)組,術后復發(fā)組患者的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高于術后未復發(fā)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不同復發(fā)情況CSDH患者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比較
TSP1: 血小板反應蛋白1; TSP2: 血小板反應蛋白2; NSE: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與術后復發(fā)組比較, *P<0.05。
CSDH患者鉆孔引流術前后血清TSP1變化與血清NSE、S-100β變化均呈正相關(r=0.423、0.389,P<0.05), CSDH患者鉆孔引流術前后血清TSP2變化與血清NSE、S-100β變化均呈正相關(r=0.418、0.392,P<0.05)。
CSDH是指位于硬腦膜與蛛網(wǎng)膜之間的血腫,患者多于顱腦創(chuàng)傷3周以上開始出現(xiàn)頭暈、頭痛、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xiàn)智力障礙、失語、偏癱甚至昏迷[6]。CSDH患者頭部損傷往往較輕,血腫多具有包膜,出血源多為橋靜脈,出血速度緩慢,加之許多高齡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腦萎縮,顱腔容積的代償間隙較大,因而從受傷到發(fā)病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出現(xiàn)臨床癥狀時血腫常較大[7-8]。CSDH患者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或腦壓迫癥狀、體征時,首選的治療手段為鉆孔引流術,值得重視的是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如血腫復發(fā)、顱內感染、腦脊液漏、癲癇等,但大多數(shù)患者治療效果較理想[9]。
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在細胞外基質的降解過程中發(fā)揮主要作用,幾乎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中的各種蛋白成分,不僅參與人體正常生理過程,在炎癥反應、動脈粥樣硬化、中樞神經損傷等諸多病理過程中也有參與[10]。既往研究[11]表明,顯微鏡下觀察CSDH患者血腫外膜,確實發(fā)現(xiàn)較多新生的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炎性細胞、鐵血黃素、纖維細胞,提示存在大量的新生血管; 同時,CSDH患者血腫外膜MMP-2、MMP-9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硬腦膜,猜測MMP-2、MMP-9可能參與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病理狀態(tài)下, MMPs的表達受血小板反應蛋白(TSP)的調控,提示CSDH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與TSP有關[12]。TSP1和TSP2是一組結構和功能高度相關的調節(jié)型機制糖蛋白家族成員,主要由激活的內皮細胞、血小板、膠質細胞、神經元分泌, CSDH患者在病變區(qū)環(huán)境刺激的作用下, TSP1和TSP2表達水平明顯升高[13]。本研究結果顯示, CSDH組血清TSP1、TSP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輕度組患者血清TSP1、TSP2水平均顯著低于中度組患者, CSDH患者術后7 d血清TSP1、TSP2水平均顯著低于術前,術后復發(fā)患者血清TSP1、TSP2水平顯著高于未復發(fā)患者,提示CSDH患者腦損傷程度、術后是否復發(fā)與其血清TSP1、TSP2水平密切相關,鉆孔引流術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TSP1、TSP2水平。
NSE通常存在于神經細胞中,在神經細胞出現(xiàn)水腫、凋亡、壞死等損害時, NSE被釋放入血,因此血清NSE水平被認為是神經元損害的特異性標志,可反映神經元損害程度[14-15]。CSDH患者的腦組織長時間受壓迫,顱內壓增高,神經元細胞、神經內分泌細胞長期處于缺氧、缺血狀態(tài),細胞出現(xiàn)崩解而釋放NSE,導致血清NSE水平升高[16]。S-100β存在于神經元細胞、周圍膠質細胞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正常情況下是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在血清中含量較少,顱腦損傷后,血腦屏障被破壞, S-100β迅速進入血液中,故S-100β是顱腦損傷較好的生物化學標志物[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 CSDH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輕度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顯著低于中度組, CSDH患者術后7 d血清NSE、S-100β水平均顯著低于術前,術后復發(fā)者血清NSE、S-100β水平顯著高于未復發(fā)者,提示CSDH患者腦損傷程度、術后是否復發(fā)與其血清NSE、S-100β水平有關,鉆孔引流術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19-20]。
綜上所述, CSDH患者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與腦損傷程度、術后復發(fā)密切相關,患者鉆孔引流術后血清TSP1、TSP2、NSE、S-100β水平均降低,TSP1、TSP2、NSE、S-100β指標可作為監(jiān)測靶點輔助CSDH患者的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