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朋友蝸居在一處又土又舊的老房子里,樂不思蜀。房子雖然簡陋,但是一所大學(xué)的宿舍樓,地處僻靜之處,與山海相鄰,人煙稀少,車馬罕至。院內(nèi)草木蔥蘢葳蕤,藤蔓植物肆意攀爬,幾株海棠,幾棵櫻花,兩株梨樹,還有玉蘭、紫薇,木槿等等,花開的季節(jié),天光云影,暗香浮動。
雖然生活不大便利,但朋友貪戀那里清幽的環(huán)境和濃厚的文化氣息。有時候看書看累了,還可以下樓走走,和花草植物聊聊天,看看螞蟻搬家,聽聽蟲鳥鳴唱。還可以順著一條蜿蜒的小路去海邊,看看海,聽聽風(fēng),想想心事。海風(fēng)一吹,頭腦清明,胸意曠達(dá),什么煩惱都吹到“爪哇國”了。
有一次,我去他的蝸居,不看則已,一看之下還真有幾分艷羨。他的房子雖然又老又舊,空間狹小逼仄,但卻安置得層次分明,居住區(qū)、休閑區(qū)、會客區(qū),因勢利導(dǎo),井井有條。
室內(nèi)陳設(shè)比較簡陋,不似古代文人那般,書房里有案有幾,有桌有椅,案頭清供山石花草、文房雅玩,香爐里香煙裊裊,琴臺上琴聲朗朗。朋友的書房里當(dāng)然沒有這些東西,局促的空間里,一桌一椅,兩壁都是書櫥,書櫥里滿滿當(dāng)當(dāng),經(jīng)年累月,新書壓舊書,越積越多。積攢下來的書已無處可放,便隨意堆在案頭、沙發(fā)上、窗臺上,甚至地上。寫字時,胳膊肘能碰到書。看書時,頭頂上也是書,仿佛居住的不是陋室,而是用書堆砌成的城堡。
隨手翻撿,書多而雜,經(jīng)史子集、哲學(xué)人文,小品雜文等等,不管哪種都能尋到幾本,無事讀讀,亦可得些閑趣。這些書并沒有分門別類地排列好,而是碰到哪本讀哪本,風(fēng)吹哪頁讀哪頁,沒有人工斧鑿的痕跡,一切都是那么隨意自然。穿過書籍的壁壘,目光落至陽臺,陽臺上的壇壇罐罐中養(yǎng)著花花草草,慵懶地生長著,倒是與書房里的那些書相映成趣。
朋友笑,說:“我這人沒有多大追求,房屋雖然簡陋,但環(huán)境清幽,又有書香,如此甚好,我知足了。”我也笑,陋室之中,安享讀書之樂,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逍遙自在的呢?陋室并不見得多么招人待見,但因為這些書,因為書香的洇染而變得富足和不同凡響,所謂陋室不陋。
我一直覺得書是有味道的,好書有香,那香味源自于書中的墨香,也源于書中深邃的思想境界,獨道的思維意識,心靈與心靈的銜接,靈魂與靈魂的碰撞。讀一本好書不僅僅能熏染心境,感染情緒,還能使陋室生香。據(jù)考,清代學(xué)者曹雪芹少年家道中落,中年移居北京西郊,晚年生活窮苦,居茅屋,住草棚,“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就像他自己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一回中所說的那樣:“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懷?!?/p>
一個有襟懷的人,身居陋室,“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方成鴻篇巨制《紅樓夢》。陋室雖陋,卻是陋而不俗。陋室不陋,因書香而熠熠生輝。
生活就是這樣,夏夜酷暑炎熱,可以聽蟲鳴低語,聞書香彌漫。冬夜寒冷難抵,可以聽風(fēng)賞雪,看月光落在書上。法國作家莫泊桑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糟?!背没ㄎ粗x,茶未老,在書香中漫游,感受身心所不能至之美好。
屋陋,不荒涼。心陋,才是真窮。每個人都可以在陋室書香里,遇見更好的自己。