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慧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這一理論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深刻的啟示。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做合一”理論應用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并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chǔ)上提升個人的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實踐任務讓學生將學得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希望能對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教學做合一;小學英語;教學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主要思想是教要根據(jù)學的方法,學要根據(jù)做的方法,無論是教和學都要以“做”為中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教學做合一”,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鍛煉教師的教學技能,因為教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不教。為此,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語言輸入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合一”方式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學中做,進而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一、以“教”促學,新式導入
陶行知先生有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教學理論,就是“小先生制”?!靶∠壬啤笔侵缸屢恍┠挲g比較小的、有知識學問的學生去教那些沒有什么知識學問的學生、女性或老人?!靶∠壬啤钡姆椒ㄔ硎菫榱私潭鴮W,我們也可以將其簡稱為在教中學,也就是說教學的過程同樣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設(shè)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由傳統(tǒng)的教師導入方式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導入,引導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去學習新知,效果反而會更好。
比如在導入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 7“How much?”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語法部分,掌握基礎(chǔ)句型。課堂上在為學生詳細講解新知識點many和much的區(qū)別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many意思是“很多”,與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連用;much意思是“很多”,與不可數(shù)名詞連用。例如,I don't have many friends here.(在這里我沒有很多的朋友。)We can learn much with the help of her.(在她的幫助下我們能學到很多。)當學生學會這一知識點之后,再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為大家舉例many和much的相關(guān)句型。比如學生A可以這樣為大家舉例:“many主要修飾可數(shù)名詞,而我們熟悉的可數(shù)名詞有很多,比如pen、book、apple等。造句可以用I have many apples./There are many books on the desk./Can you give me many pens?”學生B可以這樣為大家舉例:“much主要修飾不可數(shù)名詞,常見的不可數(shù)名詞有homework、advice、time等。造句可以用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day./Can you give me much advice?/I don't have much time to waste.”當學生在示范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教師也要進行及時的糾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體驗到自己講解知識的新鮮感,而且對知識點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專注地聽。
這種別致的導入方式促使教師由傳授者轉(zhuǎn)化為促進者,學生既當了學生,也當了老師,真正實現(xiàn)了學中有教,教中有學,互學互教,教學相長。將導人權(quán)適當性地讓給學生,讓學生去充當一回小老師的角色,不僅在形式上別出心裁,而且將過去一言堂的講臺變成了眾多學生自由施展才華的舞臺,這對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調(diào)動是十分有利的。
二、以“學”提能,促進合作
英語新課程改革當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應用“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時,教師要從“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出發(fā),讓學生一邊做一邊學,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建議讓學生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相關(guān)的學習任務,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jié)合作意識,使他們認識到集體學習的重要性。
比如在教學4A 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合作制作沙拉的活動,當然,這里的沙拉并不是真正的沙拉,只是沙拉的水果貼紙罷了。教師先給學生發(fā)一些水果貼紙,比如蘋果、香蕉、橙子、葡萄、菠蘿、西瓜等,然后讓學生自主設(shè)計以下四種水果拼盤的做法,分別是slimming salad、beauty salad、health salads、wisdom salads。教師將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給每組發(fā)放—個信封,信封里有水果貼和一個小盤子,讓各個小組討論這四種水果拼盤該用哪些水果,選擇五種水果開始制作沙拉。
制作時學生說:“Let's make a salad,I want to make a health salad.”接著小組成員用“I have…Do you have a/an/any...”交流自己想要選擇的水果。如果在合作制作沙拉的過程中缺少水果,學生可以用Ask for help這一句式向他人尋求幫助。
上述教師為學生設(shè)計的合作任務是有著比較強的靈活性的,與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英語基礎(chǔ)也是相符合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積極和其他同伴相討論,并且也會用自主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合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在學生出現(xiàn)解決不了的疑難的時候,適當給予指導,在學生完成合作任務后,讓學生將各自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
三、以“做”求實,歸于生活
“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做”?!白觥?,顧名思義就是實踐的意思。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設(shè)計相關(guān)實踐活動或?qū)嵺`任務,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進而使學生獲得生活實踐所需要的創(chuàng)造力。當學生在努力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便會意識到英語知識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通過任務的完成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比如在學習了3A Unit 4“My family”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實踐任務,讓學生自己親手去制作家譜,即Family tree,包括grandparents,parents,brothers and sisters,aunts and uncles等。然后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向同伴們介紹自己的家譜,在介紹的過程中,可以先拿出準備好的家庭相冊向同伴們一一展示。由于西方的稱謂與中國的稱謂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出這些稱呼的不同點,一起討論。并且介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家人做詳細的說明,比如“This is my grandmother.Because I have lived by my grandmother for the longest time since I was a child,I love her very much. She is a very kind old woman.She likes to cook some delicious food for me on weekdays. Such as steamed buns,dumplings,biscuits,etc.I love my grandmother forever.”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制作并介紹family tree,養(yǎng)成了獨自搜集信息、認真思考、主動探究的好習慣,并且從中也提升了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碧招兄壬幌蚍磳λ雷x書,讀死書,他希望學生可以學到活的知識,具有相關(guān)的行動能力,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生活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在做中學,在做中教,在做中求發(fā)展。只有培養(yǎng)學生知行合一的習慣,才能有助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這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綜上所述,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起著很好的指導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努力創(chuàng)造出貼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并且還要積極設(shè)計相關(guān)的實踐任務指引學生高效地完成,這樣才可以真正打造出“教學做合一”的高效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