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介甫
七
1928年8月,許更魂到達廣西南寧。9月1日,許更魂參加了中共廣西省委召開的第二次黨代表大會。會上,鄧斌(小平)和賀昌代表黨中央向大家傳達了黨的六大決議。會議決定武裝農(nóng)民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蘇維埃,做軍事運動,成立紅軍,把省委改為特委,由粵省委領導。會議確定了紅軍干部的具體人選。軍長張云逸,政委鄧小平,政治部主任陳豪人,組織科長羅少彥,宣傳科長許進(即許更魂)。
黨代會以后,許更魂在張云逸和鄧小平的領導下工作。9月下旬,俞作柏、李明瑞不聽我黨勸告,貿然發(fā)動了反蔣戰(zhàn)爭,廣西特委按照預定計劃,將留守南寧,由我黨掌握的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由張云逸率領開到右江地區(qū),進行武裝斗爭。不久,許更魂與鄧小平、陳豪人、葉季壯、羅少彥、李謙、馮達飛、袁任遠、李樸等隨軍出發(fā),于10月20日到達平馬鎮(zhèn),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接著,部隊到達百色縣城,與韋拔群、黃治峰領導的右江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匯合。在張云逸和鄧小平的領導下,右江農(nóng)民運動進入了創(chuàng)造紅軍、紅色政權和紅色區(qū)域的新階段。
10月28日,張云逸和鄧小平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隊和當?shù)剞r(nóng)軍舉行起義,解除了反動的警備第三大隊的武裝,成立了臨時的革命政權,并由起義部隊組成紅七軍。經(jīng)黨中央批準,1929年12月11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及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權正式成立,雷經(jīng)天任右江工農(nóng)民主政府主席,張云逸任紅七軍軍長,鄧小平任紅七軍政委,許更魂被任命為軍政治部宣傳科長。紅七軍成立的第三天,許更魂就率領宣傳隊下鄉(xiāng)進行宣傳。他們在右江地區(qū)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張貼布告,書寫標語,散發(fā)傳單,開談心會、群眾會,向工農(nóng)群眾宣傳共產(chǎn)黨的主張、方針、政策和紅軍的宗旨。在許更魂的組織領導和帶動下,紅七軍的政治宣傳工作十分出色。當年紅七軍的宣傳標語從廣西各地到江西,至今仍多處可見,僅河池、平馬兩處宿營地舊址,就有近百條之多,宣傳的廣泛和深入,是紅七軍獲得廣大群眾愛戴的原因之一。
紅七軍成立之后,前委決定加緊全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軍事訓練。政治思想教育的具體工作由軍宣傳科負責。許更魂與軍宣傳科的同志一起,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紅七軍特點的政治教育方法,并逐漸形成制度。
許更魂隨紅七軍轉戰(zhàn)廣西、貴州兩省,開展政治宣傳工作。1930年初,部隊進入貴州苗族區(qū)。許更魂、余惠、袁任遠等,陪同張云逸軍長向苗族同胞進行宣傳。在他們的耐心說服下,苗族同胞打開了寨門,讓紅軍通過。進寨之后,許更魂率領全體宣傳員,深入各家各戶宣傳紅軍是勞動人民的隊伍,給苗族同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30年夏,由李立三“左”傾領導的黨中央派鄧崗到紅七軍,指示紅七軍主力部隊離開右江根據(jù)地北上。1930年9月22日,紅七軍到達南丹縣進行改編,全軍編為十九、二十、二十一3個師。張云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兼十九師政委,李明瑞任總指揮,許更魂任十九師政治部主任。11月間,部隊攻下全縣,休整4天。由于紅七軍貫徹立三“左”傾錯誤,使紅七軍丟掉了右江根據(jù)地,而且減員很大,干部戰(zhàn)士議論紛紛。前委作出決定,調許更魂任紅七軍政治部主任,并決定部隊在粵桂湘邊界活動,與中央紅軍會師。
