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閱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與自主閱讀能力,使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更加扎實。在研究性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閱讀,以提升研究性閱讀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13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127
一、研究性閱讀的特征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研究性閱讀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實踐性特征。研究性閱讀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資源,以課文作為載體,全面收集和整合合適的教學資源,以此輔導學生進行研究性的閱讀。所以,與理論方面相比,研究性閱讀更加注重實踐活動,它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文本的閱讀和分析過程中,通過活動中的觀察、分析、探究和體驗等過程,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探究其中蘊藏的文化理念,以此感悟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開放性特征。研究性閱讀主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學生為主導,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有非常高度的關注,且具有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因此,整個活動的教學過程與結果都可以呈現(xiàn)開放性的特征。第三,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在研究性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和愛好,以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發(fā)展空間。第四,具有合作性特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課堂雖然具有合作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但是,整體的合作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學生很難有大量交流和合作的時間和機會,而研究性閱讀則可以改善這一點,為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能夠相互交流和分享閱讀的經(jīng)驗、閱讀的信息和閱讀成果等,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第五,具有探索性特征。在進行研究性閱讀時,如果僅僅依靠學生自身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是不足以引導學生完成整個研究性閱讀過程的。學生還需要查詢其他相關的書籍資料,不斷收集更多的素材,并且,通過實踐調查,掌握真實的信息,以此才能更好地探索和研究其中的知識真理。
二、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若干思考
(一)側重于學生獨立研究閱讀的形態(tài)
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和最終目標,都是以學生單位組織形式的研究性閱讀。之所以稱它為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主要是因為與一次性的閱讀過程相比,研究性閱讀需要明確閱讀課堂,找準閱讀中應當解決的閱讀問題。學生需要了解大概的閱讀材料,然后根據(jù)這些材料明確閱讀的核心,根據(jù)這些閱讀核心,收集相關的研究資料和信息。如果缺乏這些閱讀的前提條件,其他的研究閱讀工作也就缺乏核心,直接會影響后期閱讀內容的深層次探究。
(二)側重學生合作研究閱讀的形態(tài)
對于同一個閱讀材料,不同學生掌握的文章中心問題,以及收集的相關資料和閱讀背景等,也都會存在一定的區(qū)別。而合作研究閱讀的形態(tài),可以讓學生之間共同合作,仔細研究和閱讀,相互交流經(jīng)驗,實現(xiàn)資源共享,讓學生之間的思想進行有效碰撞,從而達到互補的閱讀效果。同時,共享的內容,可以幫助其他學生豐富閱讀的內容,學習更多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般情況下,合作研究的閱讀分為多個研究層次。首先,由小組內成員共同研究閱讀,讓小組成員分別呈現(xiàn)自己的閱讀材料,闡述自己的閱讀想法和感受。其次,安排組與組的合作研究閱讀活動,讓學生組之間互相交流和溝通,從而豐富集體的閱讀資源。
(三)側重師生合作研究閱讀的形態(tài)
通常情況下,師生之間的合作研究閱讀形態(tài)可以在以下幾種情形中進行有效實施:第一,研究閱讀的初期階段。學生對整體研究閱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開展師生合作研究閱讀,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漸進入閱讀狀態(tài),找到閱讀的方向。第二,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閱讀研究能力,而少部分學生的能力有待提升的情況下,實施師生合作研究閱讀的形態(tài)。不管哪一種情形下開展合作研究閱讀形態(tài),教師都需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學生為主導,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敢于猜測,敢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其次,在引導學生探究文章中心思想和情感時,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廣泛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讓學生緊緊圍繞閱讀的核心話題,進行深入探究,以此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最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對整體的文章進行品味和賞析,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研究性閱讀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已有的知識和信息,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具體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整體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段小鴻.試論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
[2]張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6).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段吉紅(1974.5— ),女,漢族,甘肅民勤人,小學二級,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