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芬
在蘇北一帶,無論是尋常人家還是星級賓館,在酒宴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燒雜燴。尤其是在操辦紅白喜事時,此菜更作為眾菜之首被推上席間,讓食客吃得痛快淋漓。
這道菜葷素搭配,魚肉并列,還將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此菜有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組合”,搭配更趨科學合理,不僅有魚有肉,還兼以海產(chǎn),使得大雜燴雜而不亂,大有吃頭。
究其來源,與西楚霸王項羽有關(guān)。據(jù)說,項羽生性有兩大特點:一是室無二妻,終身以虞姬為伴;二是每頓飯菜無二樣。就為這第二個特點,傷透了手下廚子的腦筋。為了使馳騁沙場、鞍馬勞頓的大王有個健壯的身體,廚子們左思右想,其中一個小廚子想出個辦法,他將一些雞、魚、肉等放入一鍋,精心烹制后,端到大王面前。原以為會挨大王一頓訓斥,未曾想,項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來,把一大鍋雜燴,吃個精光,而且命令廚師,今后為了節(jié)省時間,菜就這么燒。從此,手下廚師遵命,每菜必是雜燴。為了使雜燴不致太單調(diào),廚師們想方設(shè)法改進配料,盡量讓雜燴燒得花樣翻新。后來,人們?yōu)榱藨涯钗鞒酝酰盁s燴”便在民間傳開來,一直燒到今天。
河南人逢年過節(jié)或是遇到家中來客,總愛做一大鍋雜燴菜來招待客人,雜燴菜就是把白菜、粉條、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或配蒸饃,或配白米飯,即簡單方便,又經(jīng)濟實惠,這種就餐形式在河南一帶由來已久,其實這道菜最初的名字不叫雜燴菜,而是叫“炸檜菜”,關(guān)于它,至今還流傳著這么一段有趣的傳說。
相傳南宋時期,金兵屢屢犯境,趙宋王朝搖搖欲墜,當時朝廷內(nèi)部分作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zhàn),身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張抗金,被奸相秦檜在高宗面前參奏了一本,削去官職,他返回河南老家后,對朝廷心灰意冷,不再過問政事,常常約上三五個好友飲酒賦詩,打發(fā)時光。
這一年,時逢朱敦儒六十壽辰。不料這時突然從京城臨安傳來消息說,抗金元帥岳飛因接連打敗金兀術(shù),惹惱了被金國收買的奸相秦檜,秦檜遂與其妻王氏密謀,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于風波亭。一時間,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朱敦儒哪里還有心情飲酒歡聚。但客人前來赴宴,又怎能讓他們空著肚子回去,于是朱便吩咐家廚:“今日不飲酒,也無需擺那些盤碟,只把備好的蔬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饃端來就是?!?。想來這些親朋舊友都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人,平日里吃慣了山珍海味,喝順了美酒佳釀,如今這一碗粗制的熬菜哪里咽得下去。朱敦儒見大家遲遲不動筷子,便夾起了碗中一個丸子說:“如今奸臣當?shù)溃瑲埡χ伊?,岳元帥一生精忠報國,竟然死在“莫須有”的罪名下。我恨不得砍下秦檜的頭顱下油鍋……”他的話還沒落音,一位客人忽地站了起來,義憤填膺地說:“大人,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是秦檜的頭,油炸豆腐就是秦檜的肉,粉條就是秦檜的腸子,來,我們大家一起把秦檜這廝吃下去,替我們的岳元帥報仇?!?/p>
于是,滿座客人一齊響應(yīng)紛紛拿起了筷子,頃刻之間就把一碗碗熬菜吃了個精光,菜吃完了,有人問:“該給這道菜起個啥名字呢?”朱敦儒想了想說:“就叫‘炸檜菜吧?!?/p>
很快這件事傳入了民間,人們出于對秦檜的憤恨紛紛做起“炸檜菜”后來因為這道菜是將雜七雜八的菜燴在一起做成的,就演變?yōu)椤半s燴菜”了。
已作古的張伯駒先生生前寫過《李鴻章雜燴》一文,稱此菜“馳名國外。凡在歐美中國餐館,莫不有此”這是有案可查的?!肚宄笆反笥^》,確記李鴻章出使時“在美思中國飲食。囑唐人埠之酒食店進饌數(shù)次。西人問其名,華人難以具對,統(tǒng)之名曰‘雜碎。自此雜碎之名大噪。……凡雜碎館之食單,莫不大書曰‘李鴻章雜碎。雜碎,雜燴乃一樣菜肴的不同叫法,是一回事。”
關(guān)于李鴻章雜燴還有一個說法:
相傳李鴻章有次宴請洋人,連吃幾個小時,洋人還不肯下席。此時總管向李鴻章悄悄稟報說:“中堂大人,菜已吃完怎么辦?”
李鴻章略加思索后說:“把撤下去殘菜混合在一起加熱,用大盆端上來?!?/p>
熱氣騰騰的一大盆菜端上桌后,洋人吃得贊不絕口,便問菜名,李鴻章一時答不上來,只是說:“好吃多吃”,豈料歪打正著“好吃多吃”與英語雜燴hotchpotch發(fā)音相近,于是此菜后來便被命名為“李鴻章雜燴”
原料:雞脯肉、凈魚肉各100 g,水發(fā)海參、油發(fā)魚肚、水發(fā)魷魚、熟白雞肉、熟豬肚、熟蛋黃糕、熟火腿、水發(fā)腐竹各50 g,大金鉤4只,水發(fā)干貝10粒,水發(fā)香菇30 g,水發(fā)蘭片60 g,鴿蛋12個。
配料:熟鮮鴨蛋黃1個,菠菜1棵。
調(diào)料:精鹽、料酒、蔥段、鮮姜片各20 g,濕淀粉25 g,味精2 g,豬油100 g,鮮湯250 g。
刀工:1. 將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熟蛋黃糕(30 g)、熟白雞肉熟火腿、生雞肉均片成5 cm長、1 cm寬的長形片;剩下20 g熟蛋黃糕切6.5 cm長絲。2. 蔥切片、鮮姜拍碎。
做法:1. 坐炒勺,放入鮮湯、精鹽、料酒、味精、海參、魚肚、魷魚、腐竹、香菇、鴿蛋、金鉤燒透入味,撈出,將各料分類揀出,原湯備用。2. 取大碗一個(最好底稍平一點),將海參、魚肚、魷魚、腐竹、玉蘭片、香菇、鴿蛋、白雞肉、熟蛋黃糕、熟白雞肉、熟豬肚、熟火腿、干貝球分類間隔,花色分開,整齊排列,由碗底擺碼到碗平,多余各料,放入碗中間填底加滿,倒入原湯,上面放上蔥片、姜片,上屜蒸5 min,取出,湯潷入勺內(nèi),菜肴反扣在大盤內(nèi),將熟鴨蛋黃放在菜頂上,周圍放上蛋黃糕絲,將菠菜用開水略汆,投涼后,插在咸蛋黃下面,金鉤剖開,沿菜四周豎起。菜形摹擬清朝紅頂花翎官帽。稍坐火上,原湯燒開,勾二流芡,淋豬油,均勻地澆在菜面上即成。
特點:鮮香滑潤,質(zhì)感豐富,形狀美觀,營養(yǎng)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