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初中美術教育不但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情感教育對于初中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情感教育,要選擇合適的初中美術教材,同時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不斷提升初中美術老師的美術素養(yǎng)以及對于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讓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滲透情感;教育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教育體系之中,美術往往作為被忽視的一門課程,教師并沒有形成滲透情感教育的意識。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導向,強調了美術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有利于為學生構建更加多元化的美術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形成人文素養(yǎng)以及藝術審美能力,從而在初中階段真正發(fā)揮美術教育的作用。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
1. 貼合初中生的情感特征
學生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叛逆的行為。初中生正處于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的時期,對于自尊的需求較高。來自教師或者家長的批評都能夠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另外,盡管初中生的情感比較豐富,但是辨別力不足,情緒比較容易出現(xiàn)波動。將情感教育滲透于初中美術教學中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特征,使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將情感中的隱蔽因素挖掘出來,使學生在情感發(fā)展中的曲折能夠有所減少,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2. 符合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
相比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美術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在現(xiàn)代初中美術教育中,并不提倡單純的講解美術課程知識和技巧,而是希望通過美術教育挖掘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智慧,使其能夠得到文化感知,并能夠在思考與合作當中形成創(chuàng)造力,獲得豐富化的情感體驗。學生要想對藝術形成獨特的鑒賞角度,就需要心理活動的參與,并將其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情感是美術課程的一項基本品質,美術課堂在向學生滲透情感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 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比如,在以“家園與我”為主題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初中生先分析家園的作用,然后引導初中生理解“家園對于每個人的意義”的故事情境。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家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家園和家庭關系的認知。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思考家園是如何制作的,從而引導初中生理解如何賦予美術作品特定的意義。初中生學習時會發(fā)現(xiàn)家園的構造,并了解美術手工作品的設計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了解不同顏色對家園美術作品的影響,進而體會到顏色的感染力。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思考如何購入制作家園的材料,進而讓初中生理解生活中的房屋建造情節(jié),督促學生學會處理親情關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初中生在這樣的生活化美術作品制作和學習后,不僅掌握了部分生活知識,還了解了美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 結合傳統(tǒng)文化作品,提高學生的情感素質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作品描述的人物、景色,進而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理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情感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學生在了解美術作品中畫家思想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與畫家產生共情,進而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有的課本教材內容涉及的情感體驗是較多的,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作品等文化背景是豐富的,且吸引學生注意的。教師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課堂滲透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特色,并充分體會情感體驗的特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3. 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升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多媒體手段也在不斷的升級換代,初中美術教學也需要充分利用這些新的教學技術。例如,在學習美術中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中播放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和老工藝的視頻,學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時候播放具有中國風的音樂,這樣學生就在一個氛圍十分濃厚的環(huán)境下熏陶成長,完成的作品也不僅僅是一個初中美術課程的作業(yè),而是既具有感情色彩的作品。
4. 從情感角度著手建立教學評價體系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課堂中,課堂教學評價較為偏向概念化,評價的內容也大多為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程度以及運用美術技巧的程度,將學生的作業(yè)、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形式。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將情感元素融入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當中,完善評價內容與標準,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評價效果,使學生得到情感升華,從而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情感、行為、態(tài)度等納入教學評價體系,運用表現(xiàn)性、過程性以及結果性評價方式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美術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建議加以改正,從而更好地感受學習美術課程的樂趣,并能夠敢于、樂于、善于表現(xiàn)自己,真正發(fā)揮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的教育作用。
結束語
初中是學生提高情感素質、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鼓勵學生走進美術作品。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美術等知識,并讓學生分析美術的藝術美。初中生通過階段的練習,就會建立對美術作品的形象思維認識,然后逐步提高自身的美術情感素質。
參考文獻:
[1]馬偉.淺談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J].科技資訊,2020,18(16):115+117.
[2]張奮勤.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與實施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20(45):157-158.
[3]黨龍.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20(16):153-154.
[4]喬璐.初中美術教學與情感教育滲透[J].鴨綠江(下半月),2020(15):114.
作者簡介:閔曉輝(1985-)女,漢族,新疆鞏留人,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 本科,鞏留縣阿尕爾森鎮(zhèn)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