自此以后,許更魂擔負全軍政治宣傳、思想教育、組織建設的領導責任。由于“左”傾機會主義的影響,廣大干部戰(zhàn)士的思想波動很大。針對這一情況,許更魂利用休整時間,向廣大干部戰(zhàn)士進行動員,說明紅七軍是一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利益打江山,決不能因為一些挫折和失敗就對革命失去信心,革命的前途光明遠大;紅七軍絕不會被敵人所消滅,而且會迅速發(fā)展,會擴大到十萬、二十萬、四十萬……他鼓勵大家堅持戰(zhàn)斗,爭取勝利。
紅七軍在張云逸、許卓和許更魂的率領下,從全州向粵桂湘邊界進軍。在行軍作戰(zhàn)中,許更魂派出得力的干部充實各部隊的政工隊伍,建立和健全黨內的民主生活制度,提倡政治民主,官兵平等,實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健全連以上的士兵委員會,廣泛開展官兵之間、士兵之間的談心活動。解釋紅軍攻打桂林、柳州的錯誤和進軍粵桂湘邊的重要意義。經(jīng)過教育,廣大干部戰(zhàn)士增強了革命的信心。
1931年1月5日,部隊進入廣東省連縣。早上,他主持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了解戰(zhàn)士們的思想情況,布置宣傳的工作要點,下午,他帶領軍宣傳隊隊長李干和宣傳員謝扶民到連縣教會,商議部隊傷員的離隊留醫(yī)問題。經(jīng)他們反復說服,連縣教會同意收留紅七軍傷病員100多人。
同年3月,紅七軍終于到達了湘贛根據(jù)地永新。這次“小長征”使紅七軍受到極大鍛煉,部隊由1930年9月出發(fā)時的6400人減少到2600人。許更魂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主持了紅七軍在艱苦斗爭環(huán)境中的政治工作,使這支堅強的部隊終于完成了到中央蘇區(qū)匯合毛澤東、朱德同志領導的中央紅軍的光榮任務。
同月,紅七軍在永新召開了第二次黨代表大會。許更魂和張云逸、李明瑞、許卓等人被選為主席團常委。會上,紅三軍團政委滕代遠傳達了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清算了李立三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經(jīng)驗,選舉了新的前委。許更魂和李明瑞、許卓、葉季壯、袁任遠等被選為前委委員。
永新黨代表會之后,紅七軍參加粉碎敵人的反革命圍剿。許更魂和李明瑞等一起,率領紅七軍向盤踞在安福的敵人發(fā)動進攻,在紅二十軍和湘贛邊區(qū)獨立一師的配合下,取得了“安福大捷”,消滅了敵軍韓德勤的一個團,為保衛(wèi)和發(fā)展湘贛邊區(qū)作出了貢獻。
1931年6月,紅七軍前委奉命開到興國縣橋頭鎮(zhèn)與中央紅軍會師。從此,紅七軍編入紅三軍團,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許更魂被任命為紅三軍團紅七軍政治部主任,張云逸任軍團參謀長兼紅七軍軍長。
7月,紅七軍在李明瑞、張云逸和許更魂率領下,投入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斗。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苦戰(zhàn),紅七軍殲滅韓德勤一個師,取得了輝煌勝利。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七軍奉命到江西于都縣發(fā)動土地革命,幫助地方鞏固和發(fā)展革命政權。
正在這時,不幸的事件發(fā)生了。1931年9月,由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統(tǒng)治的中央,派人到紅七軍開展肅反運動,污蔑紅七軍中“沒有無產(chǎn)階級。只有軍閥殘余”“七軍的人沒有一個是靠得住的。”紅七軍組成了秘密肅反委員會,團級以上的干部都受到審查和迫害。許更魂和李明瑞等被打成“國民黨改組派”,遭殘酷迫害致死,對革命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
1945年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黨中央根據(jù)紅七軍干部、戰(zhàn)士的強烈要求和充分的調查研究,為許更魂平反昭雪,恢復名譽,追認為烈士,并載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合編的《軍隊烈士英名錄》,以紀念他為中國革命事業(yè)所建立的歷史功績。張云逸高度評價許更魂革命的一生,他說:“許更魂是一位為中國革命英勇奮斗,對黨對人民的事業(yè)忠心耿耿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