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上小學4年級,最近居家學習這段時間真是讓我操碎了心,看到他學習時的狀態(tài)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他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專注學習,上網(wǎng)課時,東瞧瞧西望望,一會要吃東西,一會要喝水……寫作業(yè)的時候,寫幾道題愣十分鐘,背幾個單詞跑去廁所蹲半小時……可你要說他專注力差吧,他打游戲的時候一打就是半天,連廁所都不帶上的。要是他學習能像打游戲一樣認真就好了,我該怎么樣做才能幫助他呢?
我相信,許多家長都和您有著一樣的期望——孩子學習起來能像打游戲一樣主動、著迷就好了。但為什么孩子都只會被游戲吸引,對學習卻提不起精神呢?這其實與注意力的類型有關。
心理學認為,“注意”是把一個人的認知資源集中于特定刺激或信息源,同時忽略掉環(huán)境中其他東西的過程。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于任務要求的自上而下的注意(有意注意);另一種是由于環(huán)境刺激而自動集中的自下而上的注意(刺激驅動注意)。
學習所需的就是有意注意,要孩子靠意志力自上而下地將腦力集中在課本、習題上,時間一長自然會感到疲勞,這很正常;而打游戲的注意屬于刺激驅動注意,簡單地說,就是不用孩子自己“跑”,而是有外部刺激推著他們“跑”。雖然兩種注意力不一樣,但可以轉化,有意注意通常是建立在刺激驅動注意的基礎之上的??梢赃@么說,刺激驅動注意激發(fā)熱愛,熱愛又為有意注意提供足夠的意志力?,F(xiàn)在,問題非常明確,孩子之所以不能長時間專注或者熱愛學習,是因為前期缺乏足夠的有益刺激。比如孩子在做習題時,很多媽媽就陪在孩子身邊,監(jiān)督作業(yè)。孩子一停頓,媽媽們就開啟“關愛”模式:怎么了,哪道題不會嗎?要幫你嗎?喝奶嗎?吃水果嗎?要不要歇一下?又或者孩子本來就難靜下心,家長卻在一旁玩手機。長期如此,會讓孩子本來就薄弱的注意力受損。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能否集中注意力,不是意愿問題,而是能力問題。孩子不是不想專注學習,而是無法專注學習。與其責罵孩子不懂事、不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不如著手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呢?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給孩子適當?shù)拇碳?,二是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再幫助孩子選擇適合他的習題集,難度最好是孩子“蹦一蹦就能夠得到”的那種。這時大腦的獎賞回路得到刺激,從而產生好的感受,還可以通過贊揚和獎勵來強化這種感受。為了獲取更多有益刺激,孩子會繼續(xù)做習題,等孩子對學習產生了一定興趣后,可以增加習題的難度。孩子可能會碰到困難,注意,請一定給他思考的空間,注意力的關鍵就是自主性。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并不僅限于學習,讓他自己玩耍、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房間……允許他以孩子的節(jié)奏和方式去成長。把他的事情交給他自己的同時,就交給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責任。注意力集中需要我們慢慢培養(yǎng),因為它不僅在學業(yè)上有用,在未來個人發(fā)展中也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只要利用科學的方式,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會得到改善。
首都職工心理發(fā)展促進示范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