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
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經(jīng)濟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商務(wù)英語翻譯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翻譯的真正目的是向海外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此篇文章我們主要以商務(wù)外交英語為例,展示商務(wù)外交英語對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商務(wù)英語翻譯;跨文化傳播;策略
一、商務(wù)英語翻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翻譯作為一個整體總是服務(wù)于特定的文化戰(zhàn)略目的。(2009)由于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差異,對翻譯在意識形態(tài)、歷史、文化和語言表達(dá)方面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在翻譯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表達(dá)方式,這可能會造成文化空缺。有時候,中國媒體喜歡使用夸張的隱喻。例如,短語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白衣戰(zhàn)士”“扶貧攻堅戰(zhàn)”“中國軍團”被媒體報道了。在這種背景下,對翻譯只會加深國際觀眾的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用“一場無煙戰(zhàn)役”、“白大褂兵”、“扶貧戰(zhàn)役”、“中國集團軍”這樣的譯法是不合適的,要翻譯成“無形的努力”“醫(yī)務(wù)工作者”“扶貧運動”“中國隊”。因此,如何傳達(dá)準(zhǔn)確的意思是翻譯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二、跨文化語境下的商務(wù)英語翻譯策略
翻譯策略決定翻譯質(zhì)量,翻譯質(zhì)量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首先,譯者要明確翻譯的目的。其次,譯者應(yīng)深入分析翻譯文本中要傳達(dá)的思想,通過恰當(dāng)?shù)姆g達(dá)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最后,譯者應(yīng)靈活選擇翻譯策略,既要保留中國文化的特色,又要為外國讀者所接受。作者認(rèn)為以下翻譯策略可以實現(xiàn)積極的跨文化交際。
1. 遺漏
平克姆(2000)在《中式英語譯者指南》中指出,“幾乎每一個從中文翻譯成英文的文本都包含不必要的單詞。草稿翻譯一般都是滿滿的?!币虼?,在翻譯過程中,有必要省略多余的表達(dá),注重信息的有效傳遞。
例1:每年全國人大都安排我在3月8日舉行記者會。這使我有機會能夠當(dāng)面向在場的女記者們、向所有女同胞們致以節(jié)日的祝福, 祝大家天天高興、事事順?biāo)臁?/p>
Translation: Every year, the NPC schedules my news conference for 8 March. This gives me an opportunity to extend festive greetings in person to all the female journalists in this room. Indeed, I want to wish all women happiness and good luck.
這是外交部長王毅王毅在2017年全國人大和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的開幕詞。的四個字符的大小寫天天高興、事事順?biāo)臁坝弥形木褪菫榱思訌娬Z氣,烘托氣氛。如果翻譯成“每天快樂,事事成功”,它就帶有濃厚的中式英語味道,而譯者則抓住了“快樂”和“好運”這兩個詞的核心含義,將其翻譯成“快樂和好運”。
例2:一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蓬勃發(fā)展的新北京, 把自己悠遠(yuǎn)深厚的文化底蘊,兼容并蓄的寬廣胸懷,謙和禮貌的公德素養(yǎng),奮發(fā)有為的進取精神展現(xiàn)給全世界, 為世界奉獻一屆與眾不同的新奧運。
Translation: Beijing, with its new prosperous look as a result of the country’s reform and opening-up drive, will present the world with a unique Olympic game.
譯者刪除了這樣的修飾語悠遠(yuǎn)深厚""兼容并蓄""謙和禮貌""奮發(fā)有為”并用“新的繁榮景象”取而代之。譯者根據(jù)原文的交際意圖和讀者的期望提取相關(guān)信息。相反,這些修飾語如果逐字翻譯,就會顯得沒有意義,毫無意義。因此,譯者必須對原文進行適當(dāng)?shù)膭h減,并做出一些選擇,以正確表達(dá)原文的意思。
2. 添加
這種策略常用于翻譯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句子,有利于揭示文化聯(lián)系或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信息。
3. 適應(yīng)
改編也稱為改寫或重組。
例5:朋友多了,路才會好走。
Translation : More friends, more opportunities.
如果把這句話翻譯成“朋友越多,路越順”,外國人最有可能感到迷茫。于是譯者把“路”字改成了“機會”,這不僅表明中國想和其他國家的親密朋友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也給中國和其他國家?guī)砹烁嗟臋C會。
例6: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與亞歐大陸的交通要道。
Translation: The Silk Road refers to a transport route, connecting ancient China with Central Asia, West Asia, Afric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譯者既不能低估外國受眾的智力,也不能高估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因此譯者應(yīng)該正確理解跨文化語境。重構(gòu)文本以補充文化信息被認(rèn)為是解讀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跨文化信息的有效手段。
三、結(jié)語
商務(wù)英語對于我國發(fā)展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們提高對商務(wù)英語的重視力度,著重對現(xiàn)在商務(wù)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xì)分析,并提出相應(yīng)的解決策略,為推動我國商務(wù)英語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段連城. 呼吁: 請譯界同仁都來關(guān)心對外宣傳[J]. 中國翻譯, 1990 (1): 2-10.
[2]Venuti L.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and Ideology [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3]Schleimermacher, Friedrich.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 [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41-42.
[4]Zhao Qizheng. How China Communicates: Public Diplomacy in a Global 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